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來自男神的指點

  「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也。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人之始,德之本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先開宗明義的說了一句總結,然後又細細的闡述自己的論點。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證、論據。然後,從書中引用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給自己的論點以有力的支撐。

  張昌宗通讀了很多遍《孝經》,又有成年人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對《孝經》的內容已然爛熟於胸,在李欽讓教導的解讀上,也有自己的理解。

  《孝經》作為啟蒙的第一本經義,講的是倫理,可以說是對儒家三觀的一個闡述,也可以說趁著孩子小,先給你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打開方式。幫你樹立三觀,不就是教做人嗎?

  而在《孝經》基礎上的《論語》則包含方方面面。北宋有位宰相,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雖然說這句話的那位,學問稀鬆平常,但《論語》作為一種「語錄體」的文書,涉及的方面卻頗為廣博,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等皆包含其中,是孔聖人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

  這兩本書讀懂了,基本也就懂了古代封建社會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規範的要求。是基礎中的基礎,唯有把基礎都讀通、讀透,方才有更進一步去讀後面更深一層次,內容也更具體、深奧的四書五經。

  張昌宗為了論證自己的論點,論據全是從已經讀過的幾本書里找,互相印證,互相證明,到也把自己的論點解說的清楚分明。

  朝堂之上的人,學問再差,《孝經》和《論語》總是讀過的。即便是學問差如武三思者,也聽懂了張昌宗的論證過程,並為之暗暗喝彩。

  「……是故,《孝經》教導為人之道,《論語》教導處世之道,學會如何為人處世,方才有了行走於世之根本,作為蒙童啟蒙之學,可謂微言大義。太后、諸位官人,以上便是小子對《孝經》、《論語》兩書之淺見,請斧正指點。」

  說著,張昌宗一揖到底,姿態拿的很好,也十足的認真。對比先前他的活潑俏皮,這般的認真,倒是能看他對學問的鄭重之態。

  武太后臉上微微帶著幾分笑的道:「讀書本宮喜歡,然評解經義本宮卻不在行。婉兒,你說,何人可評六郎此解?」

  上官婉兒恭聲道:「太后,婉兒以為,評詩文太后可評,婉兒不才,也可評,然若要品評經義是否解得好,自然要問朝上的進士郎們!」

  武太后贊同的頷首:「婉兒言之有理,進士郎們皆是解經義之好手,確實該問他們?陳伯玉,你來評!」

  「喏!」

  一個青年男子越眾而出。張昌宗就站在武太后旁邊,雖然人小腿短,但居高臨下,到能看清楚朝臣們的樣子,聞言立即朝陳伯玉躬身作揖:「請陳公指點。」

  求教之態做得極為到位,也不是張昌宗故作姿態,而是他心裡是真佩服眼前這人的。陳伯玉,這個名字大概認識的人不多,伯玉是他的表字,若說他的名字,那知道的人就多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讀過的人不知凡幾,便是眼前這位陳伯玉陳子昂的作品。

  張昌宗很喜歡讀他的詩,那種撲面而來的蒼勁剛健感,不同於後來李白的浪漫,不同於杜甫的樸實無華,簡直男子力滿滿。

  陳伯玉道:「若論張六郎方才解的經義,可當得『才思敏捷、悟性過人,前途不可限量』之語。」

  哎喲喂,男神誇我了!

  張昌宗小心眼兒里十分開心,作詩他實在不行,是抄的,被人夸只覺不好意思,但讀書卻是自己下了苦功的,被人誇讚……特別是被欣賞的名人誇讚,心裡真真那個美啊,簡直蕩漾得不要不要地!

  「受限於年齡與閱歷,解得略淺顯些,但正因為年齡與閱歷,卻已有如此見解,殊為不易,殊為難得。最佳者,小六郎才四歲,卻能口齒清晰,條理分明的把自己的見解闡述出來,此一點,更為難得!世間多的是腹中有才而口齒不利,無法表達之人,小六郎不禁腹中有才看,還能講解分明,這是天賜之才!」

  張昌宗聽著男神誇了他半天,除了一句解得淺顯是涉及經義的,其他全是變著方兒誇他聰明的,瞬間明白了!男神是覺得他解得還不夠,淺顯了,但是,看重他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覺得他很有發展前途。

  突然想起上學時候寫文章,老師教的寫作文在末尾要感情升華一下,他方才解了半天,口水都說幹了,只注意論證和點題,最後忘記升華了。

  懂了!懂了!

  張昌宗聽完陳伯玉的品評,立即躬身行禮:「小子受教,多謝先生指點!」

  陳伯玉笑道:「六郎你讀得很好,我優於你者,不過是年齡、閱歷,等你成長起來,再來解讀,想必十分精彩,我很期待。」

  張昌宗老臉一紅,別人看他是小孩子,唯有他自己明白,其實他是小孩兒外殼,成人芯子,沒解好就是沒解好,書讀得還不夠,還需要努力,年齡、見識不是藉口。本著認真求學的態度,恭敬的請問道:「今日有幸得先生指點,不知日後可還有幸再請先生教誨?」

  陳伯玉一怔,卻更喜他這般積極求學的態度,微笑道:「若六郎有意,可到我家中來便是。」

  張昌宗歡喜的一笑,立即恭聲應道:「喏。小子定然叨擾,只望先生莫嫌小子煩人便行。」

  陳伯玉笑答:「探討學問,怎會嫌煩呢?」

  武太后見這兩人,一長一幼頗為相得的樣子,微微一笑,開口道:「今日陳伯玉於朝堂之上品評小六郎,日後想來當時一樁佳話。甚好,甚好!」

  張昌宗多乖覺啊,立即轉身拜謝她:「多謝太后賜予小子求學求教的機會,太后之恩,小子無有報答之物,還請先受小子一拜。」

  說著,一揖到底。他是恩怨分明的人,即便如今的武太后,未來的則天大聖皇帝可能會想睡他,但此時因為她臨時起意的召見,確實給了他求學求教的機會,當得他一拜。

  武氏微微一愣,身旁的上官婉兒也不禁驚訝的小口微張,兩人皆未想到他竟會這樣做。武氏當權這麼多年,見過的人不知凡幾,眼光何等毒辣,自然看得出張昌宗的感激,語出至誠,真心實意,並無半分虛假。

  注視著張昌宗的眼神,微微一暖,竟抬手摸摸躬身行禮的張昌宗的頭,拍了拍他的小肩膀,道:「你小小年紀便已識得恩義二字,殊為難得。你這一拜,本宮便受了,只望你今後也能如今日一般,知恩識義,言行如一。」

  張昌宗立即響亮的答道:「謝太后期許,小子定會努力做到!」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