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太極殿(正式朝會所在地)。
李承乾站在牆腳,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被房頂所阻。
想逃,卻逃不了。
早上剛到大殿時,李承乾便聽見李世民處理了十來個犯下欺君之罪的人。
最早的那起案件,還是武德元年的。
距今,已有十八年時間,堪比唐朝歷史。
嚇自然是嚇不住李承乾的,畢竟經過造反一事後,他相信以李世民的身體素質,肯定把心裡闕值提高到了一個極高的地步。
欺君之罪,他能抗住。
「老劉,這幾天沒發生什麼大事吧?」
感覺傻站著太過無聊,李承乾轉頭尋老劉嘮嗑。
老劉小心翼翼朝上方瞄了一眼,有些緊張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很快搖頭。
點頭又搖頭?
這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皇帝今日提前起床,導致現在不過寅時(四點),距離大臣們上朝還有整整半個時辰,總不能一直站著發愣吧。
李承乾伸手捅了捅老劉,再次出聲道:「你說話啊。」
「咳咳......」
這時,高台上傳來提醒意味明顯的咳嗽聲,
「嘿,來福你這是做什麼,某些人話多,朕也想看看他到底要說啥。」
李世民略帶嘲諷的聲音響起,頭也不抬又接了句:「朕說的是誰,誰心裡清楚。」
老劉嚇壞了,渾身顫抖不停。
李承乾見狀翻了個白眼,只能閉上了嘴。
等待......是無趣的。
在李承乾後腦勺與牆垣進行第二十七次碰撞後,終於聽見來福尖著嗓子大喊上朝的聲音。
又是一番流程後,大臣們分列兩排站立。
正當李承乾好奇今日為何大臣們不坐著嘮嗑時,殿外傳來內侍呼喊。
「吐谷渾使者覲見。」
「宣。」李世民面無表情道。
片刻後,一行衣著彆扭的人邁步進殿。
表面看上去是傳統的突厥服飾,但細微處又夾雜著些漢人的特點。
長相倒是符合李承乾對草原遊牧民族的認知,個子不高,皮膚黝黑,大頭顱小眼睛扁鼻樑,外加稀疏的鬍鬚。
「外臣拜見天可汗。」
吐谷渾使者大約十數人,皆躬身行禮。
李世民頷首,道:「爾等此番覲見,所謂何事?」
「自然是想與大唐重修於好。」使團中最黑的矮個子走了出來,躬身道:「去年我國與大唐多有誤會,以致邊境摩擦不斷,為避免造成雙方更大的傷亡,伏允可汗特派外臣出使大唐。」
「雙方造成更大傷亡?你們也配?」程咬金小聲嘀咕。
不過聲音雖小,但還是清晰的傳入大殿中每一個人的耳里。
大唐方面君臣似乎是聽見了,又像是沒聽見。
簡單來說就是沒人搭話,也沒人接話。
顯然,在他們看來,老匹夫說的沒錯。
強大的突厥人都被大唐打跑了,分成了東西兩派,而後更是在五年前就滅了東突厥,吐谷渾憑什麼有自信說能給大唐造成更大傷亡。
就因為去年李靖帶兵沒打下來?
想到這,大臣們內心有些憋屈,李世民也惡狠狠的掃了李靖一眼。
但說實話,去年沒打下吐谷渾,鍋還真不應該李靖來背。
吐谷渾在大唐的東北方向,距離長安城約莫千里。
兩國邊境有一定面積的接壤,但有些難受的是中間被青海(青海湖)隔開。
這導致大唐若是想出兵吐谷渾,幾乎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其一是從玉門關方向出兵,從上到下去攻打吐谷渾。
但這個方案相當於快繞了半個吐谷渾國,而且還是繞到了它的正面。
其二便是從岷州、河州出兵,借道党項直達吐谷渾腹地。
這個方案其實是最好的,距離短,沿途也碰不上吐谷渾的防禦工事。
去年大唐定下的策略便是從河州發兵,借道党項,出兵不過數日,已經抵達吐谷渾境內。
但......誰知李道彥毀約偷襲党項。
這一波操作,直接讓党項從盟友變成了敵人,集合全國兵力占據要塞,對李靖的屁股虎視眈眈。
這讓李靖怎麼玩?
大唐本來騎兵就少,以步兵打騎兵,本就艱難無比。
結果圍吐谷渾沒圍上,反倒被党項給包了屁股。
說實話李靖能安穩把兵帶回來,已是不易。
眾人思緒紛飛之際,吐谷渾使者開口了。
「大唐確實強大,但我部也不會任人拿捏,伏允可汗上月親自接見了党項使者,對党項王提出的盟約很感興趣。」
「但伏允可汗卻想到唐王乃萬國共尊的天可汗,吐谷渾與大唐也是長期交好,許些小摩擦不值得大動干戈。」
「若是兩國能重修於好,才是皆大歡喜之事。」
這一番話,有長有短,軟中帶硬。
既表達了唐朝如果還要打,吐谷渾將奉陪到底的意思。
又曝光了党項已與吐谷渾結盟一事,明著告訴你,再想出兵攻打,借道党項是行不通的了。
同時,後兩句話意味更是深長。
吐谷渾使者說的兩國交好,是哪兩國?
吐谷渾與大唐。
那党項去哪了?
變成了第二句話中的小摩擦。
言裡言外,党項沒活到第三句話。
畢竟党項殺了不少大唐士兵,這個氣大唐絕對是要出的。
吐谷渾明白!
朝中重臣聽懂了吐谷渾使者的意思,長孫無忌笑了笑,當先開口回道:「爾等想要什麼?」
矮小使者撇了長孫無忌一眼,又略帶恭敬的看著李世民。
但李世民卻看也不看使者,高坐主位穩如泰山。
「哈哈。」矮小使者摸了摸鬍子渣,乾笑一聲道:「目的有二,簽訂盟約與和親。」
和親?
大臣們還沒反應,李承乾大腦懵了一下。
後世來的,對『和親』這兩個字著實有些膈應。
像明朝那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才是一個強國該有樣子。
而明朝也正是因為這樣,被稱為最有骨氣的朝代,在後世有諸多明粉。
李承乾,便是其一。
此時聽見吐谷渾想要和親的說法,他心裡一突,突然想到了史書上的記載。
弘化公主,李世民的庶出大女,也是唐朝第一位和親的公主。
也就是從她開始,唐朝逐漸開啟了和親之路。
先後共有二十餘位公主與各國和親,吐谷渾、吐蕃、薛延陀、突厥、契丹、回紇、南詔國等等。
地圖上距離近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沒跑掉。
感覺總像是靠女人,才維持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