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李東陽、楊廷和便進入了宣府城。
看著老態中滿臉倦容的李東陽,朱厚照多少有些不忍,言道:「朕無礙,不需要你們如此追來。」
李東陽見朱厚照沒事,一臉嚴肅地說:「陛下,宣府可不是安全之地,幾年前,韃靼騎兵曾多次縱橫於宣府城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年更是派了不少細作潛入,刺探軍情。若為小王子得知陛下在此,定會興兵來犯……」
朱厚照點了點頭,平和地回道:「無妨,朕後日便返京。」
楊廷和急切地說:「事不宜遲……」
朱厚照擺了擺手:「放心吧,萬全右衛已經派出了騎兵前出偵查,一旦有韃靼騎兵會提前預警。朕等你們前來,是希望你們來看看,守護大明國門的軍士,到底是怎麼樣的,遠了不說,就說這宣府軍士,今日,咱們就去軍士家中走一走,看一看!」
說去,毫不拖沓。
這一日,李東陽、楊廷和看到了穿著破舊的婦人,看到了身著單薄的孩子,在這深秋之中瑟瑟發抖,看到了家徒四壁,連個像樣的桌凳都沒有,看到了——
老人在等死,孩子也在等死。
沒有朝氣,沒有活力。
這就是軍士之家,普遍之家。
他們的一日兩餐是鹹的,是黑的,是艱難吞咽的,還有些是冰涼的。薄薄的被子裡,連三斤棉花都沒有,可他們,卻要靠著這些度過漫長寒冬……
朱厚照帶著李東陽、楊廷和、王廷相、張懋等人看,今日看過,明日接著看,然後什麼都沒說,在吩咐蔣壑、程鵬、戚景通等人守護好宣府後,便踏上了返京的馬車。
返京慢。
五日後,朱厚照終返回京師。
官員從人心惶惶中安定下來,然後開始寫奏摺,指責皇帝不顧國本、江山社稷安危,擅自出京,連同錦衣衛、特勤局、神機營一併彈劾……
朱厚照回到乾清宮,安撫過夏皇后,見過太后,講述著一路見聞。
翌日,朝會。
朱厚照視朝,群臣難免直言進諫。
面對群臣洶湧的情緒,朱厚照只一句話壓了下去:「朕知道了,下次不會了」。
皇帝退讓,群臣還能說什麼?
積累了多日的政務,在這一日決斷如流,一一批下施行。
往日朝會最多兩個時辰,可今日,三個時辰還沒結束,眼看要正午了,群臣已是飢腸轆轆。
朱厚照聽聞到了「咕嚕嚕」的聲響,不由循聲看去。
侍郎王瓊走出請罪:「臣殿前失禮,還請陛下治罪。」
朱厚照淡然一笑,目光掃過群臣,言道:「肚子餓了會叫,這豈是人能控制之事?朕認為,官員還是要多聽聽這肚子咕嚕嚕的叫聲,最好是能分辨出來,是尚書餓了,還是侍郎餓了,亦或是主事、御史餓了。」
群臣木然,不知朱厚照用意。
朱厚照沒有理會,繼續廷議政務:「王守仁在江西立下新功,解決了姚源洞民亂,距離靖平江西全境又近一步,經內閣、兵部等提議,加封王守仁為武英殿大學士,給王氏二品誥命……」
群臣無人反對。
江西亂了多年,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牛人,給點封賞是理所當然的事,至於王守仁的邪說異端,那是另一回事。
朝會持續到下午,群臣疲態連連,肚子已不知叫了多少次,甚至一些年老的大臣已有些站立不穩,畢竟從天不亮就開始站著,實在是難熬。
朱厚照將最後一本奏摺拿出,處理好之後,言道:「土木堡修築英烈紀念碑,這事不能推遲,工部著人去辦……」
工部尚書李鐩領旨。
朱厚照拍了拍肚子,呵呵笑道:「都餓了吧,朕也餓了,既然這樣,那朕就設個宴,請諸位大快朵頤一番。」
李東陽、楊廷和對視了一眼,臉上沒任何笑意。
張懋、徐光祚苦澀中暗暗搖頭,心頭有些不妙。
一些文武官員竟以為皇帝當真要設宴,心情大好,臉上滿是笑意。
宦官張永走出一步,喊道:「抬進來。」
殿前軍士抬著五個籮筐走了進來,三個黑陶罈子走了進來,行禮之後退了出去。
籮筐打開。
一個個發黃夾黑的窩頭露了出來。
罈子打開。
一股子咸澀的氣味傳出,不少官員拿袖子遮住口鼻。
一隊宦官走出,給群臣送上碗筷。
朱厚照開口道:「都有碗筷了吧,一人一窩頭,一鹹菜,領餐吧。」
兵部尚書王廷相看著熟悉的窩頭與鹹菜,不由苦笑。
這東西是從宣府鎮帶來的,雖然放了幾日,但畢竟路上天涼,並沒有壞掉,再說了,軍士家眷吃的一些窩頭,甚至是十天半個月之前的。
畢竟和一次面很費氣力,誰也沒多少力氣兩三天一和面,加上柴也難得,需要省著點用,做一次,往往要省著吃好久,哪怕是發霉了,也只是用水洗去霉斑,然後熱了吃。
王廷相知道朱厚照要發難,當即第一個走了出來,領了窩頭,夾了鹹菜,其他大臣見狀,也只好紛紛動起來。
張永端著粗碗給朱厚照,朱厚照放在龍椅上,看著領過之後的官員,肅然道:「朕此番出京,走了不少衛所,看了許多軍士及其家眷的生活,確實讓朕刮目相看!往日裡,皆是百官給朕上奏摺,言說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可朕想問一問,為何這麼久以來,沒一個官員說起衛所軍士、軍士家眷不好?」
「給事中不說朕可以理解,地方文官不奏,也合情合理,畢竟不是其治下。但兵部、五軍都督府、督察院御史——為何不言?既然都不說,那朕就代這些人說一說。餓了吧,吃飽了,從頭論!」
王廷相低頭,這事自己憋屈,上來時間短,還沒來得及發言。
張懋低頭,這事由來已久,大家都習慣了,沒啥好上書的。
張欽、儲罐也低頭,御史是文官,文官誰在意過武官的死活,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就被掃到了牆角,誰沒事去看牆角,說牆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