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禮包

  第28章 禮包

  校場高台

  朱慈烺和陳四、向仁生正在木桶旁大快朵頤,而同樣圍在木桶旁的徐胤爵與常冠林卻只淺嘗輒止,似乎是將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一旁的書吏身上。

  今日朱慈烺雖起得晚了些,但當他到出現在校場中時太陽卻也不過剛剛升起,民壯們也只是才開始訓練而已。

  來到校場前,朱慈烺還想著能否憑著自己的見識對訓練項目進行優化,但看了一陣後他也只得承認自家的見識並沒有涉及到這些。

  最終朱慈烺在校場中裝模作樣地轉了一陣,待看見勛貴大臣們的家僕將一桶桶早飯運至校場他才停了下來。

  老實講,他原本是打算隨便尋個小旗隊和他們一同用飯的,可派去查抄忻城伯府的人卻也在此時前來復命。

  因此他才不得不回到高台用飯。

  「殿下,自忻城伯府抄出一百一十五萬餘兩白銀,三萬餘兩黃金,七萬兩千六百餘石糧食,另有房產田地、文玩珠寶、珍稀器物暫時無法統計。」

  那書吏報完後便緊張地看著朱慈烺,似是吃不准殿下會不會因為趙之龍龐大的家產而動怒。

  陳四、向仁生兩人卻直接被驚得長大了嘴巴,連食物正從口中滑落都絲毫未覺。

  這也難怪,放在過去十多兩銀子便可供普通人家一年小康。

  這百萬.,兩人怕是做夢也沒想過這麼龐大的數字。

  說起來,徐胤爵到底是國公爺,雖也有些擔心朱慈烺動怒,但也僅此而已,對那串數字並沒有表現出太多驚訝。

  「入庫吧,」朱慈烺淡定地說了一句,隨後又向正在發愣地向仁生說道:「再派些兄弟一同看守。」

  徐胤爵看到朱慈烺的表現,心中除了感嘆天家氣度之外也沒別的想法,可他卻不知朱慈烺的泰然並非源自什麼氣度,而是來源於對明末財富格局的了解。

  明末時節,皇帝窮、百姓窮,可夾在中間的勛貴大臣和地主鄉紳卻富得離譜,從掌著南直隸數十萬大軍的忻城伯家裡抄出這些財貨又怎會讓朱慈烺有太多反應?

  要知道當初崇禎雖只從自家臣子手中募得十餘萬,可李自成在北京勸餉時,光白銀就得了七千餘萬兩。

  別看那幫人是京官,若是比錢財怕是拍馬也追不上趙之龍這個江浙地區最大的軍頭。

  江浙貿易發達,趙之龍作為這裡最大的軍頭,無論貪贓枉法亦或規矩經商都可以賺的盆盤缽滿,哪是北京那些人能比的。

  念頭轉了一番,朱慈烺卻沒有因為禮包的豐厚而高興,反倒有些惆悵起來。

  現在他手中已有近三十萬石糧食,哪怕將應天城中青壯年男子全都征為民壯也能吃上三個月。

  可帳不是這麼算的,圍城之初朱慈烺手中的糧食只需供應軍隊、民壯即可,但時間一長,待百姓手中存糧消耗殆盡,這一百多萬張嘴便全需朱慈烺供應。

  當然,朱慈烺若是心狠一點,只保證軍隊供應不理百姓死活的話也沒什麼大問題。

  可要是如此,他還折騰個什麼勁?他和那些為了自家富貴而降清的人又有多大區別?

  「糧食還是少了些。」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那書吏一聽這話連忙解釋道:「殿下,這只是趙家在應天城的儲備,他們在各地還有糧庫倉儲。」

  自古以來抄家便是一等一的肥差,特別是查抄如忻城伯這種延綿數百年的勛貴人家更是肥差中的肥差。

  放在以前,這一趟下來主事的官員說不得便能為子孫後代攢下幾輩子的花銷,若運氣好,他們這些具體做事的差役胥吏也能混上些散碎銀兩。

  可這次不一樣!

  殿下派了各部差役、城中苦力和軍中兵丁,卻並未派有足夠分量的人總攬。

  如此一來,三波人互不統屬,卻又相互監視,哪怕期間真有私藏隱匿卻也只是小打小鬧,對最終得出的數字絕對沒多大影響。

  所以朱慈烺話音剛剛落下,那書吏便以為殿下心有疑慮,如此才著急忙慌地解釋起來。

  他想到的朱慈烺自然也想到了,太子殿下想到的甚至要比他想到的更深更遠。

  明末貪腐已然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無論火耗飄沒、亦或冰敬碳敬,這無一不是直接擺在明面上的貪腐。

  細論到抄家這種事上,哪個官員該占多少銀子;朝廷該占多少銀子;皇帝又該占多少銀子更是早有成例,後面的人只需蕭規曹隨便是。

  可這些和胥吏差役又有什麼關係?

  說到底他們這些人並不算統治階級,若是主事官員心情好了許還能從自家腰包里掏出些散碎銀兩讓他們下幾頓館子,可若是主事官員小氣些他們最多也只能在背後罵上幾句而已。

  所以朱慈烺在派遣人手時才會將防大不防小當做原則。

  如此一來雖免不了小偷小摸之事,但卻也根本不可能出現以前那般大官拿大份、小官拿小份、差役胥吏混酒錢的集體貪墨行為。

  當然,這樣的辦法不是長久之計,若是抄的次數多了人與人總會混熟的,到那時.。

  那書吏解釋完後,朱慈烺也不說話,似是在斟酌他的話是否可信,又似是知道他們不敢多拿。

  但他卻不知,太子殿下並未在意抄家的人是否扣走了蒼蠅爪爪、蚊子腿,現在殿下的心思早就飛到忻城伯府藏匿於各處的糧食財貨上。

  以朱慈烺現在的能力是無法收攏那些糧食財貨的,可若是韃子打來,各城又望風而降的話,那這些東西不就落在了韃子手中?

  屆時本就兵強馬壯的韃子再有這些物資補充,豈不更是如虎添翼?

  想到這裡,桶中的燴菜突然就不香了。

  朱慈烺放下碗筷,在幾人注視中起身於台上踱步半晌,可最終也只能無奈地承認,現在連能否守住應天都為未可知,又哪來的能力去管這些?

  更何況就算沒有趙家財貨,還有李家、王家,除非他能現在就將韃子趕回江北,否則韃子在這江南富庶之地吃個腦肥腸滿就是必然的。

  到那時,獲得充足補給的韃子又怎麼可能輕易退回江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