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雅聽到這個消息,眼眶瞬間就紅了,痛苦得搖搖欲墜,直接給耀帝下了跪,祈求一個恩典——她想回鄉探親。
她怕子欲養而親不在,她想見養母最後一面。
「求陛下允許臣妾回鄉探親。」
……
白佩佩還想著給段小雅治療了,沒病幾天,慢慢又好了些。
嚴向晨幾次過來看望,看到白佩佩恢復,高興得不得了。他委婉地等著,說夏厚德太過分了,段小雅可是皇帝后妃,她怎麼可能離宮看病呢?
他讓白佩佩勸勸夏厚德,並且說京中良醫雲聚,一定會看好段小雅的「病」,讓他們一家子不要太擔心。
白佩佩也知道這一點,對段小雅能夠出京看病之事並沒有抱太大希望,若是不行,那便只有她自己上京了。作為關心女兒的母親,不顧自己安全,拖著病體出行什麼的,應該也不算太稀奇吧?
嚴向晨有些不贊同,覺得白佩佩病得這麼嚴重了,這要萬一在路上有個什麼情況,誰來承擔這個後果?
「那怎麼辦?小雅出不了京,那就只有我進京,總得選一個。」白佩佩紅著眼眶說道,「她雖然不是從我肚子裡出來的,但也是我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出了事,卻一點忙都不幫。若是那樣,我會恨我自己,連自己的女兒也護不住。」
「可你的身體……」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已經這個樣子了,能活多久我也不知道。與其在家裡等死,不如貢獻最後一點力量。就算是為了小雅,我也會拼了命地活著,看著她長命百歲,健健康康的到老。」
嚴向晨也是做父親的,見白佩佩如此說,又如此還能勸得下去。
搞到後面,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他在背後「勸說」夏厚德,說道:「你媳婦都這個樣子了,你可真要想清楚了,這一去……是個什麼情況,我們可都說不準。別到時候讓自己後悔了。」
夏厚德嘆氣:「那怎麼辦?小雅出不了京,我媳婦自己就是大夫,她要是自己醫術不到家,沒治好就算了,現在連人都沒見著,脈也沒得把,就這樣讓她眼睜睜地看著小雅病重,她怎麼可能忍得住?她就是一個疼孩子心重的,你看看家裡幾個孩子,哪個她不疼?」
又舉了夏明清的例子,說道,「你不知道,明清那小子的事情出來之後,我媳婦整宿整宿都睡不著,覺得自己對不起憶彤那丫頭。她是真把憶彤那丫頭當女兒疼了,可一邊是自己的兒子,一邊是自己當女兒疼的兒媳婦……」
說到這裡,夏厚德攤了一下手。
「這不,給為難上了!可就是這樣,她也沒有怪明清,還是想辦法成全了明清和他的心上人,她自己卻病倒了……」
意思就是,這次白佩佩病倒,其實也有夏明清的事情在裡面。
她是一直堅持到把三個兒子的婚禮給辦了,才倒的。
「她不是突然病倒的,是一直身體就不舒服,只是平時強撐著,大家沒看出來。」夏厚德說道,「就是我給也瞞住了,她老跟我說,她是大夫,沒問題。我也是心大,真被她給騙過了。」
語氣里,多少有些後悔,還有對白佩佩的無奈。
嚴向晨也算是看出來了,別看夏厚德是這個家的老大,什麼都是他決定的,但白佩佩真要做什麼,夏厚德根本就攔不住。
所以這事無解。
要麼段小雅回鄉看病,要麼白佩佩上京給她看病。
段小雅是后妃出不來,那麼便只有……
「這真的是拿命在賭啊!」
嚴夫人聽了後,也是一陣感嘆。
嚴向晨十分無奈,這事他是真沒辦法,要不然他也不會不幫忙。
白佩佩勸不住,非要進京看望段小雅,即使死在半路上也要去,大家無法,只能幫忙「收拾」東西,準備出發。
不清楚實情的幾個兒女、徒弟都紅了眼眶,覺得這恐怕是最後一面了。
秦霜雪不知道該恨誰,背著大家抹過淚,再面向大家時,又是那個冷酷無情的「二師姐」。
就在這時,嚴向晨忽然拿著一封信,一臉歡喜地跑了進來,讓大家別收拾了——因為,耀帝答應段小雅「返鄉養病」了。
「真的?!」
「真的,陛下在這裡寫了,秘密返鄉,讓我們做好迎駕準備。」
……
所有人歡喜。
太好了!
師傅的「命」保住了。
這一刻,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白佩佩是「病人」,段小雅也是啊。
她返鄉的風險還是蠻大的,耀帝要不是真的替她考慮,段小雅根本就出不了京。即使出京,那也是「秘密出行」。她身體不好,出京「療養」,至於去哪裡,沒說。
但耀帝有讓人打掃附近的某個皇家別院,有人猜測,段小雅應該是去那裡了。
大隊伍確實是去了那裡,然後段小雅掩了身份,隨小隊伍返鄉。
徐太醫等人在半道上侯著,等段小雅一行人到達以後,再陪他們返回寧山村。
說到底,耀帝還是不放心段小雅的身體,除了趙院判外,他恨不得將整個太醫院都帶上。即使沒辦法全部帶上,那麼之前「借」給夏家的太醫也就用上了。
聽到段小雅回來,白佩佩也狠狠鬆了口氣。
說實話,在別人的地盤上呆著,她也不太放心。段小雅要是能回來,她治療起來也方便些。一個這邊有寧山書院醫學部,她要用人也方便;另一個,他們有自己的藥田,大部分藥都有。
老天爺給白佩佩開的「金手指」還是滿好用的,她運氣極好,基本上是想什麼就來什麼。夏厚德會「種田」,那麼她需要什麼,他就能幫忙種植。
因此,寧山村也有一片整個大昭最全、最優秀的藥田。
但因為現在的重點在糧食上,這個藥田暫時只供自家使用,並沒有對外開放。外面知道的,也就是農學部和醫學部學生聯合的那片。
夏厚德認為,想要培養一個好的農人,就要紮根當地的農村,讓他深入了解當地的土地、氣候等資源條件,再根據這個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種植合適本地的東西。
因此,大批量農官過來學習時,他都會分成兩批,一批「適普性種植」,一批「針對性種植」。適普性種植,意思就是根據整個大昭的情況,研究一些大部人和土地都能用的種植方法。
針對性種植,也是前面夏厚德所提到的那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定。
一個走廣度,一個走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