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準備

  今天久一點,後天回上海,應該能恢復正常了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麼明晰。Google搜索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後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並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麼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並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係,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

  李善也挺無語的,讓李善私下寫了封信給楊思誼,李世民的妾室燕氏是中書令楊恭仁的外甥女,自己也讓親衛帶了口信回去,讓李世民費費心,挑幾個能用的……歷史上幾年之後你就登基為唐太宗,夾帶里不可能沒人用吧?

  其二就是軍屯,其實不僅僅是軍屯,李善早在去年就開始設學堂授算學,去年末開始在代州清點田畝,幾個月前讓張公瑾正式接手,此次遷居來的民眾很快得到了授田,已經是二月底三月初了,雖然晚了點,但搶種一波,到秋收也能收穫……畢竟免除稅賦是李善早就許諾的,不繳納稅糧,足夠自家人湖口的了。

  其實最早起意行軍屯,李善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有意塞外……他開拓商路,吸納民眾,代州糧食肯定是有缺額的。

  所以李善才先後折騰出玉壺春、馬引,基本上都是和糧食掛鉤的,要知道霞市邊的糧倉從名義上來說可不算朝中的公倉,這裡面的糧食也很少外撥,但這次也不能不撥出去了。

  看起來如今代州不缺糧,但遲早是要缺糧的,更別說李善早就打定主意充盈人口……所以在活下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種地,不管是授田還是軍屯。

  這裡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髮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後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台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閒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裡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麼,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僕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麼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麼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麼明晰。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後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並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麼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並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係,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

  李善也挺無語的,讓李善私下寫了封信給楊思誼,李世民的妾室燕氏是中書令楊恭仁的外甥女,自己也讓親衛帶了口信回去,讓李世民費費心,挑幾個能用的……歷史上幾年之後你就登基為唐太宗,夾帶里不可能沒人用吧?

  其二就是軍屯,其實不僅僅是軍屯,李善早在去年就開始設學堂授算學,去年末開始在代州清點田畝,幾個月前讓張公瑾正式接手,此次遷居來的民眾很快得到了授田,已經是二月底三月初了,雖然晚了點,但搶種一波,到秋收也能收穫……畢竟免除稅賦是李善早就許諾的,不繳納稅糧,足夠自家人湖口的了。

  其實最早起意行軍屯,李善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有意塞外……他開拓商路,吸納民眾,代州糧食肯定是有缺額的。

  所以李善才先後折騰出玉壺春、馬引,基本上都是和糧食掛鉤的,要知道霞市邊的糧倉從名義上來說可不算朝中的公倉,這裡面的糧食也很少外撥,但這次也不能不撥出去了。

  看起來如今代州不缺糧,但遲早是要缺糧的,更別說李善早就打定主意充盈人口……所以在活下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種地,不管是授田還是軍屯。

  這裡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髮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後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台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閒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裡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麼,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僕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麼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麼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麼明晰。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後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並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麼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並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係,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

  李善也挺無語的,讓李善私下寫了封信給楊思誼,李世民的妾室燕氏是中書令楊恭仁的外甥女,自己也讓親衛帶了口信回去,讓李世民費費心,挑幾個能用的……歷史上幾年之後你就登基為唐太宗,夾帶里不可能沒人用吧?

  其二就是軍屯,其實不僅僅是軍屯,李善早在去年就開始設學堂授算學,去年末開始在代州清點田畝,幾個月前讓張公瑾正式接手,此次遷居來的民眾很快得到了授田,已經是二月底三月初了,雖然晚了點,但搶種一波,到秋收也能收穫……畢竟免除稅賦是李善早就許諾的,不繳納稅糧,足夠自家人湖口的了。

  其實最早起意行軍屯,李善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有意塞外……他開拓商路,吸納民眾,代州糧食肯定是有缺額的。

  所以李善才先後折騰出玉壺春、馬引,基本上都是和糧食掛鉤的,要知道霞市邊的糧倉從名義上來說可不算朝中的公倉,這裡面的糧食也很少外撥,但這次也不能不撥出去了。

  看起來如今代州不缺糧,但遲早是要缺糧的,更別說李善早就打定主意充盈人口……所以在活下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種地,不管是授田還是軍屯。

  這裡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髮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後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台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閒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裡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麼,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僕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麼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麼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今天久一點,後天回上海,應該能恢復正常了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麼明晰。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後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並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麼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並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係,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

  李善也挺無語的,讓李善私下寫了封信給楊思誼,李世民的妾室燕氏是中書令楊恭仁的外甥女,自己也讓親衛帶了口信回去,讓李世民費費心,挑幾個能用的……歷史上幾年之後你就登基為唐太宗,夾帶里不可能沒人用吧?

