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皇帝同意,誰敢拿皇帝當誘餌?
雖說朱厚照不住宣府吧,是個虛假的誘餌,可這事怎麼聽都不安全。
可除了朱厚照追究責任外,還別說,這主意確實好。
首先,土木堡距離宣府不遠,朱祁鎮被瓦剌的也先帶兵給帶走了。那小王子收到消息,會不會興奮,抓了朱厚照再來一次天子叫門?當初朱祁鎮還有個兄弟叫朱祁鈺,接班當了皇帝,可朱厚照沒兄弟,現在連兒子還沒見影子,那是沒辦法找第二個人當皇帝的……
其次,朱厚照來過宣府,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造個謠,散播出去,小王子知道了也會相信。
最後,現在宣府出了不少「亂子」,尤其是王廷相「奴役軍士,激起兵變」,皇帝來看看情況,收拾下王廷相,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何況還有前面情報鋪墊,韃靼極有可能會將主力集中到宣府。
王廷相沉吟良久,見其他人都不說話,便開了口:「這件事就讓錦衣衛來運作吧,就說五日之後,陛下將至宣府。」
錦衣衛辦這種事內行。
於是,錦衣衛的人就聊了聊平叛萬全右衛戚景通慘敗的事,又泄露了皇帝將要來的行蹤,這些被關押的韃靼細作碰巧聽到了,也不知道是疏於防範還是看管的人不負責,反正不知為何,有三個韃靼細作找准機會跑了出去。錦衣衛為了抓回這三個人,命令宣府調軍士配合,然後抓回來兩個,一個跑了出去……
三月二十五日。
巴爾斯帶騎兵穿過瀚海,抵達了哈流土河。
在這裡,忠南樂拿到了最新情報,證實了萬全右衛確實出現了兵變,目前宣府與完全右衛有三次交鋒,都被擋了回去。
巴爾斯走到了抉擇的路口。
看著哈流土河的平靜的河水,巴爾斯滿是悲傷。
就是在這裡,明軍使用了圈套,設了埋伏,將五千餘韃靼精銳一口吃了,就連巴噶遜達爾罕也淪為了俘虜,這成了韃靼的恥辱。
此番南征,說到底是一場雪恥之戰!
既然要雪恥,自然需要打宣府。
既然要打宣府,自然要抓住有利時機去打。
父親差人送來了消息,讓自己確定情報之後拿主意。換言之,父親認為,若當下是最好的進取宣府的時機,應該動手。
無論是幾次細作傳來的消息,還是忠南樂帶人刺探來的消息,都證明萬全都司內部出現了問題,那個新上任的總兵王廷相就是個蠢貨,這個時候不去宣府,跑去大同折騰,明顯是錯誤的。
忠南樂匆匆趕來,對巴爾斯道:「外圍的騎兵有收穫。」
「什麼收穫?」
巴爾斯問道。
忠南樂回道:「我們留在宣府的細作頭目嘎樂曾被明軍逮捕,現如今逃了出來,只剩下半條命了,說是有重要情報。」
「哦?」
巴爾斯心頭生出一抹疑惑。
咱們韃靼什麼時候有這麼多忠心耿耿的細作了,這群細作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能幹了,一個接一個地往外送情報……
不過——
重要情報的消息將這一抹念頭碾碎。
很快,蓬頭垢面的嘎樂就被帶到了巴爾斯面前,巴爾斯看著嘎樂,這是一個典型的韃靼人,不是漢人,那一口濃重的蒙古話是漢人學不來的。
嘎樂急切地說:「我聽聞錦衣衛的人說,大明皇帝會到宣府!」
「什麼?」
巴爾斯眼神頓時明亮起來,浩斯、呼春等人一個個也瞪眼渴盼著。
若這個情報屬實的話,說不定六十多年前的土木堡之變可以重演,來一次宣府之變,到那時,韃靼將在達延汗的帶領之下,兵發北京城,一舉恢復大元時代的榮光!
「消息可靠嗎?」
巴爾斯激動起來。
這件事關係著韃靼的偉大與復興,仔細想想,自從藍玉在捕魚兒海打敗元廷之後,正統的韃靼力量陷入衰落,瓦剌崛起,多少年來的部落戰爭,韃靼始終沒占多少便宜,直至滿都海帶出了達延汗,才將瓦剌趕到了極西,然後一統東蒙,韃靼崛起!
可崛起的韃靼拿什麼來證明部落的強大,證明這是部落的光輝?最好的法子,那不是打敗瓦剌,而是攻取大明,拿下北京城!
路就在前面了!
嘎樂回道:「看守我的人是錦衣衛,這些人原本就是皇帝身邊的耳目,他們的對話想來不會錯。」
浩斯聽聞,反問道:「錦衣衛看著你,你又是如何逃出來的?」
嘎樂將逃脫的過程說了一番,見浩斯等人有所懷疑,喊道:「錦衣衛為了抓我們,不走漏消息,甚至讓王廷相動用了軍隊追索,原本三個人,只有我一個人偽裝為乞丐跑出來,若不是萬全右衛兵變,漏洞很多,我也不好混出來。若你們質疑,大可去抓個錦衣衛審訊!」
浩斯鬱悶。
抓錦衣衛哪裡是好抓的,那群人現在應該都窩在宣府城裡面。
呼春分析道:「從目前掌握的各種情報來看,王廷相此人在宣府捅了婁子,大明的皇帝朱厚照很有可能秘密前來宣府整飭,以求最快平定兵變,止亂為安。去年時就有情報說,朱厚照曾至宣府,還在土木堡要求設什麼紀念碑,這當真是個無知的皇帝,他也不想想,那地方是明軍的恥辱之地,紀念什麼,難不成告訴後人,當年大明是如何慘敗的?」
「讓我說,朱厚照此人很可能會再次進入宣府。哪怕他不來宣府,這個時候也是進攻宣府的最佳時機,趁著萬全右衛兵變,我們應該趁虛而入,殺他們個片甲不留。若錯過這等機會,我們再想圖謀宣府必然會付出更多代價!」
巴爾斯凝重地點了點頭。
呼春說得對,朱厚照到宣府,自然是最好,宣府與皇帝一起抓過來。若朱厚照不在宣府,抓一個宣府重鎮,撕開大明的西大門,那也不虧。
總之一句話,這仗——得打。
巴爾斯下定了決心,沉聲喊道:「改變作戰計劃,放棄大同,轉為宣府!此戰,是雪恥之戰,是報復之戰,死在這裡的族人英魂不遠,若不能給大明一個血的教訓,我等——誓不為人!出征,去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