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聽著百姓們的呼聲,緩步向前,不遠處的劉諶,卻是快步向他這邊跑來。Google搜索
「父皇!」
「父皇!」
劉諶跑到跟前,向劉禪行了一個大禮:「兒臣恭迎父皇凱旋迴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諶兒!」看見劉諶,劉禪也是心頭一緊,他沒有向以往那樣非常官方的示意平身,而是馬鞭一甩,就從馬背上跳下:「諶兒快起!」
「謝父皇!」
劉諶謝恩道。
原本按照流程,劉禪應該是騎馬,或者是坐上龍輦,然後接受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們的歡迎。
可是當他看見兒子劉諶,卻是本能的跳下戰馬。
看著劉諶,劉禪卻是眉頭微皺。
『鴛兒!朕回來了!』
劉禪微微抬頭,心中暗自說道。
看見劉諶,很難不讓他想起他的第一任皇后張鴛。
他此前也曾有過凱旋迴京的經歷,第一次是關中之戰、第二次是晉中之戰,這兩次回京,迎接他的人群當中,都會有他最愛的女人,也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張鴛。
可是這一次。
他遠征九年,可是張鴛卻不會再出現在迎接他的隊伍中。
或許看出了父皇的細微變化,太子劉諶快速牽住父皇的戰馬,緊跟著劉禪向前緩步行走。
也就在這時!
前方數百人的迎駕隊伍,他們整齊的向劉禪行了一個大禮。
「臣等恭迎陛下凱旋迴京!」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們的山呼聲,將劉禪從思緒中拽了回來,當他欣慰的看向迎駕的百官,卻又是愣了一下。
此時他與迎駕的百官,僅剩十餘步的距離。
「相父!」
劉禪快步上前,來到一位滿頭白髮,額頭已經布滿皺紋的老者跟前,疼惜的說道:「相父,朕,回來了!朕回來了!」
「老臣恭迎陛下回京!」
老者便是大漢丞相諸葛亮。
僅僅九年的時光,劉禪差點沒有認出他的股肱之臣,因為他離開長安時,諸葛亮也才剛過六十歲生辰不久,那時候的諸葛丞相,雖然頭上已經出現絲絲銀髮。
但是現在,時隔九年之後。
諸葛亮的頭上,銀髮已經十分稀少,更多的則是白髮。
相父老了!
相父老了!
聽著諸葛亮略顯蒼老的聲音,劉禪不由心頭一緊。
朕早該回來了。
朕早該回來了。
「相父!」劉禪輕輕捂住滿是皺紋的手,更咽道:「這些年,辛苦相父了!」
劉禪話音剛畢,卻是鬆開諸葛亮的手,然後向後退了一步,當著數萬百姓,數百大漢文武官員,以及十幾萬漢軍將士的面,向諸葛亮深深的鞠了一躬。
「陛下!」
諸葛亮沒有想到劉禪會如此,有些驚慌,但是劉禪卻是非常恭敬的再次上前,扶著諸葛亮,說道:「相父勞苦功高,受得朕這一拜!」
「朕這一拜,是替先帝拜相父,是替大漢百姓拜相父,是替大漢四百年國祚而拜相父,是朕感謝相父一生為漢的勞苦而拜。」
聽著劉禪簡短的話語,諸葛亮深為敢動,雙眼不由得濕潤起來,他是看著劉禪長大的,也是看著劉禪一路成長起來的。
以前,劉禪也曾拜過他。
但是,今天這一拜,卻是讓他最為感動的。
「老臣深受先帝重託,輔佐陛下!」諸葛亮感動的向劉禪也是行一大禮,說道:「承蒙陛下不棄,承蒙陛下仁善,老臣縱使渾身碎骨,也難報陛下大恩之萬一!」
「相父快起!」劉禪扶起諸葛亮,說道:「若無相父,大漢焉能有此光景,這一切,朕皆是仰仗相父之功。」
也就在劉禪與諸葛亮說話間,後面的龍輦也跟了過來,劉禪旋即扶著諸葛亮,恭敬的說道:「相父,隨朕回京!」
「陛下!」諸葛亮卻要推脫,畢竟龍輦是皇帝專用,臣子與天子同坐龍輦,這是大不敬。
「相父!」劉禪笑著說道:「相父之功,實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請相父不要推辭,隨朕同乘回京。」
這一幕,自然是被官道兩旁的百姓看在眼裡。
陛下仁善,古之未有。
丞相賢能,後人當效。
在劉禪的再三恭請之下,諸葛亮才在劉禪與太子劉諶的攙扶下,緩緩走上皇帝的專用龍輦。
其實,諸葛亮與劉禪同乘龍輦,這也並非第一次。
比如當初諸葛亮南征回成都時,劉禪就讓諸葛亮與其同乘車駕回京,只是這一次,似乎有些不同。
因為劉禪將諸葛亮扶上龍輦之後,他卻並未跟著上車,而且從駕車的侍衛手裡,接過了馬鞭,然後坐在了侍衛的位置。
「陛下!」
諸葛亮大驚,畢竟劉禪是大漢的天子,而他只是大漢的臣子,那有天子為臣子駕車的道理。
可是劉禪回頭和顏笑道:「相父請安坐,周時文王牽車奉姜尚,今日朕當駕車孝相父。」
若說剛才劉禪當眾大禮參拜,讓諸葛亮深為感動,那此刻他真的就是感激涕零。
因為劉禪這是將他比作興周八百年的姜尚,這份禮遇,恐怕是天下臣子,人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能坐到如此的君王,卻是寥寥無幾。
「陛下萬歲!」
「大漢萬年!」
