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要貸款嗎?
朱慈烺並未對杜琛有所隱瞞,待將荷蘭人的舉動如實告知之後便靜靜等待對方的回應。
於旁人想來,這般坦誠完全沒有必要,若西班牙不知道這件事,那麼此番合作大明便能占據絕對的主動,自也能將利益最大化。
可這卻不是正途。
似那等蕞爾小國從來都打著能撈一筆算一筆的想法,幾乎不存在長期的打算。
可今日你能憑著鬼蜮手段贏得一時之好處,若將時間拉長,不論個人也好國家也罷,一旦聲名狼藉勢必在最關鍵的時候遭到反噬。
這便是華夏文明與那些強盜之間的最根本區別了。
泱泱華夏數千年間從沒有盤剝小國的心思,哪怕數百年後新朝初立亦是與人為善的優秀典範。
如此舉動放在當時的確沒有得到經濟上的回報,自也沒實際利益,可當時代進程發展到最關鍵的時刻,多年積攢的口碑卻化形為正兒八經的大勢,直教人驚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而於此時來說,荷蘭人對清廷的援助不可能隱瞞太長時間,就算大明能借著這麼點信息差從西班牙手中獲得某些好處,待到消息暴露,對方也必然會從其他方面進行彌補。
屆時吃下去的不單有可能再吐出來,若真在關鍵時刻挨上背後一刺卻真成了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知陛下想要怎麼合作?」
「朕曉得腓力四世並不是打不過荷蘭人,只不過是缺銀子罷了,所以朕準備給西班牙王國提供兩百萬兩的無息貸款,以助他穩定歐洲局勢。」
對於朱慈烺的坦誠,杜琛自是略有驚訝,不過他轉念想了想陛下的口碑,也便理解了其中緣由,只是那無息貸款又豈是隨便說說?若事有不協,豈不是平白浪費了這海量銀錢?
「陛下!不可啊!」一聲高呼迴蕩於乾清宮內,直讓人以為是徐老夫子附身一般,其後杜琛立時跪地,待叩首之後才頗為急切地說道:「此時的神聖羅馬已現疲勢,西班牙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歐羅巴,若真腓力四世戰敗,這筆銀子可就打了水漂啊!」
「等朕說完,這銀子也不是白給的,第一西班牙王國需得以呂宋作為抵押,第二新西班牙總督府不得阻攔與大明的貿易,第三這筆貸款所購商品必須來自大明。」
於此等年月,尋常人都會將國力強盛與否和疆域大小聯繫在一起,這直接導致了西葡等國空有龐大的資源卻未進行有效的利用。
所以在朱慈烺的概念里,大明的手雖也得伸到海外,但與之相比使本土轉型為一個前工業化的國家才是重中之重。
有著這樣的想法,獲得一個能培育出工業文明的龐大市場自然要比區區呂宋重要許多,一半個洋妞就更不在他考量範圍之內。
只是
朱慈烺這裡放棄了聯姻,也放棄了對呂宋的訴求,杜琛這裡卻猶豫了。
第一條倒沒什麼,原本腓力四世便打算將呂宋作為換取大明支持的代價,現在大明只將其當做抵押物,已能算是極其優渥的條件。
第二條自也談不上苛刻,雖說讓新西班牙放開貿易禁令會遭到當地的反對,但那些人都只是些自私的貪婪鬼,對西班牙王國沒有半點益處,想來腓力四世也當能欣然應允。
關鍵是這第三條.
