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忠和孫氏都爽快應了。
楊若晴陪著孫氏一塊兒去後院收拾碗筷,娘倆個說貼心話。
沒過一陣,前院傳來楊華忠的聲音:「晴兒娘,晴兒,你們快過來啊,小安回來了,還帶了朋友回來」
孫氏遠遠應了一聲,把手往身上的圍裙擦拭了下,激動不已:「這小子上回端午節都沒回來,這趟終於得空回來了啊」
楊若晴正在洗手,咋一聽老爹口中的那句帶朋友,下意識就想像成了女朋友。
這小子,該不會當真開了竅,帶中意的女孩子回來了吧
要真是那樣,還真是讓人期待啊,楊若晴也趕緊洗乾淨雙手跟在孫氏身後往前院奔去看究竟
剛走到堂屋後面,就聽到楊華忠熱情的招呼聲,這一聲招呼,讓楊若晴先前一剎那的幻想瞬間破滅。
因為楊華忠說的是:「小兄弟,你別站著,坐,坐呀」
堂屋裡,凳子上放著行李,桌邊除了楊華忠和小安,還有一個年紀跟小安相仿的小伙子在。
對方濃眉大眼,身上穿著跟小安一樣的衣裳,看來倆個人是同事了
「小安回來了帶客人來了」孫氏笑容滿面的進了堂屋。
小安轉過身,看到孫氏和楊若晴,眼睛亮了下。
他拍了下身旁坐著的同伴:「青松,我娘和我姐來了。」
叫做青松的年輕人扭頭跟楊華忠那一問一答,聞言轉過頭來,看到走近的兩位女眷,他趕緊放下手裡的茶碗站起身,喚了聲:「大娘好,大姐好。」
然後恭敬,又有些拘謹的站在那裡。
孫氏的目光從小安身上移到那個叫做青松的年輕人身上,又從青松身上移回小安身上,臉上和眼中的笑容都堆快不下了。
「好,好孩子,坐,快坐下。」
孫氏連連招呼著,轉身就去給他們拿碟子裝點心去了。
楊若晴也微笑著跟青松點頭示意,「聽小兄弟口音,好像是慶安郡人氏」
青松點頭,「正是,我家在慶安郡郊外的獨秀鎮。」
「獨秀鎮啊我知道,那裡人家每年三月里做的蒿子粑遠近聞名。」楊若晴道。
青松靦腆笑了笑,「是的,我們那邊人時興春天裡吃蒿子粑,我娘和妹子每年春天都要做一些來應景」
提到蒿子粑,原本跟在孫氏身後聊天的小安也轉頭朝這邊道:「姐,還別說,青松他家做的蒿子粑餵到真叫一個好,上回他帶了一些去兵部,我們幾個搶著吃呢」
楊若晴和青松聞言,都相視一笑。
這當口,孫氏端了兩碟子點心過來擺在桌上,分別是一碟子紅糖炒葵花籽,一碟牛雜花生糖。
小安雖然是二十一歲的大男孩了,但他從小到大都喜歡吃糖。
所以孫氏習慣性的以為小安的朋友應該也是喜歡吃糖的,於是把兩碟子吃食送到了他們面前。
「青松,吃。」
「多謝大娘。」
青松微笑著道過謝,抓了幾顆瓜子在手裡,斯文的剝著,一邊繼續接受楊華忠關心的詢問。
孫氏則挨著小安身旁坐了下來,上上下下打量著他,仿佛永遠都看不夠似的。
楊若晴也在他們對面坐下來,聽楊華忠和青松說話,小安不時還要幫著補充幾句。
斯斯文文的青松,跟小安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可是據小安說,他們兩個卻是很早就認識的老朋友了。
「爹,姐,你們千萬別看青松斯斯文文的,話也不多,大傢伙兒都說他是悶葫蘆,可上了戰場,青松比誰都猛,我們兩個當初可是一塊兒跟著姐夫上過戰場的,那會子姐夫還誇讚過青松呢」
竟還有這一茬楊若晴的目光亮了幾分,興趣也大增。
於是也跟著問了好幾個問題,才知當年小安十五六歲就跟著駱風棠去了戰場歷練,在戰場上遇到了同樣來自慶安郡的子弟兵何青松。
兩人在軍營中相識於年少,後來小安一方面通過家裡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出色,進了慶安郡兵部謀了份差事,主管招兵和操練這塊。
何青松則一直留在軍中,起初兩個人都在駱風棠的神武軍中,後來駱風棠帶兵駐守東面通天河那一帶,何青松則被留在秀水鎮,準確意義上來說,成了寧肅的手下。
去年寧肅調回了慶安郡任職,何青松自然也隨著回來了,同樣進了兵部,昔日的生死戰友,如今又在同一個地方共職。
「我那會子是實在不想念書了,就想著去戰場歷練,青松是家裡揭不開鍋,當地招兵,說誰家去一個當兵的就給二兩銀子,他就去了。」
小安攬著青松的肩膀,接著跟家人這興奮的說著青松和他在軍中相遇的經歷。
「我們兩個當時在軍中遇到,起初還狠狠打過幾架呢,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他覺得我野蠻粗魯,我嫌棄他斯文秀氣像個女的,後來打著打著,發現這小子雖然不像我打小就跟姐夫那學功夫,他的基礎沒我好,可他後天努力,在軍中操練,他是拿命來練啊,我漸漸有點欣賞他了,而他也被我的拳腳功夫折服,想我教她,青松,是這樣吧」
小安拍著青松的肩膀大聲問。
青松看了眼面前的楊華忠孫氏以及楊若晴,臉微微紅了下,卻還是依言點了下頭:「嗯,你記性可真好。」
「哈哈哈,那當然了」小安開心的大笑,攬著青松肩膀的手臂又緊了緊。
楊華忠原本也在開心的聽著,覺得這倆孩子確實是有緣分,一起從戰場上走下來的,戰友情可貴啊
所以小安攬住青松肩膀,楊華忠也沒當回事,男孩子嘛
可是,當看到青松把自己手裡的紅糖瓜子剝出瓜子仁來放到小安的掌心裡,而小安邊說話邊翻手就倒到嘴裡大口咀嚼起來
這個動作小安做得毫無阻礙,甚至還有些嫻熟。
一旁,前幾日跟楊若晴這聊起小安婚事時,還忍不住擔心小兒子不喜歡姑娘的老父親楊華忠,此時臉上笑容漸漸凝固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