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岸返初服》
在清朝道光年間,寶山有一位才華橫溢的諸生,名叫蔣敦復。他自幼便有神童之譽,十三歲便已讀完十三部儒家經典,才華橫溢,名震一方。然而,蔣敦復生性曠達,落拓不羈,對於世俗的束縛頗感厭倦。
清道光二十二年,英軍入侵,國家危在旦夕。蔣敦復心懷天下,毅然上書兩江總督牛鑒,獻策抵禦外敵。然而,他的直言不諱卻觸怒了某些官員,幾乎因此遭到逮捕。為了躲避禍端,蔣敦複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避入月浦淨信寺,披上了僧袍,成為了一名僧人,法名妙塵,號鐵岸。
雖然身在佛門,但蔣敦復的內心並未真正平靜。他在晨鐘暮鼓的誦經聲中,時常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豪情壯志。於是,在閒暇之餘,他仍然會外出遊玩,流連於山水之間,尋找心靈的寄託。這些經歷也讓他創作出了許多優美的詩詞,其中「綠酒獻花」一聯更是廣為傳頌。
蔣敦復的才華與遭遇引起了友人們的同情和惋惜。他們認為,隱於禪門並非長久之計,於是紛紛勸他重返俗世。在友人們的鼓勵下,蔣敦復終於下定決心,還俗回歸。
還俗後的蔣敦復,繼續著他的文學之路。他遊歷大江南北,與當代名士交往,他的詩詞文章更是名揚四海。他與王韜、李善蘭並稱「海天三友」,後又與王韜、馬建忠稱為「海上三奇士」,成為了清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晚年時,蔣敦復寓居上海,繼續著他的創作生涯。他的詩詞中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和對時代的思考,成為了後人研究清代文學的重要資料。而他的一生,也如同一部精彩的小說,讓人感嘆不已。
《了元和尚不言不語》
清朝時候有一位名叫了元的僧人,他是丁涇擁翠庵的住持,出身於茅家。了元的母親柴氏,曾夢見一個手持念珠、形貌莊嚴如釋迦佛的人進入她的寢室,她驚醒後,便生下了了元。
了元從小便聰穎過人,與眾不同。然而,在他年少時,父母相繼離世,他深感人生無常,於是決定投身佛門,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解脫。他前往延祥寺,向方丈請求出家為僧。
十九歲那年,了元正式剃髮受戒,領取了僧衣和缽盂,開始專心致志地誦持《法華經》,並研習天台宗的正觀法門。他日夜精進,從未懈怠。
寺廟後面有一片茂密的樹林,許多烏鴉棲息在樹上。一天清晨,了元如往常一樣早起誦經,突然聽到烏鴉的叫聲,心中豁然開朗,仿佛領悟到了什麼。他當即賦偈一首:「二十年前紙上尋,尋來尋去轉沈吟。忽然聽得慈鴉叫,始信從前錯用心。」
從此以後,了元便不再誦經,終日盤腿坐在蒲團上,不言不語,只是微微開啟雙目,仿佛在洞察世間萬物。他的行為雖然令人費解,但人們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平靜與深邃。
村民們紛紛傳說,了元大師已經開悟,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他的故事在村莊裡流傳開來,成為一則美談。人們紛紛前來寺廟,希望能親眼目睹這位高僧的風采,並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感悟。
而了元大師則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平靜與淡定,他不再言語,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佛法的真諦。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人們最好的教化和啟示。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