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楊華梅這副尷尬的樣子,楊若晴也淡淡一笑又把話題重新轉移了回來。
「所以說啊,還是像我們這樣好,從前就不咋被奶待見,這會子她甭管咋樣對狗蛋,咱也是內心毫無波瀾。」她道。
「姑啊,你呢,也別覺著有落差了,這十根手指頭伸出來也是有長短的,爺奶上了年紀,眼下狗蛋是最小的孫子,這孫子跟曾孫不一樣,爺奶多疼他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把雞蛋糕吃了,芝麻糊喝了,身子暖了,啥鬱悶之氣也就一掃而空了,日子還得接著過,看開就好。」她道。
且不說梅兒姑姑,即便是自個,其實也要有這個覺悟。
老爹楊華忠和老娘孫氏對寶寶和大志,現在確實也是掏心挖肺的好,大家有目共睹。
一旦大安的孩子落地,爹娘對寶寶和辰兒的疼愛,是不會減少。
但是,人的精力必定是有限的,他們會分一些去大安的孩子身上,而大安的孩子是他們的親孫子,到時候跟他們朝夕相處,
漸漸的,一天一天,一點一滴,這精力和關注力就會不知不覺的往大安的孩子身上轉移。
而外孫和外孫女一天天長大,上學,玩耍,在他們膝下的時間越來越少,
而憨態可掬的小孫子每天承歡膝下,久而久之,這情感的天平也會漸漸偏移。
在這裡不是要指責父母什麼,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他們對孩子們的愛其實都是存在的。
只是,精力和時間,以及距離等諸方面因素作用下,會有親疏遠近。
這是一種規律,沒法逆轉。
所以,要學會去適應,去接納,去看開,去理解。
因為當某一天自己做了祖父母的時候,對兒女們的孩子們,或許也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對孩子們的愛,是一直都存在的,這就夠了嘛!
聽了楊若晴的一番開導,楊華梅心裏面似乎敞亮了一些,沒先前那種酸得想要流淚的感覺了。
她告辭後,堂屋裡就剩下鮑素雲跟楊若晴兩個人面對面烤火。
鮑素雲道:「你梅兒姑姑啊,說到底還是從前日子太好過了,爹媽捧在掌心上疼著。」
「她要是換做我這樣,呵呵,我娘家哥哥十年前就死了,我連個供我挑剔的娘家都沒有!」她道。
楊若晴伸出手來輕輕覆住鮑素雲的手:「五嬸別難過了,你還有大寶和綿綿,還有我五叔呢!」
「再說了,我娘和我爹那邊,就是你的娘家。→」
鮑素雲輕輕點頭:「人要知足常樂,你梅兒姑姑其實真的足夠好了,你爺奶就算再怎麼疼狗蛋,也不會疏忽她的。」
「不是五嬸我在背後搬弄是非,說句不好聽的話,在你爺奶心中,即便眼下狗蛋排第一,大白小黑也是穩穩噹噹排第二。」
「永進大安小安這些家裡的親孫子們,全都拍在大白小黑這兩個外孫後面。」她道。
楊若晴笑了笑,「五嬸,你這不是搬弄是非,你這說的可是大
實話啊,咱老楊家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只是懶得去計較罷了!」
「從前大伯活著的時候,爺最器重大伯,奶最偏袒四叔,最寵愛我姑。」
「我爹和五叔,幾乎就是作為綠葉陪襯著他們幾朵紅花長大的,可結果呢,如今紅花都凋謝了,這兩片綠葉倒是茁壯成長,開枝散葉,家裡的小日過得紅紅火火呢!」
楊若晴道,說到這些的時候,目光亮晶晶的,滿臉都是驕傲和自豪。
因為他們這群爹不親娘不愛的綠葉還有綠葉的子女們,憑藉自己的頑強不息,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綠蔭將整個老楊家全部籠罩其中。
臘月二十,是雙日子,也是菊兒家小嬰孩洗九朝的日子。
作為娘家人,劉氏帶隊,鮑素雲,趙柳兒,楊若晴,楊華梅等幾人結伴送禮去老陳家。
原本楊若蘭也是要去的,可臨時閨女生病了,她走不開,只得將賀禮放在楊若晴這兒,託付她帶過去送給菊兒。
家裡條件好了,去走親戚再也不用在隆冬的寒風中坐牛車了,兩輛馬車,前面的馬車坐著康小子,大白,小黑,駱寶寶,大志五個孩子,楊華梅跟著維持秩序。
後面那輛馬車上,則坐著劉氏,鮑素雲,趙柳兒以及楊若晴。
「哎呀,我這都好像好幾年沒出老楊家院子了,今個這齣來一趟,真是看啥都好啊!」劉氏扒在車窗邊瞅著外面掠過的景色,一臉的興奮。
鮑素雲問她:「四嫂,你今個出來送禮,那家裡荷兒是誰照看啊?」
原本楊華明是打算今日讓三丫頭帶著東西跟鮑素雲她們一塊兒去老陳家送禮的,可先前要動身的時候突然就變成了劉氏。
聽到鮑素雲的問,劉氏轉過身來,道:「三丫頭在家呢,她們最小班已經提前放寒假啦,我問她去看她二姐不,那丫頭說她不喜歡跑路,我就留她在家裡了。」
「晌午也就是燒飯的時候給荷丫頭捧一碗,也沒啥其他事兒,再說了,我這邊吃過飯也就回去了嘛!」
說完這番話,劉氏轉過身去接著看她的風景去了。
說實話,這冬天的風景是真的沒啥看點,可是劉氏卻如同從籠中飛出來的鳥雀,貪婪的呼吸著這外面的新鮮空氣,仿若新生。
「四嬸,菊兒生兒子的事兒,荷兒應該也曉得吧?」楊若晴也問。
劉氏點頭,「肯定曉得啊,你四叔那天剛看完菊兒的孩子回家來,就去我那屋說去了,荷兒都聽到了呢。」
楊若晴道:「那荷兒有沒有想自個的閨女啊?還有餘家村那邊,余金寶有沒有回來?」
一年前荷兒失蹤,余金寶還過來老楊家鬧了呢。
說他的媳婦回趟娘家就不見了,是不是娘家人把他媳婦給藏起來了,結果跟楊華明兩個差點打起來。
然後楊永智和楊永柏這兩個侄子合夥把上門找事的余金寶給胖揍了一頓,余金寶氣得丟下一封休書就夾著尾巴跑回了余家村。
後面就沒再來過老楊家,一開始他閨女還偶爾過來嘎婆家這邊玩玩,再後來那孩子也就漸漸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