第1章 離家出走

  第1章 離家出走

  清風徐徐,牽馬步行於登封縣內,此刻的楊康,形單影隻,因為他是離家出走的!

  楊康是穿越過來的,原本叫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他前世對《射鵰英雄傳》的故事也有所了解,以前在看電視劇時也曾在心中辱罵過楊康是如何的認賊作父、賣國求榮,卻不曾想到一次見義勇為,救了一個在公路上的小孩而被車撞死後,有朝一日居然穿越到了包惜弱的肚子裡,以楊康的身份出生。

  原本他曾以為自己不會像原著的楊康一般,但當他看到完顏洪烈這個便宜老爹時便知道情況不對。

  完顏洪烈的確不是楊康親爹,但他愛屋及烏,對楊康好得更甚於親生孩兒,日復一日的當作心肝寶貝般捧著。

  楊康知道這樣持續下去,等到主線劇情到來,自己將會不得不在自己的親生父親楊鐵心與這個視自己如己出的養父之間做艱難選擇,到時候自己進退兩難,便在自己十四歲之時,毅然離家出走,試圖逃避。

  但楊康自出了養尊處優的王府後,一路上見到了數以萬計的饑民顛沛流離,原來這時正值金人與蒙古作戰不利,金人皇帝不得不向南遷都,最終定都開封,躲避蒙古人的鋒芒。

  而偌大的金國,一旦遷都勢必浩浩蕩蕩,花費金銀無數,一路的花銷都是從百姓身上刮取的民脂民膏,各路官員也都乘機撈撿油水,大肆收刮,反而比朝廷更甚,加之河南饑荒,不少百姓紛紛破產。一路以來,楊康的心中也頗不是滋味。

  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婦人湊到了楊康的面前,痛哭流涕道:「這位公子,您良心好,給我點兒食物吧,我的孩兒才三個月大,卻沒吃過多少奶水,再這樣下去我這孩兒就要餓死了!」

  周圍不少癱坐在地上的人們,看見楊康衣著華麗,又想他人年紀小,心地終究好些兒,也紛紛上前乞求。

  楊康便往自己衣服中摸出一些碎銀子,給在場的人都分一小點兒,口中卻問道:「金人皇帝雖然不才,卻也曾下旨讓河南各地開倉放糧,怎麼你們不去找官府要嗎?」

  周圍的人滿心悲愴,囁囁嚅嚅,這時,一個青年的聲音響起,「官府每日只發放幾鍋稀粥作數,哪夠這登封縣的百姓食用。」

  楊康頓時怒從心起,這些狗官真是該殺,隨即他又打量了一下說話之人。這人雖然身材並不高大,面目污灰,一雙眼睛卻神采奕奕。便抱拳問道:「在下楊康,敢問這位兄台名諱。」

  青年擺手一笑,「在下姓張,單名一個際字。」

  楊康便伸手請道:「張際大哥,能帶我前去縣府衙門嗎?我們去找那狗官理論。」

  這時,之前的那個婦人卻趕忙上前勸道:「不能去啊,這位公子,那縣令兇惡得很,養了幾個惡僕,一旦他看什麼人不順眼,便會上前將那人打得半死!」

  周圍收了碎銀子的人也趕忙上來相勸,楊康卻直視著張際,張際微微一笑,便帶路走去。楊康便安慰了周邊幾人便離去。

  在前去路上,張際突然發問:「楊兄弟,我看你儀表不凡,卻為何明知那縣令惡毒,還要前去呢?」

  楊康鬱鬱不樂,說出自己心中憋悶已久的話,「我身上這點碎銀子能幫助幾個人,想要幫助這登封縣更多人,確是不得不找那縣令的麻煩。」

  張際卻頗為讚賞,道:「楊兄弟,你能有這番心意,足可見你心底赤誠,但是你就算幫助了登封縣的百姓,那河南府的百姓呢?那天下的百姓呢?」

  聽到對方這樣詢問,楊康立刻明白對方意有所指,看向了張際,張際一見楊康望向了他,微微一笑,便開誠布公,直言道:

  「我看楊兄弟小小年紀,也是一個性情中人,不妨加入我明教吧,我們明教為善除惡,敢於反抗官府,必能造福天下的!」

  楊康聽到此言,心中一驚,雖已猜到張際這人並不簡單,卻沒想到這人乃是明教之人,更沒想到對方亮出身份,是來拉他入教的。

  如今對方身份已顯,自己若是貿然拒絕,可不知會如何。雖然自己師從丘處機、梅超風已學了不少武藝,但畢竟不知對方深淺,自然是能不戰便不戰。

  楊康並未遮掩自己的震驚與擔憂,張際能明顯地看出來楊康心中所想,便豁達的答道:「楊兄弟別擔心,我明教是不會強迫他人入教的。」

  楊康這才略微放下心來,出言婉拒道:「多謝張大哥的好意,小弟年輕識淺,這入教之事,還是莫談了。」

  張際見狀,也不著惱,他們明教的名聲在外並不如何,常常被稱為「魔教」,而邀請他人反遭拒絕,已經屢見不鮮了。

  兩人繼續前進,不一會兒便到了縣衙,楊康便上前,告訴幾個衙役自己有事要見縣令,衙役們雖不識得楊康,卻見到楊康衣著不凡,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便笑臉相迎,溫言請他稍候。

  而張際,則與楊康告別離開。

  很快,便有僕人上前引路,楊康便跟著上前,庭院內亭台樓閣,雖不如自己的王府華麗,卻與這城內的饑民對比鮮明,彎彎繞繞一段,才走至中庭。

  只見庭院之中,樓閣之下,一個滿面紅光、肥肥胖胖的男子身著官服,坐在椅上,中間一張桌子擺放了不少點心,幾個身材高大的僕人卻在旁侍衛;而在他對面,則是兩個和尚,一老一少。

  看得出來,那胖子正是此處的縣令,原本很是不喜那二位和尚,卻不好出言相趕,聽聞有位年輕公子哥求見,一見楊康,頓時眉開眼笑,雖不識得他是何人,卻似乎能藉此甩開那二位和尚,忙招呼僕人給楊康請坐,又詢問道:「這位公子前來本官這裡,是有何事相商?」

  原來這縣令與當地豪紳勾結,欺壓一方,見到楊康,把他當做一類人,故而也用上了「商」字。

  楊康卻對此不知,直言道:「在下楊康,一路上見到百姓流離悽苦,聽說陛下曾下旨各地開倉放糧,便前來請求大人慈悲為懷,為百姓疾苦,開倉放糧。」

  他是離家出走,自然不想動用自己是完顏洪烈之子的身份,更何況自己也沒法證明自己。而他這一席話說得正氣凌然、擲地有聲,完全不像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所說,而老少和尚一聽也是紛紛點頭。

  這縣令卻是勃然大怒,且也不曾聽聞有過楊康這麼一號人物,變臉極快,罵道:「哪來的小屁孩兒,原來是和這兩個和尚一夥的,快回家喝奶去吧!」說罷,便揮手示意手下之人行動,立即便有三名惡漢上前。

  新人作家,寫一些金庸小說的情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