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擬定製度
郭榮一場北伐,成功在正面戰場上擊敗了契丹人。正處於國力巔峰時期的遼國直接被終結了上升勢頭。再加上遼國中關於繼承人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這一場慘敗讓遼國朝政變得越發混亂。
草原民族的政治血腥程度絲毫不遜色於中原。平衡被打破,戰亂很快就會有爆發,接下來的遼國就會陷入混亂當中,再也無力南下。
郭榮一戰俘殺數萬遼國大軍,更是獲得了大量牛羊輜重。北方遊牧民族征戰,通常會攜帶大量牛羊作為食物。
這一場大戰,郭榮成功獲得了超過十萬隻羊,兩萬多頭牛,一萬多匹戰馬,可謂是大獲全勝。
此番大勝,郭榮在幽州進行封賞,並且將燕山的關口重新進行修繕,並且在燕雲十六州招募士卒,訓練士兵。這一場大戰,郭榮威望大勝,直接將其他將領徹底壓制。
再加上天降祥瑞,鳳凰飛舞,就算是再桀驁不馴的牙兵也都老實了起來。
郭榮也趁機開始整合軍隊,將那些並不怎麼忠誠的將領明升暗降,給他們更高的官爵,分給他們一筆財富,然後讓他們回家養老。
然後讓自己的心腹手下掌控軍隊,接下來又將一些軍隊裁撤,調整,成功將這些軍隊全部掌控。
可以說,通過一場北伐大戰,郭榮成功的將軍隊中的派系給清理了一遍,並且掌控絕大多不分的軍隊。
那些有著自己小心思的節度使或是明升暗降,或是入朝為官,基本上地方藩鎮做大的情況暫時被他解決了。
藩鎮節度使幾乎變得名存實亡了,軍隊全部劃入禁軍之中。
二十萬精銳禁軍在手,中央權威在這一刻達到了鼎盛。
郭榮在幽州停留了一個多月,將燕雲十六州的情況徹底梳理了一遍,然後在幽州各地駐紮三萬大軍鎮守燕雲十六州。
軍資糧餉悉數由中央提供,各地鎮軍無法再自行募兵,自行就地徵集糧草了。
再掃平了燕雲十六州之後,接下來北方就只剩下北漢還沒有投降。此戰擊敗了契丹,奪回燕雲十六州,徹底切斷了北漢的援軍。
失去了契丹人支援之後,北漢基本上就是冢中枯骨,被消滅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燕雲十六州的駐軍一部分是用來防禦契丹人,另一部分就是為了從東北進攻北漢。
郭榮率軍回師,再回去的途中,順勢又攻占了北漢數州之地,最終北漢只剩下晉陽周圍幾個州勉強保存。
大軍回返開封,郭榮並沒有放鬆,而是召集大臣,準備征討北漢。至於說南唐、吳越、後蜀等國幾乎都失去了進取之心,最後的解決不過是什麼時間滅亡了。
李察看向開封城上空的巨大氣運金龍,在度過北伐之劫後,原本有些虛浮的氣運金龍變得凝實,更重要的的是,氣運金龍直接蛻變成了三隻龍爪,氣勢雄渾,讓人不敢直視。
看到蛻變後的氣運金龍,李察也獲得了一些反饋,一股大周氣運落在他的身上,李察並沒有將這些氣運融入身體中,而是將氣運收集起來,他準備用這些氣運製作幾件鎮物,為周朝以後做準備。
再北伐之後,李察也開始正式參與朝政,並且被郭榮授予同中山門下平章事,參與朝政,並且加了大量虛銜。
周朝的丞相的權利已經被削弱了很多,並且設置了多個副相。
李察對於丞相的官職並不怎麼在意,世俗世界的權利對他來說沒有什麼用。如果不是為了扶龍庭,他根本不會和朝廷有任何聯繫。
接下來李察開始對周朝按照他的想法進行改變,李察向郭榮建議成立了政務院,政務院的作用是用來教導官員執政,畢竟絕大多數的通過科舉考核的官員並沒有什麼處理政務的經驗,政務院就是教會他們處理政務的。
同時李察將自己編纂的書籍進行大量印刷,作為政務院的教材。同時通過改良印刷術和造紙術,進一步降低書籍的成本。
並且向郭榮建議讓天下各州縣獻書,然後經過校釘之後,重新排版,編纂成冊,再進行大量印書。
因為印刷術和造紙術技術的進步,書籍的價格很快再一次降低,並且因為大量書籍被印刷出來,書籍開始向周國全國售賣,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學習。
同時北伐繳獲了大量牛羊戰馬,羊群絕大多數被作為賞賜發放下去,幾乎所有參戰的士卒都會得到一頭或者兩頭羊的賞賜,同時還有銅錢、布帛、糧食賞賜。
