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李善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從李淵、李世民、李建成到諸位宰輔……神色都有些古怪。→
因為李善基本上說的都是廢話,他從一系列的因素來分析設郡的好處與壞處,反正正過來說,反過來再說,說的還都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
如果設郡,那就要以大軍駐守以備突厥,而且很可能會導致突厥內亂停止,最近兩三年大唐已經與突厥大戰多次,河東道還好,但關內道受創頗重,需要休養生息。
但如果設郡,只要能守得住榆林郡,那大唐與突厥的局面將發生極大的變化,原本大唐對草原用兵,主要是靈州、代州兩個方向,如果能拿下河套區域,經營日久,必然將成為大唐對陣突厥新的前沿陣地。
歷史上也的確如此,覆滅東突厥一戰,李靖、李世績率軍從河東出發,薛萬徹率軍從幽州出發,李道宗率軍從靈州出發,而時任華洲刺史的柴紹就是率軍從華洲沿著黃河北上,經由榆林郡,配合李靖的主力。
陳叔達忍不住斥責道:「陛下詢策,魏王何以左右而言它?」
李善嘿嘿一笑,「此事當由陛下乾坤獨斷。」
這話就有點不要臉了,在清朝之前,中國歷史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獨裁者,就算是設三省六部,大權獨攬的隋文帝楊堅也有個「真宰相」高熲呢,兩宋講究的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69🅂🄷🅄🅇.🄲🄾🄼
換句話說,這樣的軍國大事,必然是皇帝與宰輔、群臣共同商議才能決定的,從來不是皇帝一個人有資格決斷的……如果是魏徵在這兒,八成就要大罵李善是個「佞臣」了。
對於這樣的話,李淵有些哭笑不得,「懷仁細述,若是不設郡?」
「不設郡,自然大軍收攏,收復銀州、綏州、朔方、鹽州,使銀州至靈州防線齊備,同時將榆林郡民眾遷居。」李善攤手道:「若是設郡,當遣派大將駐守……」
頓了頓,李善先看了眼太子,再看了眼秦王,「對陣突厥,要麼以攻對攻,當遣精兵猛將,燕郡王麾下天節軍當有此能。」
「要麼堅守待援,不過需要多建寨堡,在當地燒制紅磚,原州刺史張士貴曾經堅守顧集鎮,最是合適。」
李淵揚了揚眉毛,倒的確是不偏不倚,燕郡王羅藝是如今東宮最為依仗的軍方大將,而張士貴都是秦王的心腹將領,而且張士貴為原州刺史……如果靈州軍要南下,駐守原州,手握重關的張士貴將是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裴世矩覺得有些無聊,心想李善這廝也實在是不容易,在輾轉騰挪間左右手倒騰,硬生生的和稀泥……這麼短的時間,也虧得他心思轉的快。
李善也是真沒辦法,他來來回回想了好一會兒才想到這個辦法……不是指和稀泥,而是指在榆林郡大建寨堡,仿造顧集鎮一樣來分割、約束突厥騎兵的活動空間。
其實河套區域在唐朝的大部分時候都沒能起到實際作用,因為唐朝的疆域太大了,前三任皇帝在位期間,先是東突厥,然後是薛延陀,之後是西突厥,關內道北部的威脅被一掃而空,敵對的部落要麼遠遠躲到西域,要麼躲到遼東,所以河套區域基本保持著平靜。
唐滅之後,河套區域先被西夏搶占,之後又輪到了金,最後被蒙古一口吞下,直到朱元璋建明才得以回歸中土。
明朝在河套區域抵禦蒙古入侵的主要方式就是以大量的堡壘來分割敵人的活動空間,最後集中兵力驅逐蒙古……只不過現在唐朝沒這個條件,而且也沒有這個習慣。
在對陣突厥的時候,唐軍是以車陣為守,騎兵為攻,說起來攻守兼備,但實際上主要還是野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破陣的精騎,這是明朝的衛所兵所不具備的條件。
而如今天下,論與突厥交戰的經驗,李善最為豐富,但論對陣突厥的騎兵有兩支,一支在代州總管李靖的麾下,另一支就是燕郡王羅藝麾下的天節軍。
說起來如果調動天節軍,那羅藝等於是被趕出長安了,但不管是東宮還是李淵都不會這麼做,前者本身就是不贊成設郡的,後者不會在這時候刺激李建成。
所以,李善這一手稀泥和的堪稱完美……他都將張士貴扯了進來呢。
同時李善也隱隱向李淵表明態度……不管是張士貴還是羅藝,都是秦王、太子不可或缺的,我真的是不偏不倚,只挺你一個啊!
裴世矩在心裡惋惜,自涇州、原州兩戰之後,李懷仁短時間內不會再重歸戰場了,不管是陛下還是秦王都不會允許,否則自己今天真想建言,羅藝、張士貴何足道哉,駐守榆林,非李懷仁不可。
都布可汗、突利可汗知道你在榆林郡,肯定會罷手言和,先將你幹掉……不信你還能躲得過這一劫!
顯然李淵一時間也難以決斷,換了個話題,問起靈州、會州如今的情狀,畢竟剛剛收復,梁軍需要解散歸鄉,官衙需要重建,而且還需要派遣官吏,還要派遣將校重建折衝府,千頭萬緒的事數不勝數。
兼任吏部尚書的中書令楊恭仁實在有點撐不住了,雖然風光,但連帶的責任也重啊,更別說自己本職是中書令,最終李淵命尚書令秦王李世民、尚書左僕射裴寂協同處置,儘快恢復靈州、會州建制,並且還要準備銀州、綏州、朔方等地的官吏人選。
李善無聊的坐在後面,他對這些不太感興趣,心裡盤算明年這個時候,自己是不是可以徹底安心度日了,在剛剛來臨這個時代的時候,自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現在,自己已經做到了,而且做的不能夠更好了。
李善相信,即使李靖將來成功的覆滅東突厥,將來蘇定方還能滅三國,皆擒其主,也無法壓過自己的光輝。
在即將結束的時候,裴寂笑著問道:「陛下,梁師都押送入京,是否獻俘太廟?」
李淵的臉色突然陰了下來,片刻後道:「梁師都於朔方,梁洛仁於長安,均即行腰斬!」
眾人都有些意外,李善記得自己剛剛回京的時候,李淵還提及,擒獲梁師都,將會與梁洛仁一起獻俘太廟呢,怎麼現在改了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