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仁智宮(中)

  仁智宮位於坊州西南的玉華山中,距離宜君縣三十里,距離坊州與京兆的交界處也不過三十里。

  而長安位於京兆府的中央,不過相對來說略為偏向西南,所以雖然不遠,但一天還真到不了,車隊在三原縣過夜,第二日再啟程北上。

  第二日李善懶得再跟著車隊了,自個兒帶著親衛提前去了仁智宮……李淵本人倒是能驅馬疾馳,但還帶著那麼多後宮嬪妃和未成年的皇子皇孫呢。

  在坊州與京兆府的交界處,李善刻意的停留了會兒,回首望去,其實到現在也沒有京兆府這個稱呼。

  前隋倒是有的,但本朝更名為雍州,李世民兼任雍州牧,導致不僅僅是初唐,實際上一直到唐玄宗晚年才重設京兆府……類似的情況還有李世民現在屁股下面的尚書令,直接導致隋朝五個宰輔的編制變成了六個。

  不過雖然現在沒有京兆府這個名義,但世人還是習慣稱呼京兆府而不是雍州,可能這不是天下最大的府州,但卻一定是天下人口最為密集的府州,一方面是因為長安這座傳承千年的古城的匯集力,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幾十年來,京兆府是戰事最少的主要區域之一……除了李淵攻打長安之外,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戰事。

  最典型的體現是,尋常的府州多的六七個縣,少的三四個縣,而如今京兆府內有二十一個縣。

  在提出讓李世民建言李淵來仁智宮避暑之前,總覺得很有可能出么蛾子的李善就好好的盤點過京兆府……畢竟他不敢打草驚蛇去坊州查探。

  自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大唐之後,將晉陽起兵的義軍布置在京兆各地,用以拱衛長安,但隨後先是與西秦薛家父子大戰幾場,之後劉武周、宋金剛幾乎吞下了整個河東,不得不盡起關中之兵,再之後又是連年的大戰。

  所以,這十年間,這支軍隊是戰死的戰死,傷殘的傷殘,升官的升官,退隱的退隱,還有大量的基層將校、士卒灑血山東、河北、中原,甚至跟著李孝恭、李靖腳步遠達江南、嶺南。

  簡而言之一句話,這支對李淵最為忠誠的大軍基本上已經消散了,這也是李淵之前幾年極為忌憚李世民的一大原因……在軍中,他這個帝王完全壓不住兒子。

  這支李淵的嫡系軍隊最後保留的一部分就是現在所謂的北衙禁軍,這也是名正言順唯一存在於長安甚至皇城、宮城內的成建制軍隊……長林軍其實是特例,當時是李淵默許東宮制衡天策府的,而現在李淵還沒有正式開始易儲,自然是不會下令裁撤長林軍的。吧書69新

  而在長安之外,拱衛皇都的軍隊是輪流番上的府兵……名義上是天下折衝府輪流承擔,但實際上主要是關中、京兆、河東三地的府兵。

  這支軍隊是未得虎符不出兵,不得聖命不入長安。

  番上的府兵數目不是固定的,李善已經在地圖上反覆勘察,也詢問了凌敬,今年番上府兵數目在六千左右。

  但其中兩千人駐守京兆府最東側的渭南縣,與華洲接壤,隱為風陵渡口、潼關的後盾,其中兩千人分駐京兆府南側,把守駱谷關、子午關、金牛道等秦嶺關隘。

  剩下的兩千人駐守在長安邊的藍田、武功兩縣拱衛長安。

  簡而言之一句話,因為長安的地理環境,因為京兆府的範圍之廣闊,一旦距離坊州、京兆府邊境三十里的仁智宮出了什麼事,京兆府內的府兵一時半會兒是趕不到的。

  休息片刻後,李善一行人驅馬繼續向北,距離玉華山已經不遠了,李善在心裡琢磨,考慮到李建成去年玩了那麼一手,考慮到李淵將羅藝、馮立、裴寂這些依附東宮的重臣名將都帶走了,李淵不可能將自己置於險地。

  萬一太子在長安謀反……李善相信,拱衛長安的那支府兵,是一定有所準備的。

  但這一切並沒有讓李善的心情有所好轉,他反而更是煩悶……李淵乃至於李世民做的安排準備全都是針對監國太子李建成的,李善相信,說不定李世民還會讓安插在東宮的奸細勸太子乘機起兵呢。

  但問題是很可能亂子不是出在長安,出在京兆府,而是出在坊州,出自玉華山中的仁智宮內。

  明明看出了問題卻不能提前說出來,這實在是穿越者的一大軟肋啊!