  其二就是軍屯,其實不僅僅是軍屯,李善早在去年就開始設學堂授算學,去年末開始在代州清點田畝,幾個月前讓張公瑾正式接手,此次遷居來的民眾很快得到了授田,已經是二月底三月初了,雖然晚了點,但搶種一波,到秋收也能收穫……畢竟免除稅賦是李善早就許諾的,不繳納稅糧,足夠自家人湖口的了。

  其實最早起意行軍屯,李善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有意塞外……他開拓商路,吸納民眾,代州糧食肯定是有缺額的。

  所以李善才先後折騰出玉壺春、馬引,基本上都是和糧食掛鉤的,要知道霞市邊的糧倉從名義上來說可不算朝中的公倉,這裡面的糧食也很少外撥,但這次也不能不撥出去了。

  看起來如今代州不缺糧,但遲早是要缺糧的,更別說李善早就打定主意充盈人口……所以在活下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種地,不管是授田還是軍屯。

  這裡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髮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後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台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閒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裡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麼,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僕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麼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麼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麼明晰。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後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並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麼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並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係,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

  李善也挺無語的,讓李善私下寫了封信給楊思誼,李世民的妾室燕氏是中書令楊恭仁的外甥女,自己也讓親衛帶了口信回去,讓李世民費費心,挑幾個能用的……歷史上幾年之後你就登基為唐太宗,夾帶里不可能沒人用吧?

  其二就是軍屯,其實不僅僅是軍屯,李善早在去年就開始設學堂授算學,去年末開始在代州清點田畝,幾個月前讓張公瑾正式接手,此次遷居來的民眾很快得到了授田,已經是二月底三月初了,雖然晚了點,但搶種一波,到秋收也能收穫……畢竟免除稅賦是李善早就許諾的,不繳納稅糧,足夠自家人湖口的了。

  其實最早起意行軍屯,李善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有意塞外……他開拓商路,吸納民眾,代州糧食肯定是有缺額的。

  所以李善才先後折騰出玉壺春、馬引,基本上都是和糧食掛鉤的,要知道霞市邊的糧倉從名義上來說可不算朝中的公倉,這裡面的糧食也很少外撥,但這次也不能不撥出去了。

  看起來如今代州不缺糧,但遲早是要缺糧的,更別說李善早就打定主意充盈人口……所以在活下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種地,不管是授田還是軍屯。

  這裡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髮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後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台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閒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裡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麼,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僕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麼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麼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麼明晰。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後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並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麼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並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係,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

  李善也挺無語的,讓李善私下寫了封信給楊思誼,李世民的妾室燕氏是中書令楊恭仁的外甥女,自己也讓親衛帶了口信回去,讓李世民費費心,挑幾個能用的……歷史上幾年之後你就登基為唐太宗,夾帶里不可能沒人用吧?

  其二就是軍屯,其實不僅僅是軍屯,李善早在去年就開始設學堂授算學,去年末開始在代州清點田畝,幾個月前讓張公瑾正式接手,此次遷居來的民眾很快得到了授田,已經是二月底三月初了,雖然晚了點,但搶種一波,到秋收也能收穫……畢竟免除稅賦是李善早就許諾的,不繳納稅糧,足夠自家人湖口的了。

  其實最早起意行軍屯,李善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有意塞外……他開拓商路,吸納民眾,代州糧食肯定是有缺額的。

  所以李善才先後折騰出玉壺春、馬引,基本上都是和糧食掛鉤的,要知道霞市邊的糧倉從名義上來說可不算朝中的公倉,這裡面的糧食也很少外撥,但這次也不能不撥出去了。

  看起來如今代州不缺糧,但遲早是要缺糧的,更別說李善早就打定主意充盈人口……所以在活下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種地,不管是授田還是軍屯。

  這裡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髮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後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台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閒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裡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麼,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僕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麼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麼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