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貴霜有著能夠應對晉軍進攻的實力,從貴山城的戰鬥來看,尋常吹噓的很是厲害的貴霜大軍,在晉軍的面前,戰鬥力是極為脆弱的,面對晉軍的進攻,他們承受的就只能是失敗。
往來的商人增多之後,讓貴山城和赤谷城將會逐漸的恢復以往的繁榮,而這樣的勝利對於晉軍統治烏孫和大宛也是有著諸多的好處,貴霜大軍凶名在外,而晉軍能夠擊敗貴霜的大軍,這就能說明更多的問題了,生活在晉軍的治下,會更加的安全,貴霜大軍在經歷失敗之後,肯定不敢輕易的進犯晉國的城池。
以往或許烏孫和大宛的子民對於晉軍是有著排斥的,但是當晉軍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之後,烏孫和大宛的子民就沒有道理會對晉軍有著更多的排斥了。
他們按照晉軍的命令行事,能夠過上以往想要的生活,還有什麼比之這對普通的百姓來說更加的重要的嗎。
烏孫的子民或許是有著他們以往的驕傲的,但是在他們的王在戰場上接連失敗之後,已經讓更多的烏孫部落失望了,現在即便是一些烏孫部落仍舊對烏孫王心存幻想,他們在晉軍的統治下能夠有著什麼樣的作為呢,要知道晉軍對於兵刃鎧甲的掌控可是極為嚴格的。
若是私藏兵刃鎧甲的話,給他們身後的部落帶來的將會是災難。
這樣嚴厲的規矩,最初的時候肯定會讓烏孫部落有著不適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漸漸的適應這樣的規矩,並且在這樣的規矩下很好的生活,因為各個部落之中沒有了士卒之後,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部落之間的侵吞。
只需要按照晉國的規矩生活下去,就可以了。
這般穩定的生活,其實是很多人所嚮往的,戰爭獲取勝利之後,縱然是能夠給他們的部落帶來好處,但是這樣提心弔膽的生活,會讓部落之人每日都要緊繃精神。
遠離這樣的生活之後,雖說是亡國了,終究還是能夠生存下去的,生存下去比之什麼都要重要。
晉軍將士在戰場上的強悍,烏孫和大宛的子民是有所耳聞的,晉軍越是強悍,就讓他們看到的是遵從晉國官員命令的必要性。
除非是有著推翻晉軍統治的實力,否則的話,更好的按照晉軍的命令做事情,才是最為明智的舉動,不管其所在的部落以往是多麼的強盛,此時他們的統治者乃是晉軍,不能按照晉軍的命令更好的辦事的話,為他們身後的部落帶來的將會是更多的災難。→
除非這些部落之人,能坐視他們的部落經受戰爭所帶來的侵害。
赤谷城內一片忙碌,軍中將士正在準備戰鬥的物資,大軍征戰康居,肯定是需要物資上的支撐的。
戰爭期間,來往的商人數量減少,讓赤谷城在糧草物資方面的消耗還是比較大的。
晉軍在進攻城池的時候,採取的手段還是比較簡單的,軍中帶了百架的連弩車之後,剩下的全是步卒和騎兵了。
僅僅是以這樣的裝備,呂布就有著足夠的信心橫掃康居了。
五日之後,到了晉軍與匈奴大軍約定的時間,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了赤谷城,鞠義率領兩千將士,負責運送糧草輜重前往康居。
晉軍前行,旌旗遮天蔽日,騎兵向著戰場的四周而去,這些騎兵就是要在周圍打探出更多的消息,避免在大軍前行的過程中出現其他的危險。
康居王如果知道晉軍和匈奴大軍即將前來的消息,難免不會有著其他的手段。
再說斥候密切的關注戰場上的情況,也是晉軍的習慣了,他們追求的是對於情況的絕對掌控,若是周邊出現敵軍的將士,而斥候沒有察覺的,斥候是難以得到原諒的。
晉軍斥候隊伍,不僅配備了精良的戰馬,亦是裝備了不少的仙鏡,這些仙鏡用來觀察周圍的形勢是極為有用的,正是因為如此,晉軍的斥候,在戰場上往往能夠帶回來更多有用的消息。
如同查探敵軍的人數,只需要斥候遠遠的觀察即可,這樣的話,斥候的安全也能得到很大的保障。
仙鏡的出現,讓晉軍的戰鬥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而想要得到仙鏡的製作方法,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機密的東西,晉軍豈會流傳出去。
