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厚此薄彼

  長安,十一月初八。

  已是深冬,長安城也披上了一件潔白的毯子,一早就站在承乾殿門外的李世民放眼望去,遍地雪景,雖無山川之壯麗,卻有樓閣之秀美。

  只是這樣的景色,自己還能看幾日呢?

  這些時日,圍繞著河北戰事,東宮、秦王府你爭我奪,鬧得不可開交,說是為了河北戰事,但實際上焦點卻在陝東道。

  東宮一力堅持調換陝東道大行台尚書左右丞于志寧、韓良,而秦王府這邊激言相辯,這兩位都是秦王府的嫡繫心腹,李世民甚至都不認之前許諾東宮節制陝東道大行台一事了。

  反正對李世民來說,現在拖延才是正事。

  而東宮也不傻,在河東安排了人手,探聽到了突厥大軍可能北返的消息。

  現在好了,之前秦王府催促東宮出兵,現在是李建成要親征,而李世民在拖後腿。

  鬧得最後,太子李建成使了個絕戶計,在聖人李淵面前放話……二弟軍功蓋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還是二弟提軍親征吧,必然大勝,戰後再設河北道行台。

  李世民已經是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如果再加上河北道行台尚書令。

  嘖嘖,那就意味著,除了嶺南、江南之外,李淵的政令也就在關中、河東起作用了,其他地方都是李世民的勢力範圍。

  李建成這一招說不上多巧妙,但卻挺毒挺狠,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站出來說了一大堆口不應心的話……比如孩兒多年征戰,頻受刀傷,人困馬乏,還望父親體諒一二。

  於是,李淵大手一揮,命工部追加人手建弘義宮,以供二郎修養……換句話說,李世民就快要被趕出皇城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不得不忍氣吞聲,退了一步,容太子節制陝東道大行台。

  而今日,就是聖人下詔之日。

  「夫君何以如此鬱郁?」秦王妃將一件大衣披在李世民肩頭,輕聲道:「潛龍困水,但終究騰淵而起。」

  李世民握住妻子的手,苦笑道:「至今尚未有消息傳來,或許是孤太過心急……淮陽難以獨當一面,田留安、齊善行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少了些鋒銳。」

  秦王妃沒有再說什麼,只默默的陪伴著丈夫,久久在台階上佇立。

  空中又有雪花飄揚,一股勁風吹來,李世民上前一步,任由大片雪花撲面,將妻子攔在了身後。

  「差不多到時辰了。」李世民深吸了口氣,舉步下了台階,往兩儀殿方向走去。

  聖人李淵說不上是多勤勉的君王,朝會不過是個擺設,主要議事就是在兩儀殿。

  太子出征,如此大事,朝中重臣齊至,尚書左僕射裴寂,尚書右僕射蕭瑀,中書省中書令封德彝,門下省侍中陳叔達、裴世矩。

  除了皇子之外,這五個人是如今真正的宰相,中書省、門下省都是長官出任,尚書省因為尚書令是李世民兼任,所以左右僕射也被視為宰相。

  太子李建成早就到了,正和李淵、裴寂聊著天,一旁的封德彝是個滑頭,隨口敷衍,裴世矩是只老狐狸,只閉目養神,蕭瑀、陳叔達兩人性情剛烈,閉口不言。

  雖然不是尚書高官官,但因為備受聖人寵信,尚書左僕射裴寂實際成為了首相,對聖人有著相當強的影響力,而他和東宮的關係極為親密。

  對於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河北戰事,李淵心中有著頗多不滿,呃,實際上劉黑闥六月份就起兵南下,到現在都半年了。

  但戰局是在一個月內急轉直下,劉黑闥破定州後,似乎篤定身後的幽州羅藝不會出兵,大肆南下,下博一戰覆滅唐軍在河北的主力,如今攻入魏洲,即將飲馬黃河。

  在這種情況下,長子次子互相扯後腿……李淵自然不滿。

  李淵很清楚李建成為什麼一直拖延出兵的時日,無非是想等寒冬之時,突厥大兵北返……這也無可厚非,李世民催促東宮儘快出兵,實在是包藏禍心。

  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不用李建成,如何壓制二郎呢?

  但李淵也不得不承認,在這方面,李建成比二郎差的有點遠……拖延至此,雖然穩妥,卻失了銳氣。

  對於一個太子來說,這是正確的選擇。

  但對於希望立下軍功來壓制秦王的太子李建成來說,這是個讓他難以在軍中樹立威望的選擇。

  武德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李世績在洺州兵敗,全軍覆沒,僅以身免,戰報在十九日傳回長安。

  秦王李世民當日請命出征,僅僅三天後,十二月二十二日,已經沒有其他選擇的李淵命李世民出兵討伐劉黑闥。

  天下人的眼睛都沒瞎,但也都不是什麼都看得見的……他們不會看到李世民出征的時候,不會有突厥大軍來襲,只會看到敗績傳來,秦王挺身而出。

  當然了,去年的劉黑闥大軍兵鋒銳利,絕非今年可比。

  同樣的道理,他們只會知道,淮陽王李道玄十月初敗北,而太子李建成一直到十一月初才自請出征……和秦王簡直沒辦法比啊!

  殿內突然安靜下來,李淵直起身子,投向緩步入殿的次子李世民的視線中夾雜著複雜的情緒。

  這是個讓他驕傲自豪的兒子,尚未加冠即兩戰定關中河東,掃蕩中原一戰擒兩萬。

  這也是個讓他忌憚頭痛的兒子,如此軍功,如此威勢,讓長子的太子之位搖搖欲墜,甚至讓自己都有風雨飄搖之感。

  李淵當然清楚,論資質,論能力,論領軍,絕大部分方面李世民都強於李建成,但冊立太子,從來是立嫡立長。

  立賢,那是萬般無奈的選擇,也是會影響整個王朝的選擇,甚至是可能動搖唐朝統治基礎的選擇。

  從長遠角度來說,選擇立嫡立長是維持這個王朝延續的選擇……不得不說,李淵的考慮是有道理的。

  殿內的氣氛有些壓抑,裴世矩雙眼似閉非閉,他雖是門下高官官,但少涉政事,畢竟門下高官官侍中是定額兩人,還有個陳叔達頂在前面。

  裴世矩在前朝名列選曹七貴之一,長於識人,一生見識過無數才華卓越之人,但對面前這個才二十四歲的青年,有一分佩服,但更多是九分警惕。

  裴世矩清晰的記得,當年的晉王是如何從嫡次子一躍而為太子,又如何輕而易舉的在十來年內讓強大的隋朝衰落。

  想到這兒,裴世矩眼角餘光瞄了眼裴寂,或許堂弟的選擇是對的,或許女婿入東宮是對的。

  這也是朝中很多重臣都並不希望看到秦王入主東宮的一大原因,初建國,平天下,李建成無失德之舉,平穩過度才是正理,隋煬帝前車可鑑。

  裴世矩重新閉上了雙眼,身邊的陳叔達昂首道:「陛下,秦王有罪否?」

  「陳卿這是何意?」

  「若無罪,何以無座?」

  李淵愣了下,視線一轉,瞪了眼長子李建成……後者也是無語,真不是故意的,我還沒這么小氣!

  但在場諸人不會這麼想,李世民面無表情的坐在裴寂的上首……平時他會謙虛的另選位置。

  但從位次來說,身為尚書令的李世民是有這個資格的,尚書左僕射裴寂正是他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