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或許你應該先對付荊啟山

  群臣議論紛紛,有說應該派大理寺少卿去的,畢竟涉及到查案,有說應該讓荊啟山去,但也有人說派荊啟山去太大材小用了,荊啟山畢竟是兵部尚書,派他去的話,就太給那些土匪面子了。

  荊啟山起初一言不發,由著他們說。

  在一個集團當中,越是沉默,越是會被叫單獨發言。

  就像一群班幹部開會,大家都議論得熱火朝天,可學習委員卻一聲不吭,那肯定是會被班主任點名的。

  老皇帝就開口了:「荊愛卿意下如何?」

  荊啟山頓了頓,道:「西北那邊的事,微臣不清楚,微臣並未去過西北,若是讓微臣現在過去,微臣還要花時間研究那邊的輿圖,實在太浪費時間,不如派熟悉那邊地形的人去。」

  他這麼一說,那所有人就會想到誰剛從西北回來。

  自然是大皇子!

  老皇帝看向大皇子:「愈哲,你如何看?」

  蕭愈哲當即提出了幾點自己的見解:「西北土匪早已有,只是先前沒有形成規模,兒臣認為……」

  老皇帝見他所說的見解都不錯,他有些驚喜,以前總覺得蕭愈哲愚鈍,但是現在看來,他頭腦其實非常清晰。

  讓他去鍛鍊一下也好。

  「愈哲,朕就派你去西北吧,你務必要把這事辦好。」

  若是辦好了,那就是在積累政績。

  蕭愈哲叩謝道:「兒臣定不會辜負父皇!」

  蕭愈哲領了命,沒有看身後的荊啟山。

  但是他知道荊啟山無形中助推了這個結果。

  以前的蕭愈哲畏首畏腳,雖然也有一些人看好他,但是他念著深宮中的母親,始終不敢有大動作。

  可現在荊啟山明確說要助他,他竟覺得背後有了力量。

  或許,自己也不該太懦弱!

  ……

  蕭愈哲去西北之前,特意進宮見了一次自己的母親。

  他是記在淑妃名下的,所以首先要去給淑妃請安。

  他五歲之後就跟著淑妃,當時生母把他推了出去,他還記恨了好久,直到後來看到一個冷宮的妹妹的遭遇,他才意識到生母是為了他好。

  冷宮中的孩子,不一定能長大。

  只有在淑妃這裡,他才可以是大皇子。

  否則他怕是早就死在了後宮的井裡,或者水池裡,也或許失足從樹上掉下來,再也醒不過來。

  後宮雖然衣食無憂,可孩子的夭折率,卻遠遠超過民間。

  老百姓生十個孩子,最少也能活一半,後宮卻是一半都不到,很多孩子前一刻還活蹦亂跳的,後一刻就死了。

  淑妃只生了一個公主,早已經嫁了,名下只有蕭愈哲這麼一個皇子。

  但因為蕭愈哲到她宮裡的時候已經五歲了,認生,不親她,她努力過一段時間,見這孩子不親近她,她也就丟給嬤嬤去帶,反正養大了也是她的。

  直到蕭愈哲十八歲立府搬出去了,淑妃和她都不怎麼親近。

  可是,按禮儀,蕭愈哲還是要先去淑妃這裡。

  淑妃早已備好了茶水點心,等著蕭愈哲來。

  見面後就是一套敬禮流程,這才開始坐下聊天。

  「最近好嗎?」淑妃問。

  蕭愈哲道:「謝母妃關心,兒臣很好。」

  「你又要去西北了,這次是大任,你得辦好,同時也要多加小心,多派些人手,小心提防。」淑妃說得委婉,讓他提防皇后的人。

  畢竟西北軍曾經在定安侯的麾下,定安侯是皇后的生父。

  蕭愈哲道:「兒臣知道的。」

  寒暄也寒暄了,該交代的事也交代了,兩人就無話了。

  淑妃主動問:「你可要去看一眼你的生母?」

  蕭愈哲搖了搖頭:「不必了。」

  他若是想奪嫡,那最好跟生母保持距離,如此才是真的保護她。

  生母地位太低,他若是去見面的話,就等於召告後宮,他還在乎生母,如此一來,生母就成了他的軟肋。

  淑妃沒有從蕭愈哲臉上看出他的心事。

  記得他剛來她宮裡的時候,他天天鬧著要見生母,後來就安靜了,情緒越來越穩定,不爭不搶,誰見了他都說這孩子憨。

  「既然不去了,那你便回去好好收拾吧,西北太冷,母妃給你備了一件披風。」淑妃讓人把披風拿出來,裡面帶貂毛的,一看就非常暖和。

  蕭愈哲謝過淑妃,之後便告辭了。

  ……

  皇后躺在貴妃榻上,旁邊放著火爐。

  三皇子在她面前跑來跑去,一會兒拿個老虎凳叫:「母妃,快陪兒臣這個!」

  一會兒拿剪刀去搗鼓桌上的燭燈,「母妃,兒臣幫你挑燈。」

  皇后不堪其擾,終於忍不住發火:「愈景,你能不能消停些?三字經背了嗎?功課做了嗎?」

  蕭愈景被平時寵他的母妃吼了一聲,他頓時怔了怔,接著就發起了脾氣:「母妃太兇了,兒臣不想搭理母妃了!」

  皇后不耐煩地道:「你想搭理誰就找誰去!」

  嬤嬤們趕緊把三皇子哄走。

  皇后忍不住發火。

  蕭愈哲去了西北,若是真讓他完成了任務,那朝中格局又要變了,怕是更多的人站在他那一頭。

  乾脆,讓父親定安侯派人在中途把蕭愈哲做掉?

  ……

  蕭愈哲起程前,去兵部挑了一批人和一批兵器,當時是荊啟山接待的他。

  荊啟山給蕭愈哲介紹兵器,「……都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此次去,務必做好百般應變,兵器能防身,但防不了人心……」

  荊啟山覺得自己都說到這一步了,蕭愈哲應該懂了。

  再不懂,那他就沒有必要扶持他了。

  其實蕭愈哲都明白。

  他點了點頭,道:「多謝荊尚書提點,本王一定會全身而退的。」

  ……

  皇后在母親進宮的時候,就跟母親提起了大皇子去西北之事,她母親道:「我正是為這事而來。」

  「你父親說了,大皇子之所以敢接西北的案子,興許是荊啟山在背後推波助瀾。有人看到他們私自下棋,又一起去兵器庫挑兵器,荊啟山剛進京,他或許也想成為下一任皇帝的心腹,所以才會挑大皇子來輔助。」

  「你或許先想辦法對付荊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