「陛下萬歲!」
「大漢萬年!」
「」
百姓們看著皇帝為丞相駕車,較近者自然是聽見了劉禪對諸葛亮說的那翻話,他們當然是聽過周文王為姜尚牽車的故事。
但是,那只是故事。
眼下,他們是親眼看著大漢王朝的天子,親自為丞相諸葛亮駕車,天子的這份仁義,自然是感染到了他們。
他們無不為劉禪的舉動動容,只得用高呼萬歲,來表達他們對劉禪仁義的崇敬。
劉禪才不管百姓怎麼看。
他做出為丞相駕車的舉動,並不是為了演給誰看,就是發自內心對諸葛丞相的一種尊敬。
無論是前世對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敬重,還是這一世,諸葛亮殫精竭慮,一心為了興復大漢的大公無私。
此番西征,他一走就是九年。
而這九年,大漢王朝因為有諸葛亮在,他沒有了後顧之憂,讓他可以安心的在西域征伐。
龍輦緩緩向前行駛,兩邊官道不斷的山呼萬歲,大漢萬年。
那些前來迎駕的文武百官,後宮嬪妃,只得恭恭敬敬的跟上在其隊伍的後面。
按理說,周文王為姜尚牽車八百步,這是一直流傳的故事,那大漢皇帝為丞相駕車,走個幾百步,比如一千步,也就差不多了,心意到了,也就行了。
可是——
劉禪這一次為諸葛亮駕車,足足走了三十里,從長安城西三十里處,一直駕駛著龍輦直到未央宮南宮門外,才算罷休。
沿途的百姓,每每看到,皆是肅然起敬,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大漢的子民,而自豪而驕傲。
有這樣禮賢下士的天子,大漢王朝,一定會千秋萬代。
午後——
時隔九年之後,大漢皇帝劉禪,又一次出現在未央宮前殿寶座之上。
大漢王朝的文武百官,整齊的站立戰大殿之上。
在劉禪的身旁,是皇后張鴦。
「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皇帝班師回朝,按照規制,是需要舉行一次朝會的,因為留守京城的官員,需得向皇帝稟報,皇帝不在的時間裡,朝廷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情等等。
只是,這只不過是一個流程而已。
因為劉禪早在西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現在中原的一切事情,比如大漢的兩個最大的敵人,東吳與曹魏。
劉禪西征不久,曹魏就對合肥展開了進攻,但是因為諸葛亮及時派兵牽制魏國,導致曹魏首尾難顧,最終只得是以割地言和,始終讓合肥留在東吳的手裡。
接下來的時間裡,三國倒是平靜。
或許是魏吳自己也知道,這個時候去跟大漢較勁,就是自取滅亡。
不過劉禪領兵西征,大漢暫時沒有精力發動對吳魏的進攻。
於是魏吳兩國,也就趁此機會,休兵罷戰,他們也想利用這難得的喘息之機,以此休養生息。
雖然三國之間這些年沒有再發生過戰爭,但是大事情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首先是東吳,三年前,東吳皇帝孫權,因為丞相陸遜參與立儲之爭,讓他惱羞成怒,直接罷免了陸遜的官職,不久之後,陸遜因病去世。
再說曹魏,變故就更大了。
公元246年,也就是大漢興漢七年,曹魏皇帝曹叡,因病去世,他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曹叡比原來歷史上多活了幾年,但是最終還是英年早逝,皇位最終傳到了太子曹芳的手裡。
年僅十四歲的曹芳登基,成為曹魏第四任皇帝,曹叡駕崩之前,任命大司馬曹爽、大將軍司馬懿為託孤大臣。
因為曹爽一直忌憚司馬懿,於是曹爽鼓動天子曹芳,對司馬懿明升暗降,拜司馬懿為丞相,卻將兵權轉移到曹爽的手裡。
或許是忌憚曹爽手中的兵權,還有曹魏的皇權還算穩固,司馬懿竟然並沒有一絲反抗,就將手中的兵權,交給了曹爽,去年曹芳更是拜曹爽為大將軍,統領魏國所有兵馬。
眼下的曹魏,是曹爽主官軍事,司馬懿則負責內政,看上去有點像劉禪西征之前,大漢王朝的格局,形成了皇帝、大將軍、丞相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劉禪卻是知道。
那司馬懿,他是不可能選擇就此躺平。
畢竟他現在怎麼說,也是曹魏的丞相。
至於大漢,倒是讓劉禪驚喜。
西征之前,大漢重新統計了人口,大漢的人口數量激增,這九年的時間裡,在諸葛丞相的精心治理中,大漢的的發展勢頭迅猛,首先人口又增加了兩百多萬人,總人口已經接近千萬。
人口得到增加,諸葛亮也趁機擴招了兵源。
劉禪西征帶走了二十萬步騎,那時候大漢還剩餘三十多萬兵馬,可以用於對抗魏吳。
經過這九年的擴充,大漢現在擁有的兵力總數為四十六萬,而且還沒算劉禪此次從帶回來的十二萬混編軍。
大漢增加了兵力總數。
那東吳、曹魏,現在兵力,又該是多少呢?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