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督察巡察

  蔡琰見此,盈盈行禮道:「妾身先行告退。→」

  「昭姬就在此處聽聽也是無妨,日後也便於教導學堂內的學子。」呂布笑道。

  蔡邕的嘴角動了動,但是看到女兒滿懷期待的眼神,他只好將想說的話憋了回去,在他看來,女子相夫教子即可,無需太多的才華,偏偏自己的女兒博學多識。

  蔡琰小心的打量了蔡邕一眼,乖巧的站在了呂布的身旁。

  「恩師,學生在河內之時,曾見到很多不好的情況,如鄉里的三老、薔夫、游繳,甚至是亭長與賊寇沆瀣一氣,為了從賊寇的手中獲取利益,不惜一切手段,不少百姓因此而流落他鄉,此類情況,在治下定然還是有很多的,并州雖然一直致力於剷除賊寇,但是湧入并州的難民如此多,仍舊會有窮兇惡極之徒鋌而走險,最讓學生擔憂的是,地方官員仗著官職在身,不顧百姓,欺壓之事,更是尋常,若是縣鄉亭如此,豈能讓百姓真正的安定,還請恩師為學生解惑。」

  蔡邕沉默良久嘆道:「為師也知曉奉先是真心為了百姓,否則也不會有那番驚人的水舟之論,自古以來,君王皆是注重百姓,但是下面的官員真心為民者卻是寥寥無幾,更多的是為了家族的利益,若是在其他諸侯的治下,這樣的事更是屢見不鮮了,然而這種制度已經延續了數百年。」

  「欲要改變,何其難也。」

  蔡琰也是目露沉思之色,她讀過的書很多,但大多也是如何治理,若是一個地方上的三老等人聯合在一起,就算是并州的政策再好,百姓也不能得到任何的實惠,欺上瞞下,就是他們行為的最好詮釋。

  「恩師,學生想在各郡、縣、鄉設立監察機構,專門負責清查官員中的宵小之輩,不知恩師以為如何?」呂布緩緩道,這個想法他已經醞釀很久了,地方官員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胆的侵害百姓的利益,皆是因為缺乏有力的監督,似郡守以上的官員就收斂了很多,主要是因為在暗中有督察府的存在,他們可不想被督察府請去喝茶。

  「夫君此計雖好,但這些負責監察的官員到了地方之後,豈不是處處受人排擠,難以長久。」蔡琰道。

  蔡邕也是點了點頭,打內心裡,他是不想要改變祖宗定下來的規矩的,郡縣鄉亭,自古以來皆是如此,若是擅自改變,定然會引來儒生的口誅筆伐,且明目張胆的改變大漢的制度,在外人眼中就是有不臣之心的舉動。→

  「學生亦是想到了這一點,恩師應當知曉在并州有督察府的存在,他們負責監察官員不法,若是地方上負責監察的官員,只是聽從督察府的命令,而不歸於地方官員呢。」呂布道。

  蔡邕皺眉沉思,不可否認,呂布的方法的確很好,督察府的事情他也聽說了,只是督察府在并州很神秘,連辦公的府邸都沒有,至於說督察府內有什麼人,尋常官員更是不知道的,督察府可以說是懸在呂布治下官員頭上的一柄利劍,諸侯只知其名,卻不知督察府之人,倒也沒有落人口實。

  「奉先此策雖好,但是到了地方之後,難保這些官員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爭鬥。」蔡邕道,一旦地方官員突然多出來一支,勢必會引起當地官員的反感,這些負責監察的官員也會承擔著巨大的風險,監察的官員和地方上的官員相互監督倒也好,一旦他們互相爭鬥,就極大的影響到了地方。

  「夫君可以設置一個機構,負責懲治監察官員中的不法之徒,如此則監察官員和地方官員定然不敢胡作非為。」蔡琰道。

  呂布眼前一亮,他考慮的是讓督察府和地方官員互相牽制、監督,從而能夠避免更多的不法之徒,若是有這樣的存在的話,地方官員和督察府的官員也不敢肆意妄為了,督察府就相當於御史,雖然這種制度會有一些弊端,對於當前卻是很適用的,至於說以後會暴露出什麼樣的壞處,及時糾正便是,他可沒有漢朝官員那種祖宗之法不能改變的念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往的制度肯定會暴露出種種的弊端,這個時候不是想著去維護舊的制度,而是如何改變,才能讓弊端被消除。

  「昭姬真乃為夫的賢內助。」呂布脫口而出,旋即意識到蔡邕就在身旁。

  紅暈再次攀上了蔡琰的臉頰,低頭小心翼翼的看了蔡邕一眼,見蔡邕沒有責怪的意思,才放下心來,心中也是歡喜不已,能夠為呂布解決問題,對於她而言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此機構可名為巡察府。」呂布想起自己在河內曾以河內巡察的身份行走,直接將名稱定了下來。

  「奉先可曾顧及過祖宗的制度,大漢數百年來,歷代帝王皆是循規蹈矩,不敢違背祖宗之法,而奉先在并州設置督察府,就已經是超脫了大漢的制度,若是聖上得知,定然會降旨責問的。」蔡邕嘆道,他何嘗不知如今皇室的影響力在諸侯間越來越少,比如軍中,各種名號的將軍層出不窮,這些都是違反制度的,諸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在遵守大漢的規矩,卻也在改變著。

  「恩師,如今天下動盪,百姓受難,若是一味的沿襲祖宗之法,何以改變大漢,何以令四海平定,學生雖然是一介武夫,卻是明白這個道理。」呂布道。

  蔡邕沉默片刻道:「奉先且回吧,為師有些累了。」

  呂布起身行了一禮後,與蔡琰一道離開了。

  「夫君,妾身看父親生氣了。」蔡琰低聲道。

  「恩師是心懷漢室之人,并州的改變也是在所難免的,如大漢報,大漢以往何曾有之,而今諸侯不也是適應了大漢報的存在嗎?秦朝為何能夠橫掃八荒,不是因為秦朝足夠強大,而是他敢正視自身的問題去改變。」呂布道。

  「夫君切莫讓父親聽到這番話,否則定會寢室難安了。」蔡琰急忙道,秦朝的例子,在大漢歷代一直是當做教訓的,呂布卻是將其當做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