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呂布想到出征之時五千兵馬而今只剩下三千餘人,狼騎更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臉色又低沉了下來。→
「主公,將士難免陣前亡,狼騎將士跟隨主公征戰沙場也是他們的選擇,屬下懇請主公以後能以安危為重,不要行此險事。」郭嘉拱手道。
一旁的典韋也是深以為然,這次太過兇險,若不是狼騎精銳,為數千敵軍圍困,定然是凶多吉少「還望主公能以安危為重。」
見郭嘉和典韋神色鄭重,呂布笑道:「奉孝和阿韋寬心,本侯以後自會謹慎行事。」
孫策回到軍中,立即派快馬回到的江東,此時周瑜已經整備江東三萬兵馬,為的就是等待著袁術的失敗。
得到袁術在安豐大敗,大軍損失殆盡的消息後,周瑜立即命令韓當為先鋒,進攻廬江郡,命黃蓋領兵一萬前往丹陽,丹陽太守吳景亦是投靠了孫策,吳景本就是吳郡吳縣人,且是孫策的舅舅,見黃蓋領兵前來,直接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內,劉表亦是暗中派遣劉磐率兵五千兵馬奪取廬江。
且說韓當率領五千大軍為先鋒,皖縣、居巢二縣見大軍到來,急忙打開城門,迎接江東軍入內,韓當占據兩縣之後,整頓兵馬等候周瑜大軍到來。→
皖縣和居巢的投靠也在周瑜的預料之內,畢竟袁術已經潰敗,兩縣的兵馬最多不過千餘人,如何抵擋的住大軍的進攻,投靠也在情理之中。
周瑜領兵達到居巢之後,模仿袁術筆跡,寫了一封聖旨,傳到城內,劉勛見到聖旨上的玉璽印記,不疑有他,以為袁術被大軍圍困,帶領五千兵馬出城,為周瑜在途中大敗,劉勛更是被周瑜生擒。
說服劉勛投靠江東之後,周瑜兵不血刃拿下郡治舒縣,自此孫策手中有廬江、吳郡、會稽、豫章、豫章、丹陽,除了九江在袁術的手中之外,揚州已經基本上歸附孫策所有。
劉磐帶領五千大軍來到舒縣,正準備攻打城池,忽然看到城上出現一名青年,此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端的是英俊瀟灑。
「我乃吳侯帳下,如今廬江已為江東所有。」言畢,城上突然豎起了江東的大旗。
劉磐面色微變,沒想到江東的動作這麼快,竟然將廬江占據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本將軍奉聖上之命前來接管廬江,還不快快打開城門。」劉磐大喝道。
周瑜笑道:「某乃吳侯帳下,沒有吳侯的命令不敢撤軍,還望將軍見諒。」
見城上守衛森嚴,且人數眾多,劉磐只好悻悻的領兵回六安。
駐紮在陳留的兗州兵馬,也是出兵占據了汝南、陳國、潁川,袁術的失敗,三郡的守軍面對曹操的大軍,直接投誠,曹軍派兵固守,而後領兵前往沛國、梁國,準備一舉將豫州全境占據。
且說華雄率領兩千騎兵逃出揚州之後,前往沛國,沛國守將見是華雄率領兵馬前來,不疑有他,打開城門迎接華雄進城。
占據沛國之後,華雄向守將言明仲家大軍潰敗之事,城內的官員將領紛紛選擇了投靠華雄。
而後華雄率領兵馬順勢占據了梁國。
就在這時,夏侯惇率領大軍趕到,卻是為華雄所阻。
此時華雄手中聚集梁國和沛國的兵馬倒也有萬人,曹軍一時不能攻克。
華雄心知憑藉梁國和沛國之地不可能長久,於是聽從麾下官員的建議,命人向朝廷送去降書,同時暗中聯絡劉備。
這一場大敗,袁術治下的地盤,被諸侯瓜分,豫州為曹軍和華雄占據,廣陵太守張超見袁術失敗,也是投靠了徐州。
劉表的心情很差,劉磐奪取廬江,被江東搶了先,荊州與江東不和,由來已久,想要從孫策的手中將廬江奪取十分困難,丹陽太守吳景也是投靠了孫策,更為可恨的是麾下的將領到了豫州之後,發現沛國和梁國被華雄的兵馬占據其餘各郡落入了曹軍的手中,這一場大勝,竟然是讓曹操和孫策、劉備占了便宜,而損兵折將最多的荊州,卻是沒占到什麼便宜,連帶著看向孫策、劉備和曹操的目光更加的不善。
華雄的上表的降書,也送到了劉表的手中。
憤怒之下,劉表要揮兵攻打沛國和梁國,卻是被蒯良勸阻。
「異度,荊州軍耗費了頗多錢糧,戰死沙場的將士亦有數萬,孫策卻是偷襲了廬江郡,兗州軍亦是占據了汝南、陳國和潁川。」
蒯良道:「聖上,而今諸侯表面上聽從聖上調遣,實則是各懷心思,華雄麾下有萬人,若是聖上在此時招攬,定然能夠讓華雄感恩戴德,亦是能夠牽制兗州兵馬。」
「可恨的是朕手中沒有足夠的兵馬,否則豈會容諸侯如此猖狂。」劉表咬牙道。
「此時逆賊剛破,聖上威望無人能及,大軍損失慘重,需緩緩圖之,待聖上擁有揚州之地,進而攻占益州,振興漢室指日可待。」蒯良面對當前的局勢也是無可奈何,實力大損之下,想要得到更多的好處是可能了,而荊州軍攻打袁術也是不得不為。
諸侯的動作之快也是超乎了呂布的想像,原本以為諸侯想要占據袁術治下需要費上一番功夫,說不定會與劉表撕破臉。
昔日強橫的袁術,而今手中只有了九江一郡,就算是大軍不進攻九江,也難以長久,以九江一郡,想要養活起數萬兵馬談何容易,可以說袁術已經不足為慮,這也正應了那句兵敗如山倒,若是沒有糧草被燒之事,袁術勝利已經成了定局,可惜的是李斗的一把大火,將袁術所有的希望斷絕了。
逃回壽春之後,袁術沒有忘記李斗之事,當即下令捉拿李斗的家人,他對李斗的家人可謂是恨之入骨,如果沒有李斗的叛變,勝利的就是仲家,糧草被焚燒,仲家大軍潰敗,袁術甚至準備以最殘酷的手段將李斗的族人處死,若是沒有李斗,他就能擊敗聯軍,成就莫大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