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風起江都!

  第230章 風起江都!

  山雨欲來風滿樓!

  江都的風聲,颳得太大,太急,甚至於讓這偌大的江都城,都已經承受不住的地步。

  不過嚴格說來,這場刮在江都的風雨,其實並非源自江都本身,反而來自於山東和江南。

  一個月,楚天秀僅僅只拿下江都不過一個月的功夫,這天下的局勢,已然變得不同。

  李靖不愧是足以名垂千古的名將,在他接到楚天秀的命令之後,便在暗中查探了東平郡的地圖之後,便親率五千精兵,從海路上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一戰生擒了徐圓朗,拿下了東平郡。

  在盧明月被殺,王博歸隱,李子通,杜伏威南下之後,徐圓朗便已經是山東一帶的義軍首領。他的被擒,直接撼動了整個山東的義軍起義形式,而已經被楚天秀委以重任的李百藥則趁此機會,或以兵力脅迫,或施以恩德,盡力拉攏當地的官員和義軍首領。

  除此之外,在前幾日的時候,隋將來護兒不知出於何想,將他的兒子來整,一個名字雖然有些好笑,但卻能力非凡,善撫軍士,驍勇善戰,屢從征討,以至於讓山東義軍素有「「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千萬眾,只怕榮公(來護兒封榮國公)第六郎」的說法的當世名將,投在楚天秀效力。

  來護兒曾任山東萊郡太守,以至山東地區的官吏,多數與其相熟,甚至乾脆就是他的舊部出身,而且來護兒,來整這一對父子,更是曾經屢次征討山東義軍,在此地多有威望。

  在李靖親自率兵征討,來整出面威懾,李百藥用心安撫,三位在整個歷史上都能排的上號的名臣的治理之下,東萊郡,北海郡,高密郡,琅琊郡,東平郡等五個州郡,盡數歸於楚天秀所有,甚至若非楚天秀有心拿占有濟陰郡的孟海公當為他跟竇建德勢力之間的緩衝,寫了一封聖旨,委令他為濟陰郡太守,那麼怕是整個山東全境,都會落入到他的手裡。

  不僅北上的攻勢順利,南下也是如此。

  在最初的時候,沈法興掀起的聲勢不小,他直接以「清君側,誅奸佞」的名義起兵,得精兵六萬,迅速攻據餘杭郡、吳郡,會稽郡,東陽郡,等十餘個州郡,一時風光無兩。

  不得不說,他能在短短的時日之內,便迅速做到這一點,絕對是早已用密謀鋪路,非一日之功,放才讓他舉事之後,就立刻水到渠成,卻也是一個虎視耽耽,密謀造反梟雄人物,。

  但也正因為這樣,兵將都事實上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因此人數雖多,也無濟於事,使得他在秦瓊率兵攻討之下,明明占據兵力上的優勢,反而卻一敗再敗,先丟了京口,又丟了吳郡,最終不得不丟盔卸甲的逃到餘杭郡,借地利抵擋秦瓊,方才勉強站穩了腳跟。

  換而言之,如今的楚天秀,已經拿下了山東全部,淮南大部,以及大半個江南地區,勢力幾乎等於三國時期的袁術跟孫策的地盤加在一起的總和,還要大上一點。

  楚天秀的勢力擴張到這般的地步,已然是繁花似錦,蒸蒸日上,以至於讓他跟當今天下的那幾個號稱最有資格奪得天下的那幾位諸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位雄才大略,機智百出,隱隱為天下義軍首領的瓦崗寨的「蒲山公」李密,縱然是當世一等一的智謀之士,但是當他目前往北有占據洛陽的奸雄王世充,往南是大隋名將來護兒,往西是剛剛生擒了徐圓朗,初步顯露了他的無雙軍事才能李靖,已然是三面受敵,而且每一面敵人的能力,似乎都不遜色於他多說。

  別的不說,光是來護兒這一路,便夠李密受的!雙方在黎陽大戰一場之後,縱然李密智計百出,用盡了手段,可也僅僅只是堪堪敵主了來護兒手下的十萬禁軍,使得雙方戰的血流漂櫓,屍橫遍野,均都損失慘重。

  李密如此,那位原本占盡地利,獲得關隴和太原兩地的李閥,卻沒能如同想像中一般,占據函谷關,坐觀天下成敗,反而陷入到跟西楚霸王薛舉,大涼王李軌這兩隻原本屬於義軍,但是現在卻得到了朝廷的詔書,獲得了正統名義的諸侯陷入了死斗。

  甚至若非那位憑藉勾結突厥人而起勢的「定楊可汗」劉武周,遭到了宋金剛,陳孝意等將領的圍攻,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否則說不準他也會出兵騷擾太原,將半個河東給打下來。

  河北的竇建德,江淮的杜伏威,巴陵的蕭銑,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境遇,甚至要更悽慘一些。

  在這般局勢之下,哪怕楚天秀最近時日以來,一直在江都深入淺出,卻也是沒辦法藏住了!世家,門閥,佛門,道門,魔門,以及各方的諸侯和義軍,那些大大小小的棋手們,若是在這個時候,還不出手,將楚天秀拉到更低的水平線上面去,那麼這一盤名為天下的大旗,真就沒辦法玩了。

  如果楚天秀一直不出手,那麼那些匯入江都的「江湖豪客」,「英雄豪傑」,以及唯恐天下不亂的陰謀家們,只會越聚愈多,讓江都在無聲之間,內里的水變得越來越渾,蘊含的兇險也變得越來越大。

  但是楚天秀的那一道建立大明尊教寺廟的聖旨,卻好似投石問路一般,將那些本想暗藏起來,積蓄力量,行雷霆一擊的某些人,完全坐不住了!

  屁股決定腦袋!

  對於某些人來講,世俗間的爭鬥固然重要,但是不論這天下的局勢,發展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去也還抵不過信仰和理念之間的衝突。

  前者,勉強還能有的談。

  後者,卻必須用血和火來談!

  「明母」莎芳上午才收拾乾淨,將一座香火鼎盛的佛門禪院,改為供奉淨風、善母二光明二使的寺廟,下午便有一個修長優雅,透出一股飄逸瀟灑的味兒,束了一個文士髻,背著一把古樸的長劍,縱然穿著一身男裝,卻沒辦法改變自身那股有若仙子的氣質的客人飄然而至,踏進了那座大明尊教的寺廟的門檻,以一個聲音柔和,但內里卻蘊含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味道的聲音說道:

  「明母莎芳何在?師妃暄再次,特來與明母辯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