以往諸侯大軍在對戰晉軍的時候,或許繳獲了一些仙鏡,但是隨著晉軍統一天下之後,這些仙鏡,必然會漸漸的消失,以晉軍對於情況的絕對掌控,豈會任由他人掌控仙鏡。
仙鏡出現在戰場上,對於一場交戰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當一件利器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如果敵軍在這方面沒有準備的話,肯定會吃虧的,而仙鏡能夠讓晉軍的將領更快的掌握敵軍的消息,無論是打探消息,還是對戰敵軍,都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為晉軍之中不折不扣的利器。
這樣的利器,不能用來殺敵,卻是比之殺敵的器械要更加的厲害一些。
仙鏡存在的消息,在匈奴軍中不是什麼秘密,匈奴單于何嘗不想得到這樣的東西呢,只是晉軍在對於機密的防護上,太過嚴格,即便是匈奴人為晉國的盟友,想要得到仙鏡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晉軍,對於機密向來守護的極為嚴格,讓軍中將士在對陣敵軍的時候,能夠有著更多的優勢,他們在以後征戰的時候,才會有著更多的可能,晉軍之中的將領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如果連機密都不能做到嚴格的守護的話,晉軍在敵軍的眼中,還會有秘密可言嗎,恐怕在一次次的交鋒中,會為敵軍直接的擊敗。
晉軍能夠在一場場的交戰中脫穎而出,取得如今的成就,就是因為晉軍有著過人之處,他們在征戰疆場的時候有著頑強的鬥志,軍中有著厲害的器械,不會因為敵軍的強悍而畏懼。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之後,讓晉軍在疆場上可謂是所向披靡的。
晉軍前行的過程中,周邊的消息不斷的傳回中軍,與此同時,匈奴大軍出動。
為了體現對於這次戰事的重視,匈奴大軍出動的數量與晉軍相同,其實這樣數量的軍隊,對於當前的匈奴來說就已經是很大的考驗了,在經歷戰爭之後,匈奴各個部落的勇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損失。
在對陣康居大軍結束之後,繼續進攻康居,能夠給匈奴人帶來諸多的好處,但是在好處的背後,卻是要匈奴人付出更多的代價。
如果不是有著晉軍存在的話,匈奴單于恐怕是向康居王討要好處,這場交戰就算是結束了,但是有著晉軍參與其中的話,情況就有了很大的變化,晉軍之中有著進攻城池的利器,而這些利器利用妥當之後,能夠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最起碼在進攻城池的時候,能夠將敵軍的城池直接攻破,讓敵軍失去了城池的依仗,這樣一來的話,進攻大軍的威勢,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了。
攻城戰爭對於軍中的將士來說,是殘酷的,他們在進攻的過程中,會有多少人倒在城下,但是守軍沒有了城池這個優勢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來自敵軍的進攻,會讓守軍感受到,什麼叫做真正的惶恐和不安。
匈奴大軍和晉軍將士,向著康居進發,消息很快傳到了康居。
從戰場上離開之後,康居王的心中有著諸多的不安的,晉國的軍隊在最後的時刻與匈奴大軍聯手,若非如此的話,康居的軍隊不至於說會在戰場上出現失敗的情景,對於晉軍和匈奴軍隊,康居王有著無窮的恨意。
尤其是晉軍,這樣的事情,晉國的軍隊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之前晉軍與大宛聯合的時候,就曾經在關鍵的時刻,進攻大宛的城池,這才有了大宛的覆滅,晉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給人的表現,更像是一個反覆小人。
康居王奇怪的是,晉國皇帝這樣的性格,怎麼能夠得到諸多猛將的跟隨,難道這些人就不害怕呂布向他們出手嗎。
