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劉禪在文武大臣、以及參加封禪大典的附近百姓們,整齊高喊著的大漢萬年聲中,緩步向祭壇的鼎峰攀登。記住本站域名
大漢萬年朕也希望大漢王朝,從此可以真正的千秋萬代,讓世界少一些戰爭,讓天下百姓從此免遭戰亂之苦。
觀禮席中,一位年輕的貴公子,此刻臉上卻沒有笑容,其他的大臣卻是嘻嘻若狂,唯獨他表情平靜。
此人便是曹芳,大魏曾經的皇帝。
可是今日這麼盛大的典禮上,他只能充當一個看客,看著曾經的敵人,在萬眾歡呼聲中,登上那屬於帝王的祭壇。
在曹芳的旁邊,是司馬昭父子。
這個時候的司馬氏父子,卻是比周邊的漢臣更加激動,司馬昭看向曹芳,淡淡的問道:「雲陽候,可想過今日乎?」
「呵!」曹芳冷笑一聲,並未理會司馬昭,但是在心裡,卻十分不削的想著,你們司馬氏也有臉問朕這個?汝父子若有諸葛亮一半的忠誠,大魏焉能如此快速滅亡?
司馬昭本想以此激怒曹芳,但是曹芳卻偏偏不上當。
雖然作為曾經魏國的皇帝,如今成為了大漢一名普通的縣侯,雖然身份確實相差有些大,但是至少曹氏血脈還保存著,至少曾經都是帝王貴胄。
相比起司馬氏一門,因為司馬懿擅權亂國,被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司馬昭父子叛魏降漢,他們一家早已被定在恥辱柱上,即使現在漢朝皇帝給他們都封了官爵。
但是二臣賊子的身份,怕是很難洗乾淨了。
至少曹芳是這麼認為的。
這對昔日君臣,暗自針對彼此,但是今日的主角,卻不是他們,因為歷史已經走入大漢王朝的軌跡。
隨著踏上最後一步台階,劉禪穩穩的站在祭壇上,他頓了頓才轉身看向身後,等著皇后張鴦站在一旁,而他的眼前是大漢的萬里江山,還有祭壇下的數萬臣民。
「封禪泰山!典儀開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聲響動天地,劉禪手捧玉蝶,立於泰山之巔,仰天高喝道:「朕,大漢皇帝劉禪,至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即位至今,已歷三十九年朕平西域,滅東吳,伐曹魏,至天下終歸一統,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皇天后土,佑我大漢!」
劉禪以最虔誠的禮儀,完成天地祭拜,當一聲皇天后土,佑我大漢說完,劉禪將其手中的玉蝶祭詞,投入到大鼎之中。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這是劉禪第一次念誦這麼長的一段祭文,直到這一刻,他終於可以輕鬆下來。
祭天結束,劉禪並未立即退下祭壇,而是看向祭壇下的臣民。
諸葛亮等文武百官,都有些疑惑。
「陛下要做什麼?」
徐庶有些不解的問諸葛亮,但是諸葛亮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陛下先前,並未提出封禪結束,還有其他項目。」
「這——」
諸葛亮確實並不知道,按照原定的禮程,劉禪宣讀完祭文,也就表示這場封禪泰山的典禮結束,剩下就是一些附帶的活動,一直會持續到傍晚。
可是這個時候,天子依然矗立於祭壇之上。
他要做什麼?
就在文武君臣蒙圈的時候,劉禪突然雙臂微張,然後又一次高聲說道:「至靈帝始,黃巾禍亂,天下民不聊生,先帝於涿郡起兵,至朕平定天下,復興漢室數十年間,數以萬計將士用命,才換來如今的天下太平。」
什麼意思?
劉禪突然說出這一番話,群臣都有些疑惑。
因為這些感慨,至從遷都長安之後,天子時不時就會說上幾句,以寬慰文武臣公的心。
今天是泰山封禪,他怎麼又來了。
劉禪頓了頓,道:「太平盛世來之不易,有功之臣,理當讓世人銘記」說著,劉禪看向祭壇下的臣民,然後仰望蒼穹。
「今日朕既要封禪泰山,也要重賞有功之臣!」
呵!