心念及此,杜琛的嘴巴卻動了一動,只是想到自己的富貴還要落在大明身上,他終還是沒有將心裡的質疑說出。
不過朱慈烺在說完條件之後便一直關注著杜琛的反應,待見他欲言又止便直接問了起來。
「有話便說。」
「回稟陛下,前兩條都甚是穩妥,關鍵是這第三條.」話到這裡,大明的海關關長卻頓了一下,片刻之後他似是想通了什麼才接著說道:「陛下,恕我直言,西班牙王國是要打仗的,若自大明採購軍械,等運回歐羅巴怕是要成了天價。」
「歐羅巴什麼價格?」
此問一出,杜琛立時愣了一下,待看了看朱慈烺那頗為認真的表情才回憶了起來。
他離開歐羅巴時,製造一桿火繩槍大約得十三四荷蘭盾,一桿燧發槍基本得十六七左右,再似小型野戰炮得三百多荷蘭盾,十二磅炮則要一千多荷蘭盾。
於他想來,大明擁有海量的工匠和便宜的原料,其成本自要比歐羅巴便宜一些,可說一千道一萬,這些東西都不是尋常貨色,就算能低上一些也當有限,若真從大明購買武器,腓力四世怕也沒必要搞這一遭了。
隨著思緒的轉動,杜琛便將自己所知全都說了出來。
為了讓朱慈烺明白價格上的差別,他甚至還在最後貼心的補充了荷蘭盾相當於一兩白銀的兌換比例。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當這話音落下之後,不單陛下面上的笑意無有半點變化,立在側面的工部尚書甚至還極為驚訝地轉頭看了他一眼。
「李卿。」
「臣在。」
「給咱們的杜關長說說你那裡的價格。」
「是,」李永茂躬身稱是,隨後便光明正大地轉向了杜琛:「老式火銃的成本在三兩四錢左右,一桿自生銃的成本在四兩七錢左右,再似杜關長所說的火炮與我大明規制不同,當也不能相提並論,不過我大明仿製的弗朗機子母炮每門僅需五十兩白銀,水師戰艦上的最大火炮也不到三百兩,更何況.」
李永茂用最為平淡的語氣說出了讓杜琛驚掉下巴的話語,可當杜琛正等著「更何況」之後又會多麼讓人震驚之時,他卻見李永茂轉頭看了一眼,待見陛下似無特別反應之後才接著說道。
「更何況我工廠在陛下的指點下改進了鑄炮方法,其產量和性能與早前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火炮的成本和產量也能再降上一些。」
聽到這裡,杜琛愣愣地看向了端坐殿中的大明皇帝。
此時的朱慈烺還將那副淡淡地笑容掛在面上,根本沒有因兩方成本的差距而有半點驚訝。
杜琛知道很多大明產品的成本要低於歐羅巴,也知道大明的有些東西歐洲根本就產不出來,否則也不會有一條條商船遠渡重洋來到大明,新西班牙總督也不會被逼的下令禁止大明的織物。
可他著實沒有想到,自以為能夠平分秋色的火器製造竟也被大明碾壓到了這種地步,直羞的他想尋條地縫去鑽。
太可笑了,原先還以為能和大明平分秋色,卻不想
哎~~~~~,果然是傳承了數千的天朝上國啊。
心念及此,杜琛的眼神便複雜了起來,哪怕他已在朝明明人的方向闊步前進,但在面對這等情況之時卻也免不了五味雜陳。
對於這西洋臣子的一系列反應,朱慈烺也算早有預料。
說到底,影響成本的無外乎材料、人工和技術。
人工上的事情自不需多說,數萬能工巧匠聚於應天,就算朱慈烺未曾苛待,這等規模也能對成本產生極大削減。
再似材料方面,大明物產豐富,除了煤炭因含硫而質量略差之外幾可稱得應有盡有,與歐羅巴那種動不動就得從海外運來的相比,成本自要低上不少。
剩下的便是技術了。
老實講,大明的匠戶制度對工匠極不公平,但在產業未曾蓬勃發展的時代亦對技術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待到此時,歐羅巴雖已在很多方面有了超越大明的趨勢,可在大明在某些方面卻也有自得之處。
當然,朱慈烺的作用自也不可忽視。
就拿這鑄炮法來說,歐羅巴雖也有鍛造鐵炮的方法,但由於這種方法對工匠的經驗和技藝要求太高,銅炮直到一兩百年之後才在歐羅巴逐漸淘汰。
反觀大明這裡雖還有銅炮的鑄造記錄,可因為其高昂的成本卻在鍛造鐵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銅炮與鐵炮的優劣自是不需多言,籠統來說,用鑄造法鑄出的銅炮不易炸膛乃是正兒八經的高端貨色,用鍛造法製作的鐵炮則因品控極難而成了劣等貨。
