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兵臨

  第37章 兵臨

  5月15日

  昨夜是吳昌瑞所在小旗值的夜,若按正常情況今早便該他們輪休,但最終他們這個小旗隊還是因千戶要訓話而被人喊了起來。

  平日裡吳昌瑞本就牢騷頗多,如此更是罵罵咧咧,但當李朝東第一句說完他卻不得不閉上了嘴。

  「昨夜韃子已至湯山。」

  話音落下,本還時不時發出些聲音的隊伍中立時變得鴉雀無聲。

  吳昌瑞的心立時沉了下來,湯山距應天不過五六十里,哪怕韃子行軍再慢也只一兩日功夫便能到達應天。

  「殿下諭令,緊閉城門,任何人不得進出,各部加強戒備,一旦發現韃子蹤跡便按規程行事。」

  由於朱慈烺的巡視,士卒們對所謂規程倒是爛熟於心,這個倒不用李朝東再行強調,他唯一擔心的是那些分發給民壯的鐵棍能否按時送達。

  昨日殿下突然傳令,說是讓他們這些新晉千戶去城北大營領人。

  這本是預料之中的事,可等他趕到了大營後才發現,早來的那幾個千戶雖只分到了些手持鐵棍的民壯,可分給他的那些卻直接赤手空拳。

  李朝東本以為有殿下坐鎮,那些上官們會收斂一點,可誰知他們居然比以前都要猖狂幾分。

  想來定是因殿下分身乏術無暇顧到這些,他們才敢如此肆意妄為。

  心中這麼想著,他便準備待殿下巡城時告上一狀,可誰知在與民壯小旗聊天時他才知道了「真相」。

  原來這鐵棍是殿下特意針對韃子準備的鈍兵器,匠作營趕了兩日也才將庫里存著的改好,剩下的還要熔煉重製。

  既是殿下特意準備,那一定能克制韃子,所以李朝東便想著若是能早些發下來,他就將這些武器統一分配。

  「從現在起,所有人都要打起精神,需記得韃子在揚州可是雞犬不留。」

  說完這些,李朝東便命普通士卒解散,只留下小旗安排起上城值守的順序搭配。

  昨日他共領回了五十個小旗隊,除開分配至各百戶的,他還按著軍令留下了十個小旗以做本千戶內的預備隊。

  如此一來他手中的力量便增了幾分,在與其他百戶長相處時腰杆也直了幾分。

  「散了吧,回去把自己隊裡的事安排好,新來的多到城上轉轉,切莫等韃子攻城了卻還連挑杆在哪都不知道。」

  說了一陣,李朝東自覺已將能安排的全都安排妥當便準備散了小旗,自己再去城上巡一陣。

  「嗶~~~~~~~~!嗶~~~~~~~~~!」

  就在此時,一陣哨聲自城上傳來。

  「上城!」

  李朝東喊了一聲率先衝出營寨。

  有朱慈烺這兩日的巡城打底,士卒們雖還是有些慌亂,可終歸要比過去麻利上不少。

  至於新來的民壯雖也有愣在原地不知該幹些什麼的,但在自家小旗的提醒下卻也蒙頭瞎將地跟著眾人往城上跑去。

  片刻之後,李朝東登上城牆,城上值守的士卒一見他來便喊道:「大人,韃子來了!」

  「蹲下!不要命了!」李朝東朝士卒們喊了一聲,隨後便半蹲著摸至牆邊探頭向城外看去。

  此時距離城牆一兩百步之外正有三四十韃子騎兵游弋,除他們之外便再不見一兵一卒。

  也虧得昨晚城門關上後就再未打開,否則要是被這些騎兵趁亂殺將進來指不定還要鬧出多大亂子。

  「別點了,」見此情形,李朝東貓著身子略微直了一些,他朝烽火台上的兵卒喊了一聲後又對著旁邊的人說道:「去稟報殿下,就說韃子斥候已經到了。」

  「大人,我哪知道殿下在哪啊?」

  那士卒哭喪著臉問了一句,緊接著脖頸上便挨了一巴掌。

  「山上宿衛營!」

  「大人,殿下就是在山上過個夜,這會怎麼可能還在山上。」士卒說話時明顯覺得這一巴掌挨得有些委屈。

  聞言李朝東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便如狡辯一般說道:「笨,殿下不是在校場就是在城上,你不會喊幾個人分頭去找?」

  那士卒心中無奈,可官大一級壓死人,最終他也只能灰溜溜喊上幾人下了城牆。

  「騎我的馬去。」

  李朝東喊了一聲,隨後便直起身子仔細打量起城外的韃子。

  這些人身著皮甲、手持短弓,雖在城外不斷游弋呼喝,但始終沒有踏入射程之內。

  顯然他們只是斥候,並非韃子主力,如此看來短時間內當無攻城可能。

  想到這裡,李朝東心下稍定,轉身對小旗們囑咐了一番便沿著城牆前去巡視其他幾個百戶了。

  且不談李朝東巡城如何,單說那前去報信的士卒趕到校場後尋了半天卻未能找見太子殿下。

  等到他焦急萬分時才見朱慈烺慢悠悠地出現在校場之外。

  昨夜朱慈烺本是打算早些休息的,可不知怎的卻讓他自糧草聯想到了城中世家大戶身上。

  古話說有恆產者有恆心,可這恆心卻是如何保全家業。

  莫看此時他們溫順的如綿羊一般,讓準備餐食便乖乖準備餐食,讓運送糧秣軍需便乖乖運送糧秣軍需。

  可若敢動他們家產分毫,那他們定然會比韃子還要兇殘、陰毒萬倍。

  世人皆以為有兵有權便能予取予求,卻不知人類自有文明起,歷史的脈絡之一便是中央與世家大戶的鬥爭。

  在這一點上無論中西皆是如此,其中唯一的差別便是西方的中央徹底敗北,而華夏的世家大戶卻一直被中央所壓制。

  不過這並不代表華夏的世家大戶便毫無還手之力,且不說早年間屢屢有獲得世家大戶支持的軍閥起兵作亂。

  便是到了大明,中央也一直被代表世家大戶的文官用各種規矩所鉗制,若遇上幾個準備跳出這些規矩的皇帝更只能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對此頗為忌憚的朱慈烺並沒有現在就和這股勢力發生衝突的打算。

  可他終歸只是穿越至此的普通人,根本沒想到3斗的例錢會對應天百姓有多大吸引力。

  所以當他想到已近十萬的民壯和手中餘糧時卻不得不把目光投到世家大戶身上。

  如此,他才大半夜趕回城中找王福平商議,又在此時才到校場中巡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