劉禪這話一出,文武百官立時大喜,因為在場的所有人,幾乎或多或少,都為大漢王朝重回正朔,立下了大小不一的功勳。
如今天子借封禪泰山,冊封有功之臣。
就在文武臣公們興奮的時候,祭壇上兩名宮女,將一個捲軸在劉禪的前面打開。
此捲軸長九尺,寬三尺,背面是明黃色的綢緞。
「封——」
就在眾人的期待中,劉禪立時高聲道:「封以故前將軍關羽,為武安王」
嘶——
劉禪的一個敕封剛說完,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這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高祖曾有言在先:非劉氏不得封王。
可是天子這個時候,卻封了關羽為武安王,這是要打破高祖的祖制乎?
如果開了這個先河,將來會不會有更多的異姓王出現。
但是——
這裡是泰山之巔,不是朝堂,有意見的大臣們,即使想要勸阻,也沒有了機會,畢竟這泰山頂上,除了朝廷的文武高層,還有數萬百姓,以及大漢禁衛軍。
劉禪封完關羽,故意停頓了一下,然後看向臣民們。
距離太遠了,他並不能看到朝臣們的表情。
但是——
他能夠感覺到,大臣們肯定是有疑惑的。
不過他並不在意,他繼續道:「封已故車騎將軍趙飛,為武義王、黃忠為忠義王、趙云為武功王、馬超為義勇王」將歷史上的五虎上將全部封為王,然後他才說道:「汝等定是想要提醒朕,高祖曾有言在先,非劉氏不得封王。」
「這是祖制,朕絕不會忘!」
「但是以上五人,皆為我大漢立下過豐功偉績,如今他們皆以仙逝,朕特封他們為異姓王,但此封賜不得世襲。」
唉!
等到劉禪這話說完,原本上述五王的子嗣們,還有些興奮,因為按照古禮,王爵是可以世襲的。
也就是說,他們當中會有一些人將獲得世襲。
可是現在才發現,天子封五位上將為王,只是他們本人才有資格擔任,至於他們的子嗣,卻沒有資格繼承。
當然——
劉禪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由來已久,因為在歷史上,關羽到了後世王朝中,還被封為了帝。
那就別麻煩後世的君王了,朕一步到位。
接著,他又冊封了魏延、諸葛亮、徐庶等文臣武將為公,其中諸葛亮為琅琊公,徐庶為潁川公,不過均不設封地。
然後對於其他的文武諸臣皆有封賞,前後有五位封王,十二位封為公,三十六位封為縣候、一百零八位封為鄉候等。
排在最末尾的,便是司馬昭,被封為青鄉候。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所有被受到封賜的官員,還有沒有被封賜的官員,以及數萬百姓,齊聲高呼萬歲。
等到他們的山呼萬歲聲罷。
劉禪等宮女將捲軸收起,他將其一併投入到了大鼎之中,這也算是當著皇天后土對他們進行的敕封。
這個嘉獎,絕對史無前例。
文武百官都是激動不已。
接著,劉禪笑著說道:「諸位臣公,為表率功臣良將,朕決定,在泰山之巔,修建一座紫金閣,此閣會將五王、十二公、三十六縣侯,全部畫像立撰,供後世君臣百姓瞻仰。」
什麼意思?
諸葛亮也是一愣。
紫金閣——
這是他第一次聽到的,而且還要為五個王,十二公,三十六縣候,畫像立撰,這可是莫大的殊榮。
應該是古之未有。
當然,漢以前有沒有,劉禪並不知道,但是漢代以後,他知道,那是肯定有的。
比如唐朝、比如清朝,都有這樣的做法。
劉禪現在統一了天下,在西域還創建了三個王國,這本身就是史無前例,所以他要將這幾十年,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良將,讓他們的事跡,流傳千古,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
三天後——
結束泰山封禪後,劉禪率領文武臣公,一路向西,返回了長安城,接下來的日子,他覺得可以好好享享天倫之樂。
至於修建紫金閣的事情,則交給了駙馬諸葛瞻全權負責。
公元262年,9月20日。
未央宮,宣室殿。
劉禪正在查看最近的一些政務,也算是給太子劉諶把把關,可就在這時,一個宦官從外面進來。
「陛下!」
「丞相求見!」
「相父?」劉禪愣了一下,因為封禪泰山結束之後,劉禪為了讓諸葛亮好好休息,已經傳旨,丞相不用參加五日一朝的朝會。
今日既不是朝會,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日子,諸葛亮進宮作甚?
