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拿下海陵
秋風掃落葉!
李子通的兵馬的確有數量上的優勢,幾乎是秦瓊麾下人馬的兩倍,但是在這些人馬都在楚天秀可以帶動「拉練」下,奔跑了三四個鐘頭,均都已經缺乏體力,疲憊至極。
故而在秦瓊率軍的攻擊下,幾乎是將他們一擊既潰,如同趕鴨子一樣地追著他們跑,根本沒費多少力氣。以至於這一場戰鬥,幾乎殺敵三千,俘虜一萬,但是秦瓊折損的士兵卻不過二十一人而已,負傷的人數雖然上百,但大都是不值一提的輕傷,養一養便好。
這是一場大勝!
縱然此時的海陵縣之中,大概還能有三四千的人馬,但在李子通身死,軍隊也大敗的前提下,卻已是不足為據,拿下不難。
不多時,負責追擊,收攏敵軍的秦瓊,帶著一隊士兵,押著一名敵將朝他們走來,兩人定睛一看,發現這卻是一個熟人。
楚天秀不由得哈哈笑道:
「原來是左大將軍!方才的時候,你可把我追的好生辛苦,幾乎要把我腿給跑斷了。」
左孝友雙手被反縛身後,仍是一面不屈神色,冷哼道:
「士可殺不回辱,要殺要剮隨你處置,卻不可侮辱我。」
話說了一半的時候,他的臉上有露出一抹憤憤之色,大聲說道:
「你這次不過是憑自身武力欺人,不算本事!若是你我以堂堂軍陣相爭,我今日未必會敗在這裡!」
秦瓊聞言之後,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怒色,動手推搡了他一下,冷聲道:
「哼,到了這個時候,還不老實!主公他僅憑一人之力,便將你上萬人馬玩弄於鼓掌之中,你有什麼不服氣的!」
楚天秀見狀之後,連忙動手止住他,說道:
「叔寶,住手!不可對左將軍無理!」
接著,他便轉頭對左孝文說道:
「左將軍,你方才的本事,我都看在眼裡。你舉止有度,確是一個兵法大將。若非李子通落在我手裡,使得你投鼠忌器,否則光是一陣亂箭,怕是就會讓我吃盡苦頭。不過良禽擇木而棲,如今李子通已死,將軍還是歸順於我吧!日後我若是能成事,少不得將軍一個公侯之位。」
左孝友臉上露出一抹複雜之色後,苦笑著道:
「算了,此番跟我過來的將士,大多是追隨我左孝友多年的兄弟,縱然是為他們著想,也不敢拒絕楚公的好意。哎,時也,命也!」
左孝友本是山東齊郡人,大約四年前起兵反隋,也算是一路諸侯。不過他運氣不好,遇到了堪稱起義軍克星的名將張須陀,被其所敗,不得不率殘部南下逃跑,最終歸降於李子通的麾下。
故而他雖然是李子通的頭號大將,但卻並非是他的直系大將,對李子通其實忠誠有限,故而楚天秀只要拉攏一番,面上過得去便可以了。
左孝友既降,那麼這些俘虜的人馬,自然也就歸他處置。在他收攏整治一番,將這降軍歸攏出點樣子之後,便合兵一處,向海陵縣殺去。
不多時,負責開路的左孝友便叫開了海陵縣的城門,收編了海陵縣裡現存的守軍,拿下了城主府,使得這座城市城頭變換大王旗,徹底為楚天秀所有。
……
南朝梁時,遷海陵郡治所,治海陵縣
南梁覆滅之後,北齊,陳,北周三朝,均沿舊制,海陵縣均為海陵郡的郡府,一直到隋開皇三年,海陵郡廢,方歸於江都掌管。
所以海陵縣固然只是一個縣,但是縣城的城牆卻高達十丈,城內居民數量足有七千餘戶,幾乎不比鍾離郡,宣城郡這樣的小郡差上多少。
若非如此,李子通也不能憑著一縣之地,便能跟杜伏威的江淮軍呈掎角之勢,共抗江都的楊廣,多次擊退隋軍的攻擊。
「楚將軍,海陵縣的戶籍書冊,地理書冊,乃是海陵縣的根本,卻要還請將軍收好!」
在那被左孝友反覆用撞木衝撞,使得房頂露出了一個窟窿,已然成為了危房的城主府裡面,李百藥得知李子通已死之後,先是嘆息了一聲,然後便向楚天秀討要了李子通的屍骨,將其安葬之後,他便取出厚厚的一堆書冊,將其遞交給楚天秀。
楚天秀草草的將這書冊翻看了一遍之後,了解了個大概之後,便果斷的說道:
「我素知你將軍乃是當朝大賢,只是受到廢太子的拖累,方才在隋庭里不受重用。先生即肯輔佐於我,乃是我楚某人的榮幸。故而這海陵縣的政務,且依舊由先生負責好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楚天秀尚嫌不夠,又說道:
「不如這樣,從今日起,我便復海陵縣為海陵郡,以先生為郡守,幫我掌管這一郡之地好了!」
李百藥未曾想到,楚天秀竟然如此重視於他,僅是初降便將他委以重任,不由得生出幾分感動,使得他內心的哀傷上被沖淡了不少,抖擻了幾分,欣然從命。
李子通的勢力雖然不大,除了控制完整的海陵縣外,僅僅只拿下了臨江、如皋等兩縣周邊的數十個村鎮而已,地盤小的可憐,甚至都沒能將他占據海陵之後,已經隔斷了交通,孤懸在外的寧海縣都未能拿下。
但在他的手下,人才卻不算少,除李百藥,左孝文這核心的一文一武之外,他麾下的秦超文,白信都算是能力不錯的將領,倒是稍稍緩解了楚天秀在人才上的匱乏。
海陵縣的底子的確不差,但是因為李子通跟隋軍進行的數次戰鬥,以及他將大部分民力用來養兵的緣故,使得這裡的確變得民生荒廢,甚是衰敗,故而楚天秀拿下海陵之後,卻也不能萬事大吉。
在他發出數道手令之後,迅速從毗陵郡那邊抽調出五千石糧食,三十萬兩白銀,以及各式各樣的民生物資,將其交給李百藥,填充府庫。
李白藥得此資源之後,不由得大喜過望,曉得自己遇到了一個富綽的主公,連忙以這些物資為酬勞,在海陵縣周邊招撫流民,安撫百姓,修整城牆,平整道路,使得這裡漸漸民心歸復,一點點地抹去原屬於李子通的存在印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