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

  會元?

  鄒守益驚訝不已,自己竟是會試的第一名?

  朱厚照暼了一眼鄒守益,笑了笑並沒說什麼。

  此人的文章在兩日前就送到了宮中,他是七千多舉人裡面,唯一一個旗幟鮮明地說孔夫子不對的人,像楊慎、唐寅、余本等人,雖然也不認可孔夫子的話,卻無一例外,沒有直說孔子錯了,而是繞了十八個彎,說孔子的觀點偏頗。鄒守益這種人有魄力與勇氣,並不迷信於絕對權威(孔子),關鍵時候可以拿出自己的判斷。

  要知道這可是會試考卷,一旦答錯,為判卷官所不喜,那試卷很可能會成為遺卷,回去還需要等三年才能再考。在這種事關命運、前途的重壓場合之下,鄒守益還是直截了當、毫不遮掩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

  當然,若不是朱厚照事先給李東陽、傅珪、王瓚等人提了明確的要求,唯有突破框架者給高分,估計鄒守益的試卷就要被人踩破丟垃圾堆里了。

  唐寅、祝允明等人上前祝賀,楊慎雖有些苦澀,但還是很有風度地恭喜鄒守益。

  鄒守益給眾人介紹道:「這位是江西廣信府的畢濟時,這位是重慶府榮昌縣的喻茂堅,祖籍江西豐城,算是同鄉或有些淵源。喻兄、畢兄,這位是大名鼎鼎的楊慎,這位是桂萼……」

  「桂萼?」

  朱厚照眉頭微抬,看了過去。

  這個傢伙終於出現了,別看此人在歷史上是因為大禮議事件,與張璁一起受用,擔任要職的,但此人並不是一無是處,嚴格來說,一條鞭法的始創者,就是這個傢伙。

  只不過現如今一條鞭法已經開始推行南北直隸了,不用給這小子交版權費了……

  喻茂堅,這個人朱厚照有印象,赫赫有名的法學家,是破除陋習,修改刑律的專家型人才。

  至於畢濟時,好像是個水利專家……

  朱厚照笑了。

  誰說這個時代只有王守仁?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有一代的能人,這些人之所以沒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沒有彪炳史冊,說到底只是沒他們的機會,比如桂萼,一條鞭法多好的法子,結果被楊一清等人給否了,喻茂堅剛正不阿,法學大家,就因為為了救夏言得罪了嚴嵩,然後回了老家當起了教書先生……

  他們的名字沒有如雷貫耳,是因為政治鬥爭之下,沒有他們光芒四射的舞台。

  這一次,不一樣了!

  穿過悲喜的人群,至黃榜處。

  喻茂堅指著黃榜,言道:「看,這次會試朝廷用了新的判卷方式,分值最高的在前面,鄒兄,你的分值居第一,楊兄次之……」

  鄒守益看著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前面,輕聲道:「這次答卷,天人交戰,最終堅持下來,不成想,竟得了魁首。」

  楊慎不知道自己的試卷較之鄒守益的差在哪裡,不過也無妨了,會試只要在榜,那就有進入殿試的資格。

  殿試分個高下便是。

  「唐兄,你中式了!」

  吳頤山喊道。

  唐寅眼眶濕潤,自己,當真中式了!

  多少年的黑暗淒楚,多少年的失落悲痛,在這一刻終於結束!

  我唐寅,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進士!

  即將踏入了仕途!

  回想過去,那時自己還不到三十,正意氣風發,躍躍欲試,結果卻是晴天霹靂,厄運連連。而今十幾年過去了,自己再次站在這裡,沉寂的抱負開始喧囂,死去的凌雲志開始甦醒!

  「我,唐寅,不是庸碌之人,絕不是!」

  唐寅緊握著拳頭。

  妻子離去時鄙夷的目光,弟弟分家時的怒斥……

  一切,都結束了!

  至少我證明了,我不是廢物!

  吳頤山找了一圈,發現了祝續、施儒的名字,但沒有看到祝允明與自己的名字,不由很是失落。

  祝允明再次找了一遍,看向自己的兒子祝續,笑道:「兒子中式,就是爹的光榮。」

  祝續暗暗嘆息,此時也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傷心,老爹這次又落榜了……

  朱厚照抬手指了指,言道:「落榜也不需要難過吧,那裡寫著,可以去教習軍士,有正八品官的俸祿。」

  祝允明、吳頤山很乾脆地搖頭。

  祝允明不想去丟人,吳頤山家境好,不需要八品官的俸祿,更不想去教習軍士。

  當楊慎說出內情時,朱厚照總算明白禮部、內閣為何不反對自己從舉人中抽人教習軍士了,感情他們清楚,這事行不通,自己也招攬不到幾個舉人……

  王林走至朱厚照身旁,低聲道:「劉璋來了。」

  朱厚照抬頭看去,只見劉璋正站在不遠處,便看了一眼楊慎:「你們這些人難得一遇,不妨好好聚聚。」

  楊慎行禮,送走朱厚照,然後對鄒守益、唐寅等人提議去酒樓。

  有人請客,還是楊慎這種高官子弟,不管是中式的還是不中式的,那自然需要給個面子。

  唐寅見楊慎對朱壽敬重有加,不由問道:「這位朱兄到底是何人?」

  楊慎呵呵搖頭:「過不了多久,他還會來,到時候他自會告知你們身份。」

  神秘。

  這是唐寅、鄒守益等人對朱厚照的印象。

  劉璋對朱厚照低聲奏報:「哨騎在關外三百餘里外抓了幾個舌頭,審問之下得知,韃靼很可能會在這幾日發動進攻。」

  朱厚照平靜地點了點頭:「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集結軍隊這麼久,再不出征反而容易出問題。讓哨騎辛苦一些,大膽一些,儘量前出探查。」

  劉璋領命。

  朱厚照背負雙手,朝著皇宮方向而去,想到什麼,問道:「楊一清那裡可有文書送來?」

  劉璋微微搖頭:「並沒有。」

  朱厚照呵呵笑了聲,平靜地說:「他倒是沉得住氣,想來也是預料好了,小王子不打則已,打則必是宣府。不過,兵不厭詐,邊鎮容不得半點僥倖。讓人給各地邊鎮傳話,就說全部轉入戰備,哨騎放出,增兵城防。至於什麼時候解除戰備,等朝廷令行通傳吧。」

  劉璋記下,安排人去負責。

  朱厚照清楚,韃靼騎兵最擅長的就是長途奔襲,今天可能威脅宣府,明天可能就出現在了大同城外,後天可能跑寧夏附近了。不管小王子作戰方略是什麼,目前的大明只有一個對策:

  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