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普托前往赤谷城有著鬱悶的經歷是在情理之中的,在於普托臨行之前,貴霜國相阿律齊就曾叮囑於普托,不管是受到什麼樣的委屈,都要暫時忍受下來,現在的忍讓是為了讓貴霜取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如果連這點屈辱都不能承受的話,貴霜以後的形勢會是如何的糟糕呢。
作為貴霜的重要官員,於普托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是故在受到委屈之後,並沒有更多的怨言,要怪的話,只能怪貴霜沒有著對抗晉軍的實力,要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出使晉軍的時候承受這般多的屈辱。
只要貴霜與晉國的關係能夠穩固下來的話,貴霜就能從中得到更多的發展,在貴霜軍中可是有著諸多的利器的,憑藉貴霜匠人的水平,讓這些利器的威力得到提升,還是能夠做到的。
到時候貴霜大軍面對晉軍和安息軍隊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安息與晉國的結盟,對於貴霜來說,的確是形勢比較危急的事情,這並不代表貴霜方面沒有應對的措施了。
晉軍征戰疆場有著強悍的戰鬥力,難道貴霜的軍隊在實力上就會更弱嗎。
有朝一日,貴霜的大軍會在交戰中重新撿起他們的榮耀的。→
在貴霜的使者離去之後,匈奴與康居大軍的交鋒,也在進行著戰鬥前緊鑼密鼓的準備,雙方大軍之間的決戰,與晉軍的推動作用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晉軍對於匈奴的支持,讓匈奴單于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只要晉國這樣的支持能夠繼續下去的話,在對戰康居大軍的時候,匈奴的軍隊獲取勝利就是必然的事情。
匈奴軍中缺少精良的器械,而有著晉軍的支持之後,這方面的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到時候晉軍的支持和匈奴大軍的強悍戰鬥力結合起來之後,豈會是康居的軍隊能夠比擬的。
雖說晉軍在匈奴大軍之後的戰爭中,對於匈奴大軍並沒有給予更多的幫助,但是有著晉軍在器械上的支持,對於匈奴單于來說就足夠了。
再說晉軍的暗中支持,比之什麼都要重要,這就說明晉軍在這等時候,是站在匈奴大軍的一側的,而且晉軍已經答應會前來觀戰。
這樣的觀戰可是不簡單的,若是匈奴大軍能夠在交戰中對康居的大軍形成壓制,晉軍突然出手的話,將會在這場交戰中引起什麼樣的動盪,晉軍將士在戰場上有著何等的戰鬥力,匈奴單于還是比較清楚的,雖說未曾親眼看到晉軍將士在戰場上的風采,有著晉軍擊敗貴霜大軍這樣的事實,就已經足夠了。
康居的軍隊,在實力上有著過人之處,但是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取得勝利,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強悍的貴霜大軍,在遇到晉軍之後,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不用說實力上更加弱的康居軍隊了。
這場交戰自從開始之後,就意味著康居王率領的大軍只能黯然收場,這樣的結果對於康居王來說或許是殘酷的,但這就是戰爭,不能在交鋒中得到勝利,就要為失敗付出代價。
之前想匈奴與晉國瓜分烏孫的時候,為何康居王不敢有著更多的意見和過激的舉動,就是因為晉軍和匈奴大軍對於康居的軍隊會帶來致命的威脅,如果不能在對戰晉軍和匈奴大軍聯合的時候得到勝利的話,康居就會陷入動盪之中。
現如今的形勢何嘗不是如此,這也是康居王派遣使者前往赤谷城與晉軍商談的緣故。
晉軍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太過令人心驚了,無論是康居王還是匈奴單于,若是單獨面對晉國的軍隊,更多的可能是在交戰過後承受失敗所帶來的影響。
晉軍的實力之強悍是超乎想像的,尤其是當晉軍之中利器在戰爭中出現的時候。
正是因為晉軍的到來,讓西域諸國之外的交戰,變了味道,沒有器械的一方,在交戰的時候被壓制是很正常的事情。
騎兵仍舊有著縱橫疆場的實力,只是他們在縱橫疆場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不小心就會為敵軍的步卒所算計,這樣的情況放到以往是很難想像的,步卒在面對騎兵的時候,更多的是畏懼罷了,但是當這些步卒有著足以影響騎兵的器械之後,在戰爭中展現出來的實力就會更加的可怕。
晉軍觀戰,在匈奴單于看來是很好的事情,情況緊急的話,晉軍或許會從中出手,幫助匈奴大軍取得勝利。
但是匈奴右賢王卻是沒有這般認為,晉軍雖說面對貴霜大軍進攻貴山城的事情,軍中的將士並沒有出現更多的折損,相對於貴霜大軍的折損,晉軍損失只能說是微乎其微了。
甚至於赤谷城的大軍沒有進行更多的調動,如果說這種時候晉軍沒有了征戰的實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赤谷城和貴山城在晉軍的經營下,有著很大的發展,而這樣的發展,對於晉軍隨後的征戰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
「單于,屬下懷疑晉國的皇帝是不是有著其他的謀劃。」右賢王語氣沉重的說道。
「右賢王為何會這樣說?」匈奴單于疑惑道:「晉國皇帝已經答應派遣將士前來觀戰,只要我軍能夠在交戰中擊敗康居的軍隊,就能與晉軍一起揮兵進攻康居了。」
「為何晉軍不選擇直接進攻康居王的軍隊呢?」右賢王並沒有回答匈奴單于的問題,反問道。
匈奴單于道:「晉國與康居畢竟是盟友的關係,雙方之間沒有戰事發生,晉軍進攻康居大軍的話,也是需要藉口的。」
「並不是這般的簡單,昔日晉軍與大宛也是盟友的關係,但是在大宛的形勢緊急的時候,晉軍有著什麼樣的舉動呢,什麼所謂的盟友,在利益的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現如今大宛已經完全的落入了晉軍的掌控中。」
「有著晉軍對戰貴霜大軍取得勝利的事情之後,晉軍對於大宛的形勢會有著更好的掌控。」右賢王道:「這就說明晉國皇帝,並沒有想像中那般的簡單,若是有著利益作為驅使的話,晉國的皇帝就會毫不猶豫的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