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一個年
吳大夫離開前還對自家這麼好,蘇三郎心裡說不出的感動,他何德何能,承受吳大夫這樣的大恩大德。閱讀
這樣的恩,這輩子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報答。
蘇三郎心裡有些惆悵,他握緊那張紙堅定的說道:「孩兒娘,吳大夫這些東西,咱們不能白拿,咱們就暫時保管,數一數多少肉和多少糧食,咱們經常用新的換著,等到吳大夫哪天回來了,這些東西如數歸還給他用。」
或許吳大夫過幾個月就回來了呢。
做人不能沒有良心,吳大夫這麼幫他們,這份恩情是不能忘記的,現在吳大夫出遠門了,這些東西他們就暫時保管好,等他回來了,又還給他。
「好,我也是這樣想的。」
趙氏點頭,這些東西,白拿了她心裡也會過意不去的,就算吳大夫留了畫說送給他們,他們也不能白拿,暫時保管,等他回來還給他,這樣心裡才舒服。
蘇三郎和趙氏給米糧估了重量,又數了數臘肉。
米糧五十斤,臘肉七塊,雞六隻,鴨三隻。
記好之後,才把米糧收好,把臘肉掛到灶台上方去,這樣還能時常煙燻著,確保臘肉不會壞掉。
把這些都收拾好,趙氏和蘇三郎就開始做晚飯了。
蘇三妹背著蘇小鹿,帶著兩個哥哥去抓蟲子餵雞。
不一會,蘇華就邀功似的抓出一條肥嘟嘟的蚯蚓說:「妹妹,我抓了一條。」
蘇三妹微微一笑說道:「二哥好厲害。」
蘇華很高興,紅撲撲的小臉活力滿滿。
蘇崇也憋著勁兒找,一會他也高興的說:「妹妹,我也抓到了。」
蘇三妹同樣微笑著說:「大哥也好厲害,真棒。」
蘇三妹一邊笑著誇獎,一邊默不作聲把一條蚯蚓放入紙包裡面,這一片,是經常洗漱倒水的地方,自從小妹不用尿布了,地里的蟲子就沒有以前那麼多。
可用糞水淋出來的菜地,卻是綠油油的好的不得了。
蘇三妹暗暗的想,一定是四妹身上香香的,所以她的洗澡水蟲子都愛喝。
她家四妹一定是仙女兒,爹娘進山的時候,她就經常祈禱,如果四妹是仙女,就保佑爹娘平安回來,雖然爹娘都受傷了,但蘇三妹相信,她的四妹一定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所以,她也說道做到,自此對蘇小鹿更好了。
抓蟲子把所有的雞鴨都餵飽,趙氏也在喊他們吃晚飯了。
晚上還是有肉吃。
吃完飯,趙氏溫柔的給孩子們洗臉,把新衣服拿給蘇崇蘇華交代說道:「崇哥兒華哥兒,明天起來就可以穿新衣服。」
蘇崇蘇華很開心,笑的眉眼彎彎,眼睛都亮晶晶的。
趙氏忍不住親了親兩個兒子的額頭才讓他們去睡下。
等到兩個兒子回了房間,趙氏才回房,拿出蘇三郎和蘇三妹的新衣服,就連蘇小鹿,也有新衣服。
蘇三郎拿衣服比了比笑著說:「明天就是年了,咱們一家都穿新衣。」
趙氏也有一身,這是蘇三郎強烈堅持的。
趙氏笑著點頭。
蘇三妹靠在蘇小鹿身邊,親了親蘇小鹿的臉頰小聲的對蘇小鹿說:「四妹,姐姐明天就穿一下就把新衣服留給你穿好不好。」
蘇小鹿對蘇三妹微微一笑,發出了『啊嗚』的單音。
她的三姐姐,真的是掏心窩子的對她好啊。
這個三姐姐,一直認為爹娘哥哥都回來,是她保佑了他們,所以她也在用行動表示感恩。
蘇小鹿心裡酸酸脹脹的,趙氏的手,蘇三郎的眼睛,都好不起來了,她也不明白,是不是自己的起誓應驗了,冥冥之中她覺得是,她該還願的。
救一百個惡人是嗎?她會做到,但她也不會違背她做人的原則。
這個世上,是應該要有正道的,所以救惡人可以,但也要送他們見官去。
蘇小鹿右邊是蘇三妹,左邊是趙氏,趙氏溫柔的手輕輕的拍著她,蘇小鹿也很快的睡了。
第二天早上。
一家人穿了新衣起床,趙氏和蘇三郎忙綠起來,燉骨頭,炒肉,蒸包子饅頭煮飯。
而蘇三妹則是帶著兩個哥哥,後背背著蘇小鹿去抓蟲子餵雞鴨。
等到飯熟,一家人坐在一塊,溫馨的吃年飯。
這個年,就這樣平靜的過去了。
年一過,寒冷的日子也很快的過去。
平靜的過了一月,進入二月後,萬物復甦,各種野花都漸漸開了,樹木也長出了嫩綠的枝丫。
天氣漸漸暖和了,二月底的時候,蘇三郎一家都忙著播種稻子,那幾畝田,自然是要種起來的。
蘇三郎和趙氏帶著蘇崇蘇華去地里,蘇三妹也開始去田埂里抓蟲子,到河裡去抓螃蟹或者蟲子。
村里人也和蘇三郎一家漸漸熟絡起來。
今天有不少人帶著孩子路過和蘇三郎打招呼,話言話語都是入學的事情,蘇崇和蘇華實在是好奇,忍了好一會才問道:「爹,什麼是入學?」
蘇三郎垂下眼眸,嗓音乾澀的回答說道:「就是學知識。」
「那什麼是知識呢。」
蘇崇和蘇華仍然不解。
趙氏已經紅了眼眶,她帶著哽咽開口:「崇哥兒,華哥兒,餓了沒,去吃個饅頭吧。」
她的兩個兒子,這輩子都學不會什麼是知識了。
趙氏心痛著,她轉移了兩個孩子的注意力,家裡現在能吃飽飯了,蘇崇和蘇華也吃的比較多,個子也長起來了,但心智卻停留著不動。
他們聽了趙氏的話,就去拿饅頭吃,還順便拉上蘇三妹分給她吃。
蘇三妹眼裡有著傷,她吃著饅頭,偶爾撕一點點給蘇小鹿,蘇三妹嘆著氣小聲的對蘇小鹿說:「四妹,如果我是男孩該多好啊,那我就能替哥哥去讀書和出人頭地了,我一定會努力的,可惜我是女孩子,進不了學堂。」
大周國和古代一樣的封建,只有男兒才上學,女人都是在家裡煮飯洗衣幹活。
大周國近百年來國泰民安,百姓也願意把子孫後代送去學堂,基本都是八歲左右去學堂啟蒙,今年,南山村就有十多個孩子去了隔壁八角村的一個學堂入學。
蘇三妹很羨慕,卻也知道那不是她該奢想的,所以念頭只冒出來那麼一下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