  這種情緒導致李善抵達鳳凰谷之後,很沒好氣的陰陽怪氣的幾句話讓司農少卿宇文穎下不來台……這位是去年的涇州刺史,就是這貨在涇州大敗導致梁洛仁能順利的殺到仁壽宮。

  事後宇文穎被撤職,但後來經齊王李元吉舉薦,出任司農少卿……說起來還是李善的副手。

  名義上仁智宮還是在司農寺的管轄範圍之內的,司農寺下轄各地行宮,比如去年的仁壽宮的宮監就是司農寺的屬官,這次另一位司農少卿趙元楷留守長安,而李善是個不管事的,所有的事自然是宇文穎來扛。

  說起來李善訓責宇文穎也是有正大光明的理由的,這次隨李淵避暑的人數比去年少得多,但除卻北衙禁軍以及各個將領的親衛部曲之外,也有不少人,安排起來實在是個麻煩事。

  反正也是齊王的人,也不知道這貨承擔個什麼樣的角色,李善冷著臉在仁智宮走了一圈,也沒啥話說了……宇文穎也是沒轍啊。

  仁智宮還沒有後來的規模,如今只是初建,位於鳳凰谷內,數里之內,一共只有五座建築物……也就最後一座建築算是宮殿,範圍還不少太小,估摸著是容納李淵以及後宮嬪妃、皇子皇孫的。

  其他四座建築物……李善在心裡默算了下,齊王帶的人還不算多,不過秦王李世民是將能帶上的人都帶上了,基本上文臣武將都匯聚一堂,萬一有變,這都是能派的上用場的。

  再加上基本上每個衙門都至少派出了一個主官或者副官,至少三分之一的朝官都要在這兒辦公……實在是攤不開啊。

  相比較而言,仁智宮的建築物以及範圍大概只有仁壽宮的十分之一左右,要知道去年在天台山上,李淵甚至還能召見群臣議事呢……李善看看眼前這個完全沒資格成為大殿的地方,讓李淵在這兒召見群臣?

  別開玩笑了。

  不過這個鍋李善是不會背的,事兒是李元吉辦的,鍋就算不是他李元吉來背,也應該是宇文穎這個齊王心腹來背啊。

  雖然李善是以司農卿的身份請命來打前站的,但他直接撂了挑子,將鍋丟給了宇文穎,自個兒帶著親衛繞著鳳凰谷轉悠,心裡還在猜測齊王到底會幹什麼?

  鳳凰谷位於玉華山間,風景秀美,奇峰峻岭層出不窮,地勢極為險要,李善繞了一圈後,心裡直打鼓。

  此次跟著李善出京的親衛統領只有王君昊與范十一兩人,其他的都留在莊子裡待命,范十一也察覺到了什麼,相對來說,他知曉的內情是最多的……因為李善很多密事都要通過范十一去辦。

  「阿郎。」范十一驅馬靠近,探過身子低聲說:「谷內只有往東南一處大道……」

  「嗯。」李善咧咧嘴,也不知道是齊王還是封倫選的地方,還真是挑的好啊!

  鳳凰谷內範圍不算小,也算是有迴旋餘地的,但能大股通過的只有東南處的出山大道,其他的幾條路要麼崎嶇難行,要麼是通往深山密林。

  簡而言之一句話,如果有人將大道堵住,裡面的人想跑都沒地方跑。

  李善在心裡暗罵了幾句操蛋,這時候有宮人驅馬而來,說是陛下傳召。

  等李善回了仁智宮,還以為李淵會有些警惕性呢,畢竟也是歷經戰場,更是宦海沉浮幾十年的老狐狸了……結果李淵卻是如此說。

  「三胡挑的地方還不錯,景色頗佳,有一觀之處。」李淵笑著說:「就是地方小了點,算算也就一座宮殿。」

  李善也是無語了,一旁的李元吉解釋道:「自去歲十月懷仁大敗突厥之後才開始動土,那時候土地堅硬難以挖掘,所以難以速成。」

  「本是準備將鳳凰谷、珊瑚谷、蘭芝谷三地圍擴在內,在外建立宮門,每谷中建立宮殿,再開鑿山路互通。」

  「工程不算小。」李淵顯然已經轉了一遍仁智宮,笑著說:「只怕一年都難以完工,慢慢來吧。」

  一行人沿路往裡走到最後面那處宮殿外,李淵環顧四周景色,「便明明為翠微殿吧。」

  翠者,綠景也,微者,小也……李善在心裡嘀咕倒是挺合適的,不過這個名字好像有點耳熟……如果屋子比較小,能不能叫翠微居呢?