顯然,在這等時候,康居王不應該擔憂晉國的事情,而是康居接下來的命運,與匈奴大軍對戰失敗之後,匈奴大軍會輕易的放棄進攻康居的大好機會嗎,莫說匈奴人,就算是晉軍,恐怕也不會輕易的放棄的吧。
這次晉國的軍隊出動,可是沒有在西域諸國之外的戰場上獲取好處。
貴霜大軍的進攻,肯定是打亂了晉國的一些部署,不過現在,正是晉軍征戰疆場的好機會,趁著康居大軍失敗,若是能夠在攻打康居的過程中占據更多的城池的話,對於晉軍來說肯定是最為有利的。
而康居難免會陷入戰亂之中,這就是戰爭所帶來的壞處,當君主選擇一場交戰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在交戰失敗之後付出相應的代價來,身為君主,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只是在利益的誘惑面前,並非是所有的君主都能夠保持理智的,康居王就是如此。
如果說康居王現在心中沒有諸多的後悔,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初若是與匈奴人和解的話,康居也就不至於說會陷入如今的情景,在對戰晉軍和匈奴大軍入侵的時候,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然而戰爭,沒有那般多的如果,不能從交戰中獲取勝利的話,就意味著會為戰爭付出更多的代價。
晉軍的實力強悍,匈奴大軍的實力也是不容忽視的,當兩支軍隊聯合起來之後,會給康居的子民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呢。
為了對戰匈奴大軍,康居王前後投入了四萬兵力,其中不少是剛剛進入軍中的青壯,這樣的士卒,在戰爭中往往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過康居王也是無可奈何的,雖然康居境內,已經沒有了精銳的軍隊,為了對戰匈奴大軍,康居王也算是豁出去了,但是戰爭的結果,讓康居王大失所望。
原本勝利就要到手,有著晉軍橫插一手之後,康居大軍就註定了會出現失敗的事情。
征戰的四萬大軍,在這次的交鋒中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有著將近三萬名將士,永遠的留在了戰場上,跟隨康居王返回的將士,不過萬餘人,僅僅是憑藉萬餘人,就想要守住康居,其中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過到了這般的境地之後,康居王還能有其他的選擇嗎。
回到康居之後,康居王當即調動國中的子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補充軍力,這等時候,康居王可不會去在乎國中子民有著什麼樣的想法,先將軍中將士的數量補充上來,在面對敵軍進攻的時候,才會有著更多的可能的,連軍中將士的數量都不能得到保證的話,如何能夠抵禦住匈奴和晉軍的聯合進攻呢。
康居王率領大軍征戰失敗的消息在康居境內傳開之後,人心惶惶,康居王率領的將士,可是守護康居的最大希望,然而康居王沒有完成他的豪言壯語,不僅沒能得到勝利,精銳喪失大半,如此情況下,又有著來自敵軍的進犯,康居的形勢,將會是何等的糟糕可想而知。
並非是所有的青壯,都願意在這等時候進入軍中的,他們通過傳來的消息,知道了戰場上的匈奴大軍和晉軍是何等的殘酷,如通過進入軍中的話,就是站在這些敵人的對立面上,需要與這些敵軍交鋒。
想到敵軍的可怕,他們的心中,會有著什麼樣的感觸可想而知。
戰爭對於軍中將士來說就是很大的考驗,不能從戰爭中走出來的話,就意味著會付出性命的代價。
這也是很多將士不願意走進戰場的緣故,如果有生存下去的機會,誰願意選擇死亡呢,至於說口頭上為了康居的穩定,真正的情況是如此嗎。
青壯不願意進入軍中,康居方面採取的是強制性的舉措,直接讓青壯拉入軍中,不管這些青壯有著什麼樣的意向,難道說普通的子民還能夠與君主的命令相違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