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善的講述,氣氛漸漸緩和了下來,從李世民到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均凝神細聽……如今朝中,若論對突厥的了解,無人能出其右。
「自年初與突利可汗簽訂盟約之後,除卻鐵器、鐵料之外,鹽、酒、茶、布料甚至糧食都通過霞市、商道送往雲州。」李善仔細的從頭到尾剖析局勢,「突利可汗、頡利可汗兩人的部落大抵是前者在西,後者在東,而雲州自欲谷設兵敗之後,一直是突利可汗胞弟阿史那結社率駐守。」
「頡利可汗採用趙德言之謀,收攏各個部落之權,課斂繁重,各部苦不堪言,偏偏又權授奚族、霫族、鐵勒等部落首領,以至於阿史那族內頗有怨言。」
「所以懷仁才輸糧草鹽酒入雲州,意欲使突利可汗籠絡阿史那部落。」房玄齡點頭道:「蒼頭河一戰後,頡利可汗在族內更是權威大跌,以至於局勢大變,乾坤倒置。」
「不錯,顧集鎮、蒼頭河諸戰之後,突利可汗在五原郡占據上風。」李善解說道:「而頡利可汗依仗嫡系以及奚族、鐵勒數部相抗,若不是風雪交加,只怕已然開戰。」
頓了頓,李善補充道:「聽聞……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有罷手言和之意」
李世民微微挑眉,「懷仁如何得知」
「李藥師密奏陛下。」李善心裡狐疑的很,李世民是真的不知曉嗎
如果真的不知曉,那麼說明至少這個時候,李靖和李世民之間還沒有建立聯絡……因為這件事是李淵說出口的,而李善曾經在赴宴東宮的時候試探過,李建成、王珪、魏徵是不知曉的。
長孫無忌神情微有雀躍,「若是兩可汗罷手言和,必然會再次南侵……草原這兩年饑荒!」
「有李藥師守雁門關,河東當固。」李世民看了眼大舅子,「只是馬邑、顧集鎮……」
「劉世讓、薛萬鈞守朔州,只要不再出現兩位可汗合力來攻……理應無恙。」李善笑道:「必然不會重演。」
杜如晦加重語氣重複了一遍,「必然不會重演。」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其一是現在的代州道行軍總管兼代州總管李靖不可能再跟上一次一樣,坐視突厥大軍從容圍攻馬邑、顧集鎮……再來一次,只怕唾沫星子都要淹死他了。
劉世讓是李善的嫡系,薛萬鈞是秦王的大將,再加上一次的張士貴、薛萬徹,李靖那真是要把人得罪光了。
在李善離開代州之前,李靖曾經與其關於朔州戰局有過一席長談,馬邑、雁門關、顧集鎮互為掎角,分割戰場,以精銳騎兵縱橫期間,突厥很難發動一場席捲整個朔州的戰事。
而且李靖以新任代州長史秦武通為首,在馬邑的東側,顧集鎮的南側,再次籌建了三座小城,這樣一來,以聚散為優勢的突厥騎兵更加難以抵抗隨時出城沖陣的唐騎了。
其二是即使兩位可汗罷手言和,但如上一次一樣合兵一處南下的戰況是不可能再出現了。
頡利可汗也不傻,幾個月前陣前敘話,李善施施然將突利可汗與大唐結盟的消息拋出來,以至於後來將近十日的攻城戰過程中,他一直留著部分兵力防備那位侄兒。
「倒是有可能分兵攻打。」凌敬補充道:「分攻河北、河東、關內、隴右。」
李世民微微點頭,視線再次落在李善身上,「懷仁應該已經知曉阿史那社爾諸事了」
「是,前些時日覲見,陛下提及。」
「以懷仁視之,阿史那社爾可否跳動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內鬥不止」
李善遲疑了會兒,他心裡有數,這件事不會是李淵單獨決斷的,肯定與諸位宰輔、太子親王商議過,而自己並不知道這些人持什麼樣的觀點。
「懷仁盡可述之。」李世民笑道:「聽聞你與阿史那社爾乃是舊識。」
「殿下說笑了。」李善也笑了笑,沉吟片刻才緩緩道:「數年前館陶城外初見,後又在雁門大捷之時再見……」
「此人通曉漢學,腹有謀略,知進退,曉利害……」
頓了頓,李善才繼續道:「更明了大局。」
李世民微微嘆了口氣,他自然聽得明白,其實李善是不贊成放阿史那社爾回草原的。
如今大唐一統天下,先潰吐谷渾,後敗突厥,就連頡利可汗也兵敗逃竄,就如今的局勢,大唐蒸蒸日上,明了大局這個評價……意味著阿史那社爾很可能會向著勸解的方向努力。
屋內安靜了片刻,在場的人都是一時俊傑,甚至都想到了阿史那社爾會怎麼幹。
矛盾轉移……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這個名詞,但卻不妨礙他們這麼做。
因為權力,因為地位,因為部落,這對叔侄互相敵視,針鋒相對,但在草原被大雪覆蓋,大量牲畜凍斃,部落實力大損的情況下,這對叔侄暫時罷手。
在這種情況下,將內鬥轉移到外侵……是最好的選擇。
甚至於李善在心裡琢磨,自己前世沒聽過阿史那社爾這個名字,但觀其手段,真不是個普通角色……那日自己評價突利可汗為梟雄,唯有阿史那社爾可堪匹敵。
但在李善心中,突利可汗是比阿史那社爾略低的。
李善心裡隱隱有一種猜測,由於自己這個穿越而來的蝴蝶的影響,這一世的阿史那社爾或許也會改寫他的人生軌跡……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關內、隴右……」李世民低低道:「河東、河北……」
李善舉起茶盞喝了幾口水,他赴宴東宮、武德殿,捧上來的都是茶,唯獨在這兒,只有溫水一杯。
悄悄瞄了眼李世民,李善心想……自己總算是圓過去了,要不是欲谷設、裴世鉅、頡利可汗這些王八蛋,自己至於嗎!
安靜了片刻後,長孫無忌突然開口,「如今朝中建言於關內道備兵,懷仁或可當之。」
李善心裡暗罵,艹!
繞來繞去,還是繞到這件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