作戰勇猛的士兵收穫賞賜更多,看到禁軍有如此豐厚賞賜,很多人都紛紛報名要加入禁軍之中。
另一邊,李察建議郭榮重建馬場,此時大周國內並沒有大型軍馬場,朝廷騎兵的戰馬多是從党項、青塘地區的交易獲得。
這一次大軍獲得上萬匹戰馬,郭榮同樣想要建立戰馬場。古代戰爭中,戰馬的作用實在太過重要了,宋朝再失去養馬地之後,幾乎沒有成建制的騎兵軍團,面對遼國和西夏幾乎都處於被動狀態。
原本中原王朝最大的戰馬場是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之地,乃是漢武帝時期冠軍侯霍去病所建立。這座位於河西的軍馬場乃是中國最好,也是最大的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祁連山腳下,水草豐美,氣候涼爽,土地開闊,乃是最佳養馬之地,自從建立以來就是歷代王朝最重要的養馬之地。
巔峰時期,僅僅山丹軍馬場曾養殖了三十萬匹戰馬,唐朝巔峰時期,全國擁有戰馬超過七十萬匹。漢朝時期,全國也有五十萬匹戰馬。
但是到了宋朝之後,全國上下戰馬加起來也不過二十萬匹,並且這二十萬匹戰馬絕大多數都是四川產出的戰馬。四川產出的戰馬個頭矮小,根本比不上塞北、隴西、河西戰馬。
並且四川戰馬負重能力也比不上河西隴右戰馬,爆發力同樣也比不過,唯一的優點就是善於攀爬。
這種戰馬在南方作戰還行,但是到了北方就完全被壓制。
同時這二十萬戰馬中絕大多數的戰馬嚴格來說很多都不合格,只能作為駑馬使用。結果就是在和西夏、遼國的戰爭中被壓制。
西夏遼國的騎兵能穿戴更重更好的盔甲,但是宋朝的騎兵卻不能,盔甲防禦力底下,戰馬還沒人家快,遇到了西夏遼國騎兵只能被壓著打。
現在收復燕雲十六州後,燕雲十六州同樣是養馬之地。於是郭榮下令設置御馬監,於幽州、薊州設立十三座軍馬場,負責培育養殖戰馬。
同時,下令用食鹽、布匹向青塘、回紇、党項等部落換取良馬用於配種。
戰馬如果不進行良好的培育,其質量就會一代不如一代,即便是以前都是千里馬,幾代之後就會退化成駑馬使用。
建立了御馬監之後,李察又從天下各地收羅善於養馬之人,命其進行養馬。
軍馬場建立的同時,李察又將這一次繳獲的牛進行分類。此時中原剛剛安定下來,各地開始恢復生產,需要大量耕牛。
李察向郭榮建議,禁止宰殺耕牛,同時將這些契丹人手中奪取的耕牛進行訓練,然後賣給百姓使用。
從契丹人手中奪取的牛大多都是散養的草原牛,這些牛沒有經過訓練,並不適合耕種。耕牛的馴養大多從牛小時候開始,為了將這些牛訓練成耕牛,李察命人給牛鼻穿環。
牛鼻穿環這個技術很奇特,實際上最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但是後來又失傳了,再後來唐朝也有出現,到了這個時期又消失了。
這種技術的失傳很大原因就是戰亂,戰亂之中大量書籍失傳了,匠人被殺或者被擄走,造成了很多技術失傳。現在李察就是讓這項技術再次出現。
牛鼻穿環技術並不複雜,但是效果卻非常好,脾氣再大的牛,再被穿環之後,就只能被牽著鼻子走了。
三萬頭牛中,成功訓練出來兩萬多頭耕牛,這些牛被運送道周國各地進行出售。為了防止這些耕牛都被各地豪強包攬,李察特意下令允許幾戶百姓合力購買一頭耕牛。
大量耕牛的出現讓周國的耕地再次提升。周國的國力開始不斷提升。
李察給郭榮的這些建議都被認真推行下去,其中見效最快的就是曬鹽法,以前曬鹽法因為時間原因,推廣的一部分,經過半年的時間,鹽場擴大了數倍,食鹽產量也快速提升。
國庫日漸充盈。
除了這些之外,朝廷也開始建立鐵廠負責鍛造兵器、鎧甲,同時允許民間自行建造鐵廠,不過所有的鐵廠需要受到朝廷監督,禁止鐵器向草原販賣。
郭榮和李察改革了科舉制度,同時設立國子監、太學,並且下令各地州縣也開始設立州學和縣學。州學和縣學乃是為了方便普通百姓讀書,避免科舉被那些世家豪強所把持。
李察設置了很多方式來限制世家豪強,又儘量給普通百姓讀書的機會,用這種方式來確保朝廷的活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