  翠微殿擴地不算太小,分前後兩殿,估摸著齊王將大部分的人手都用到了這個地方……其他人住的如何他懶得管,只要拍好李淵的馬屁就夠了。

  跟著李淵入殿的都是宗室,秦王、齊王之外,李道玄、李孝恭、李瑗、李神符等宗室子弟均在例,就連秦王的兩個兒子以及李淵幾個皇子都跟在後面。

  嗯,換句話說,只有李善一個外人……同樣被列入宗室的李世績、羅藝就沒有被許入殿。

  其實燕郡王羅藝,正式的名稱應該是李藝……至少在詔書上是這樣,這廝的魚符上也是李藝這個名字。

  「父親,北衙禁軍以及部曲親衛均安排在谷口處,由霍國公柴紹轄之。」李世民顯然是得李淵許可接手全局,「左右千牛衛將軍李客師、張琮、宇文韶輪番巡視宮禁,由右千牛衛大將軍張瑾、右監門衛大將軍燕郡王羅藝轄之。」

  「孩兒居於右殿,天策府、秦王府屬官也居於右殿,三胡及部分官員居於左殿,至於其他官員,分散在前兩殿內,只是……」

  李淵有點心不在焉,抬頭問:「二郎?」

  李世民攤手道:「無處上衙視事,不知父親心意,若只是月余也就罷了,若是時日長,只怕……」

  「至少要到中秋左右才涼爽下來……」李淵想了想,「命將作監在谷內再擇地建殿,以供百官居住、辦公。」

  「一時半會兒只怕難辦。」廬江郡王李瑗突然開口道:「伯父,小侄倒是有個主意。」

  說起來,李瑗也是李淵建國後重用的宗室子弟,但無奈這位比較廢材,先是攻略巴蜀不利,後在山東棄洛州逃竄,以至劉黑闥順利的席捲大半個山東。

  當年李瑗從山東逃回長安後,李淵大怒,但因為李瑗與太子李建成交好才沒有嚴懲,後來出任了少府的少監。

  在唐初,少府的管轄範圍相當的大,除了本職之外,礦場、馬場、鑄幣、軍械、鎧甲、弓弩,這些少府都能管得到。

  李淵看了眼李瑗,「說來聽聽。」

  「此事讓魏嗣王主持,不過易耳。」李瑗笑吟吟的說。

  一旁的李孝恭恍然醒悟,笑著說:「的確的確,若是讓將作大匠人主持,曠日持久,光是圖紙就要來來回回……若是陛下只暫時修建房屋容百官居住,懷仁確有此能。」

  李孝恭與李瑗是同祖父的堂兄弟。

  李世民也想起來了,「紅磚?」

  「正是紅磚。」

  看李淵還懵懂,李世民笑著解釋道:「父親可還記得代縣的霞市?」

  「自然記得。」李淵怎麼可能會忘記霞市,說起來突厥與大唐之間戰局的陡然變化,很大程度就在於霞市的出現。

  通過這座霞市,李善用大量的玉壺春換回了大量的良駒,遷居民眾,逼苑君璋歸附,更以此重建代州軍,如果沒有那支雄壯的騎兵,即使有顧集鎮大捷,也難有雲州、蒼頭河兩場大捷。

  「懷仁以秘方掘土燒窯出磚,艷艷如火,以此建屋修宅,遠遠望去,猶如黃昏時分晚霞,故有此名。」

  「陛下,如今長安南邊的坊間,多用紅磚,很是奪目。」李道玄也笑道:「不過只怕懷仁未必肯啊。」

  一直沒吭聲的李善嘴角有些歪,「道玄兄這話就錯了,連製冰法都肯授於伯父近人,燒磚算得了什麼!」

  李淵這次聽懂了,笑罵道:「你身為嗣王,就如此愛阿堵物?!」

  將作監、少府每年都要從日月潭買很多紅磚,不誇張的說,如今莊子的公帳上,主要的收入除了東山酒樓之外,就是紅磚了。

  這關乎到李家對親衛的籠絡力度、撫恤力度,也關於到東山寺秘倉對糧食、軍械的儲藏量,李善還真有點捨不得呢。

  最終,李淵沒好氣的給了個將作監的百工監令的官職,李善派了親衛回去將留守的齊老三叫來……正好可以做些手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