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挖人?分裂?

  《好小子》在寶島的開局,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好。

  就連殷俊知道,《好小子》是破了寶島的觀影記錄的,而且在全亞洲掀起了《好小子》旋風的,也沒想到短短的兩天之內,寶島的票房就破了1000萬港幣。

  有了寶島的這麼兇猛的開局,加上在香江力拼口碑爆棚的《十月圍城》都不怎麼落下風,所以《好小子》在全亞洲的發行上映,做得非常成功。

  如今俞錚已經完全不接受買斷的方式了,都是和外面的院線商進行長期的合作,大家一起分成。

  但偏偏買帳的人很多,弄得俞錚每次選擇都比較麻煩,這也算是幸福的煩惱。

  相比之下,《十月圍城》的外埠發行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倒不是說沒有人感興趣。

  這些院線商和發行商有著這麼多年的經驗,當然知道什麼是好電影。

  且不說他們自己已經去看過,而且是讚不絕口,單說這電影是殷俊的劇本,他們就知道自己應該買。

  這麼多年以來,殷俊的哪個劇本有在海外失敗過?

  沒有!

  一個都沒有!!

  可是呢,錢這東西,誰不喜歡啊?

  他們看著永盛電影公司是一個新成立的公司,所以就想著要壓價。

  雖然向家兄弟背後靠著永安公司,但我們背後也不是沒有人啊,更別說我們根本不在香江。

  當然了,他們的壓價也不是胡亂的,畢竟做生意要有原則,而且你如果壓價,別人不壓價,這部電影就會被別人拿走了,到時候你氣惱都來不及。

  他們這些院線商和發行商,是一致的拒絕永盛電影公司的分成請求,而是選擇了全部買斷價格。

  這就讓雄心勃勃,想要靠著《十月圍城》直接打出一片天的向家兄弟,有點子失落。

  但兩兄弟卻並沒有氣餒,這才是第一部電影而已,連續打造幾部好的電影的話,肯定未來能和麒麟電影一樣,可以自己去談分成合作的。

  向驊強和向驊勝都是有想法的人,他們進入電影行業之前,就有過很深刻的研究。

  做電影,不靠殷俊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兩兄弟800萬買了《十月圍城》的劇本,但他們並沒有打算像是洪錦寶、吳思源那樣的依賴殷俊,而是準備像嘉禾那樣,儘量打造屬於自己的班底和人員,然後靠著自己人去打天下。

  但是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太難了。

  永安公司的名頭太響亮了,電影人都有點怕。

  這一次要不是殷俊出面來請人,《十月圍城》的一半陣容都沒辦法湊齊。

  然後,他們一時半刻也根本找不到好的編劇,找不到好的本子,找不到足夠優秀的演員。

  沒有這些東西,永盛電影公司根本發展不起來。

  好歹有了這麼一部《十月圍城》之後,永安公司有了足夠的名頭和噱頭,也能吸引一些人才過來了。

  殷俊肯給寫劇本、肯幫忙劇組籌建的公司,怎麼都不會太差。

  畢竟自從殷俊開始寫劇本之後,許多大小電影公司都想要他的劇本,可殷俊還是很謹慎的選擇了一些人合作,即便是邵氏那麼大的公司,殷俊不也一部劇本都沒有給過?

  從某個方面來說,向家兄弟找殷俊寫劇本,也有這樣的借勢味道在裡面。

  殷俊當然知道這一點,但他曉得這兩兄弟是真心的想要做電影,所以也就順手推了他們一把,樂見他們成功。

  在殷俊看來,像是永盛電影這樣的公司,香江是越多越好。

  都說好萊塢有七大電影集團,但好萊塢其實還有好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算上皮包公司的話,上百家都有。

  正是它們加在一起,形成了整體的好萊塢的強勢力量,向外發展,而不僅僅是七大娛樂集團而已。

  香江的地方雖然很小,但它背後有內地大陸啊,有千百年來都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全亞洲市場啊!

  所以香江出十來家好的電影公司,根本不怕沒有飯吃。

  只不過呢,如果是覺得自己穩操勝券了,在這個地方沒有對手了,而選擇自我墮落,不用心做電影的話,那可是再多的本錢都不夠揮霍的。

  前世的香江,也僅僅是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就被打入了歷史的塵埃,根本連爬都爬不起來。

  即使是裡面有好萊塢的壓迫所致,但最主要的還是自己不爭氣,一天到晚粗編爛造,抄襲成風,這樣的電影能做得成功才怪——別把別人當傻子啊,對不對?