「快請!」劉禪道。
不多時!諸葛亮緩步走進宣室殿,先是向劉禪行了一個禮,然後才笑著說道:「陛下,老臣特來請辭!」
「相父!」劉禪頓時愣住。
他早就猜到有這一天,在攻打羅馬之前,諸葛亮就曾提出過請辭,只是那會兒劉禪以要攻打羅馬,太子年少為由,希望老丞相再輔佐輔佐太子。
如今數年過去,劉禪以為他已經忘了。
但是他沒忘。
「陛下,當年先帝草廬咨臣當世之事,老臣曾與先帝有言在先,待他日漢室復興,老臣自當歸隱田園。」
「如今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老臣的夙願已經達成。」
「請陛下恩准,容老臣解甲歸田。」
「相父!」劉禪起身來到諸葛亮面前,將其扶起,問道:「相父卸任後,意欲何往?」
因為諸葛亮說他要回歸鄉里,難道真的是南陽臥龍崗嗎?
「回陛下!」諸葛亮道:「老臣與徐元直商議,決定去梅岑山頤養天年!」
「梅岑山?」劉禪聞言頓時一愣,道:「相父意欲去普陀山?」
「普陀山?」諸葛亮也是愣住!
「嗯!」劉禪點了點頭,道:「梅岑山在未來會改名為普陀山,會是佛教的聖地,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諸葛亮知道劉禪有過奇遇,他曾經到過未來世界,所以劉禪也就不對他隱瞞,聽到這個梅岑山時,也是有些激動。
心說這徐元直還真會挑地方。
普陀山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一個隱居的好去處。
「既如此!」諸葛亮笑著說道:「老臣現在就將此山,更名為普陀山,哈哈哈!」
「相父啊!」劉禪突然哽咽道:「朕好生羨慕相父,從此身居普陀群峰之中,而朕還得面對這萬里江山,還有煩人的政務。」
聞言,諸葛亮似乎有些生氣的樣子,道:「陛下,您是大漢的天子,怎可說出這等氣話,天子自當治國理政」說著頓了頓,語重心長的道:「陛下,太子已經成年,他能在政務上幫助陛下,還望陛下,在老臣離開之後,勤勉政務,切勿荒廢國政。」
「相父放心!」劉禪向諸葛亮大禮道:「朕謹記相父教誨,定將時刻牢記,不辜負相父的信任。」
「謝陛下!」諸葛亮道了一聲謝,他當然相信劉禪,現在的天子,可已經不在是很多年前的阿斗,他現在早已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帝王,他不再需要他與徐庶這樣的老臣輔佐,他就能治理好這大好河山。
最後,諸葛亮拜服道:「老臣拜別陛下,望陛下多多保重龍體,來世若有緣,老臣再做陛下的臣子。」
「相父!」劉禪急忙制止,不想讓諸葛亮繼續往下說。
這怎麼怎麼聽著像是訣別之言。
但是諸葛亮確實當著是訣別,畢竟他已經八十多歲高齡,若不是天子遇到奇遇,他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病逝於五丈原了。
多活了三十年,這是老天爺的恩賜,這是天子的恩賜。
如今一別,在他看來,怕是再無見面的機會。
畢竟普陀山距離長安,還是有些遙遠,而且他離開後,也不想再重回這長安舊地,只想與群山為伍,享受人生的最後時光。
告別劉禪的第三天,諸葛亮便與徐庶一起,帶著十餘位順從僕人,悄無聲息的離開了長安城,他們沒有帶走一個親人,只是兩位老者,和伺候他們的僕人。
劉禪站在未央宮城頭上,向東望去,淡淡的道:「相父,我們還會見面的!」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