很明顯,若是鐵炮也能用鑄造法生產,其低廉的價格、輕巧的體型必然能對銅炮擁有碾壓的優勢。
只是鐵炮實在難於鑄造,若用泥范法便會因泥范的晾乾時長而讓生產周期延長到一個不能接受的程度,若用鐵范法則會使炮身變脆。
再似砂范、失蠟都因種種緣由而難用於鐵炮的鑄造,銅炮自也就成了高端貨的代表。
話到這裡,朱慈烺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
那鐵范鑄炮法雖是成本最低的一種,但使炮身變脆卻成了其致命缺點,而朱慈烺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同學自然知道脆與不脆取決於鐵炮中的含碳量,後面的事情也便能輕易想見了。
在朱慈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之後,甲字院的工匠們便在豐厚獎勵之下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經過了無數次的嘗試,他們發現較之泥范鑄炮法,鐵范鑄炮會使炮身降溫速度過快,進而導致炮身成為白口鐵。
認識到了問題的所在,剩下的事情便是從諸般工藝之中選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法子。
最終甲字院的一眾工匠對鐵范提前預熱,以此來減緩炮身的降溫速度,鑄出的火炮自也達到了銅炮的可靠程度。
當然,由於對溫度的把控還要依靠人工控制,這樣的鑄造方法還存在著一定的次品率。
只是與銅炮那高昂的價格和鍛造法對工匠的要求相比,這點次品率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朱慈烺自也能毫不客氣地要求腓力四世將貸款全都花在大明。
「李卿已將火器成本盡數道出,想來運到西班牙也會比當地所產便宜一些。」
朱慈烺說了這麼一句便發現杜琛似還在愣神之中,隨即他便停了下來,倒也算給了對方消化的時間。
當年他得知美洲的大豆運抵山東還要比當地所產便宜許多時也是這樣的反應,對此時的杜琛也算感同身受。
片刻之後,杜琛終於回過了神來,朱慈烺話語聲也便傳入了他的耳中。
「再就是戰艦了,沈愛卿那十多艘蓋倫船和英吉利查理的海上君王號也差不了多少,這個你當是知道的,」說著朱慈烺便頓了一下,待杜琛連連點頭之後才又接著說道:「據朕所知,查理為那艘船花了三萬多兩,比沈卿多花了七八千兩的樣子,腓力若想再組一支艦隊,朕這裡的船廠也能幫他一幫。」
話到這裡,杜琛一臉麻木,朱慈烺一臉自信,站在一旁的李永茂卻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他雖不知道那艘海上君王號到底是什麼樣子,但作為與沈廷揚艦隊有著緊密聯繫的大明朝臣,卻對那十多艘「蓋倫船」卻是極為了解。
這些戰艦雖被陛下冠以「蓋倫船」之名,但它們的船身皆都是沈廷揚早前所建。
當然,這些戰船都依著陛下提出的方向進行了一定的改造,不論航行速度或是火炮數量都有所提升。
只是當年先帝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能從海路往遼東運送軍需物資,所以這些戰船的遠洋能力也便有些欠缺。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差別皆都是水面之下的事情,若不入到戰船底部根本看不出來。
更何況依著他對陛下的了解,那腓力四世真要想從大明購買戰船,陛下定不會拿這種改造的東西去糊弄對方。
李永茂那因陛下吹牛而生出的一點點不好意思也便轉瞬即逝。
話說到這般份上,杜琛所有的疑慮皆已打消,待再次確定了自家陛下的條件便連夜踏上了返回廣州的道路。
當他離開之時,乾清宮正殿之上還有一眾紅袍官員肅立左右,並無半點離開的意思,他心知這是還有要事商議便也未想著等上一陣好和朝臣們拉拉關係。
待這位大明的西洋臣子離開之後,朱慈烺沉思片刻終於將今夜話題扯到了正處。
「好了,與西班牙人的事情總算告一段落,諸位說說該如何料理建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