  永盛也有著它的局限性,也有著它的缺點,不過在殷俊看起來,它比起保守的邵氏要好太多,比起人多卻不齊心的新藝城也要好得多。

  能把永盛培養起來,讓它和嘉禾、新藝城充當香江的第二等電影集團,上面是殷俊的麒麟電影公司,下面是洪錦寶、吳思源的小型製作公司,這麼三個檔次的電影公司一起發力,香江電影才會越來越發展好。

  也許是因為《十月圍城》口碑和票房起飛,太成功了的原因,所以這幾天新聞裡面,滿是永盛電影公司的相關。

  「驚爆:向驊強密會大導演楚源,師徒二人將要重新攜手合作?」

  「記者拍到向驊勝約黃原申喝下午茶,似乎是為新戲做準備。」

  「友人爆料,新銳導演王京已經在和永盛電影公司接觸,向家大佬拍出500萬,得王京導演三部戲約?」

  「新藝城七怪之中,也有人接到了永盛電影公司的邀請,酬勞很高!」

  「向驊勝對外宣稱,錢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劇本好。如果誰能投給永盛好的劇本,100萬一個都可以!各位編劇們,你們願不願成為第二個俊少呢?」

  「……」

  這裡面的新聞很多,但如果你全部都相信的話,那就太高估這群娛樂狗仔們的節操了。

  可要說一點真的都沒有,那也是假的。

  至少殷俊知道,現在的新藝城七怪,已經開始了有一點不和。

  不和的原因,還是在於利益和權力的分配。

  殷俊跟雷覺昆說了新藝城七怪的能力和股份匹配的事情,雷覺昆也有了計較,再也沒有像是前世那樣,只是籠絡麥迦、石添和黃柏鳴,而是選擇了給七人都拿股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麥迦和石添這兩個人的股份份額。

  其實新藝城七怪裡面,最無能的就是麥迦和石添,其餘的五個,隨便拉一個出來,以後的發展潛力都比他們兩個強。

  只不過,在新藝城剛剛成立的時候,卻是兩個人的名氣最大,所以前世他們才拿了最多的股份,黃柏鳴只拿了點邊角,剩下的四人是一點兒都沒有。

  剛開始大家奮鬥的時候,可以不講究金錢,只講究創作,心氣兒還很足,整晚整晚的討論劇情都可以。

  但是一旦有了點成績,大家就會難免有些鬆懈了。

  當然,現在也還不大至於,因為新藝城現在最大的成功是來自於殷俊,而不是他們自己,所以新藝城七怪是憋足了勁兒,想要製造出堪比《最佳拍檔》的經典來。

  其實1981年的新藝城,並不僅僅是只靠著一部《最佳拍檔》來打天下的。

  新藝城七怪一共做出了8部電影,每部都是超過300萬的大製作,其中有賺有賠,總體算下來,靠著本地和外埠市場,盈利超過了8000萬,絕對是不低了。

  徐客拿來試手的喜劇片——《鬼馬智多星》,更是突破了1500萬的本土票房,創下了新藝城自己導演的作品的新高。

  殷俊看到這個數據都覺得很驚訝,因為《鬼馬智多星》雖然是前世1981年第三名的票房季軍,但它卻只有不到800萬的本土票房而已,怎麼忽然漲了快一倍?

  也不單單是徐客,被徐客提攜的吳雨森,拍出的一部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發達仔》,居然也拿了800多萬本土票房,外埠更是買斷費超過900萬,真是讓人驚訝不已。

  總體來說,新藝城還算是成功,至少比起邵氏來要好得多。

  可作為雄心萬丈的七個人來說,他們還是非常不滿足的,是想要超過殷俊的《最佳拍檔》這個巔峰的。

  哪怕是不到3000萬票房,先能弄一個2000萬的電影出來也好啊。

  但在怎麼做電影,做哪種電影上面,新藝城七怪就出現了分歧。

  麥迦和石添認為應該學習殷俊,做大製作的動作片。

  而黃柏鳴、曾至偉、泰笛羅賓卻覺得,應該是做喜劇片最好,這樣成本低,還能經常爆冷。

  徐客卻認為自己和吳雨森做的喜劇加嘲諷類別的,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由於這一世在新藝城裡面,麥迦和石添再也不是有著壓倒性優勢的大股東,所以三方人並不能說服對方,於是最後鬧到了雷覺昆那裡。

  雷覺昆也乾脆,就給了他們每人兩部製作的預算,讓他們新的一年來比一比。

  可是,雷覺昆給的錢也並不是平均的,對於已經做出了很好成績的徐客,他兩部戲給了1000萬的預算,但麥迦和石添兩部戲明明說了是大製作,卻只是給了1200萬,讓兩人.大失所望。

  然而麥迦和石添卻又無話可說,因為他們前年和去年做的片子,只能說是小賺而已,根本比不上徐客和吳雨森。

  在這個看成績的社會,雷覺昆這樣的決定也是無可厚非,但他們兩人心中卻有些不滿,經常報紙上也都能看到一些消息。

  但要就這麼說,兩人就要投奔永盛的話,那也是為時太早了。

  畢竟在新藝城裡面,麥迦和石添都有著大量的股份,而這個股份是有捆綁協議的,一旦五年之內離開就會雷覺昆自動以原價收回。

  他們可捨不得離開之後,把這些股份拱手送人。

  這兩人可不曉得,其實本來在1982年的現在,《最佳拍檔》就是從他們的手裡出來的。

  正是《最佳拍檔》的大獲成功,才導致了麥迦的權勢穩固和心態膨脹。

  但是這一世,麥迦出演的《最佳拍檔》,只不過是發揮了角色作用而已,策劃等根本不是他的功勞。

  如果麥迦和石添再不能做出好的新片子的話,恐怕這一世提前出走的人,就要變成他們了。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