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說完,方才伸手接過李繡心奉上來的茶水,揭開蓋子,放在嘴邊象徵性的抿了一口,便放在一旁。→
然後,她拔下髮髻上插著的一根銀簪子,當著眾人的面送給李繡心。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收下吧。」廖氏道。
周圍的其他人看到廖氏手裡的那根銀簪子,銀簪子上還打著雙排的絞絲雕花,很是精緻,一看就是廖氏自己嫁妝里的壓箱底之物。
大傢伙兒都在驚羨這銀簪子真是講究的同時,也被廖氏的豁達和大方給震驚了。
劉氏忍不住又開啟了吐槽模式:「梅英這也太好了吧,對一個妾這麼好,還送這麼好的銀簪子,這要換做是我,不一巴掌呼過去就不錯了」
邊上,楊華梅也忍不住嘲諷:「四嫂你就別逞嘴皮子的強了,你跟小娟,這麼多年不也在一個院子裡相安無事嘛」
「那是小娟這幾年還算安分守己,她要是敢騎到我脖子裡拉屎拉尿,看我不滅了她個狐狸精」劉氏道。
楊華梅翻了個白眼,轉過頭去懶得跟劉氏辯駁。
這邊敬茶結束,李繡心重新回了婚房去待著去了,廖梅英也站起身來開始招呼前來吃酒席的女眷落座。
老楊家的其他婦人們也趕緊往後院灶房那裡撤,等會就要開酒席了,灶房裡這會子就孫氏和鮑素雲兩個在頂著呢。→
所以小花和曹八妹她們趕緊走了,劉氏磨磨蹭蹭不想回後院,看樣子是想去李繡心那屋裡,被楊華梅喊住。
「四嫂,你不去後院燒飯,這是想去跟新人那裡討喜糕吃」楊華梅問。
劉氏道:「去討一塊咋啦」
楊華梅嗤了聲,「先前是哪個口口聲聲說最瞧不起妾了這為了一塊喜糕就屁顛著跑過去」
劉氏的臉紅了幾分。
楊華梅又道:「你要偷懶就儘管去吧,反正我是要回東屋去了,回頭娘問起啥時候開飯,我就說燒飯的人跑去討喜糕去了」
楊華梅說完,轉身拉起楊若晴的手往後院走:「晴兒,咱們走」
「不就一塊喜糕嘛,我還不稀罕呢」身後傳來劉氏的聲音,人也隨即抬步超過了楊華梅和楊若晴,屁顛著跑去了灶房。
楊華梅得意一笑,「矯情」
楊若晴看了楊華梅一眼,道:「姑,你說你這又是何必呢,四嬸啥德行咱家誰不曉得你就別擠兌她了。」
楊華梅道:「不是我吃飽了撐著沒事做要擠兌她,主要是她說的一些話,讓人聽著就不爽,就想跟她抬幾句。→」
楊若晴抿嘴笑。
劉氏說話確實不走心的,而且嘴巴也沒個把門的。
一方面是個順杆往上爬的主兒,欺軟怕硬,另一方面,劉氏其實也是一隻紙老虎。
你退讓的時候,她就得理不饒人。
你真的凶起來,她就慫了,而且還會討好你,所以挨幾句楊華梅的擠兌,也沒啥大不了。
後院東屋裡,楊華梅和楊若晴回來的時候,先前啼哭的嬰兒已經重新睡著了。
譚氏就守在搖籃邊,一手還在輕輕的推著搖籃,口中咿咿呀呀的
,哼著一些讓人半懂不懂的搖籃曲。
純粹用眠牛山方言來演繹的:「哦~耶~喔~我伢要困~哦也~喔~」
楊若晴和楊華梅兩個腳步一頓,相視一笑。
楊若晴壓低聲道:「我長這麼大,頭一回聽到我奶唱歌,這歌喉還真是不賴」
楊華梅也偷笑道:「可惜了這麼好的嗓子大多是用來教訓人,哈哈哈」
「你們兩個小點兒聲,小娃剛睡著。」譚氏壓低了的聲音傳了過來。
楊華梅和楊若晴交換了個眼神,兩人都趕緊不說話了,輕手輕腳的來到搖籃邊。
「睡著了啊」楊華梅打量著搖籃里的小嬰兒,輕聲問道。
譚氏點點頭。
楊華梅便再次俯下身來細細打量著搖籃里的小嬰兒,道:「先前人多沒看仔細,這會子我瞅仔細了,這孩子跟永仙還真是像啊。晴兒,你說呢」
楊若晴也站在搖籃邊端詳著這孩子,聞言輕聲道:「除了鼻子像李繡心,其他的五官幾乎是照著大堂哥的五官刻出來的。」
這句話不是附和楊華梅而說的,更不是為了討好譚氏才這麼說的,這是楊若晴的真心話。
之前,聽說了這孩子的由來,是大堂哥和李繡心酒醉後的
那會子楊若晴還往不好的地方去猜測過,會不會是李繡心跟別人的,然後拉了老實人來頂包
如今看來,是真種子了
「李繡心的鼻子」譚氏問,她頓了下,似乎在腦海深處搜尋關於李繡心長相的相關記憶。
「嗯,李繡心長得其實不醜,留個鼻子像她,也不扯咱老楊家爺們的後腿。」譚氏接著道。
這話,楊若晴沒法接。
因為在譚氏這小老太太的心目中,天底下,即便是那些龍子鳳孫的基因,都不及這老楊家的基因。
儘管小老太太並不知道基因是何物。
「你們兩個坐下來瞅,莫站著,我還有話要問你們兩個。」譚氏道。
楊華梅和楊若晴於是在搖籃邊上的長高凳上坐了下來,楊若晴坐在靠近窗口的地方,如此,偶爾扭頭還能看到窗外院子裡來來回回幫忙的人。
有時候小孩子們從前面跑過,她還能看到駱寶寶和峰兒的身影。
峰兒一歲多將近兩歲,駱寶寶九歲多,九歲多的姐姐帶著一歲多的弟弟玩耍,這在莊戶人家是一種常態。
尤其是窮苦人家,別說九歲了,一個六七歲的女孩子,就要帶著弟弟妹妹,農忙的時候還得打豬草,洗衣裳,做飯
駱寶寶已經算是蜜罐子裡長大的了。
楊若晴這一坐下來看到院子裡跑過的孩子們,腦袋瓜就忍不住的開始走神,直到楊華梅碰了碰她的胳膊肘,她才猛然回過神來。
「咋啦姑」她問。
楊華梅道:「想啥這麼出神啊你奶問了你好兩遍呢」
楊若晴眸光一轉,落到另一邊的譚氏的身上。
「奶,你問我啥來著方才我琢磨別的事兒去了,慚愧。」楊若晴如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