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匈奴部落和烏桓部落會對鮮卑人心存憐憫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巴不得看到鮮卑人倒霉呢,這樣的話,他們所在的部落就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任何一個部落想要在草原上得到更大的發展,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草原上生存,最為主要的就是不能去惹怒漢人的官員,得罪漢人官員之後,就算是部落的實力雄厚,難道還能夠與晉軍對抗不成。
遵從漢人官員的命令是必然的,否則的話,只能給部落帶來更多的麻煩。
飛騎的追擊,讓鮮卑大軍更加的混亂了,而飛騎將士的目標很簡單,就是鮮卑大軍的中軍,看眼前的形勢,大有不將鮮卑中軍擊潰誓不罷休的態勢。
兩支軍隊交戰的過程中,如果其中一方取得勝利,而另外一方實力不弱的情況下,敵軍選擇撤退,只是象徵性的進行追擊,讓更多低聚你的將士折損在疆場上即可,但是現在,晉軍正在進行的就是對鮮卑人的追擊和殺戮,至於說鮮卑人會奮起反抗,這樣的事情,晉軍將士還是希望能夠看到的。
從交戰到現在,晉軍將士感覺並不過癮,跟隨在騎兵的身後,他們擊殺敵軍的數量不多,但還有許多的將士並沒有得以擊殺敵軍,同樣是征戰沙場,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功勞比之他人要弱的。→
有了這樣的心態之後,晉軍將士對於這次的築基行動更加的上心了,他們要在追擊的過程中,讓鮮卑人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就算是投降的鮮卑將士,在這種時候也不會有人去收攏,因為在交戰之前,他們並沒有接到降者不殺的命令,這是對戰鮮卑人,並不是對戰漢人的軍隊,就算是這些人投降之後,仍舊是異族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留著這些人也沒有太多的用處,當前晉國已經有著太多敵軍的俘虜幫助建設晉國了,將這些人全部殺死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這樣的屠殺,激發的是鮮卑人逃跑的欲望,至於說沒有活路之後的反抗,則是少數的。
鮮卑人是有血性的民族,而他們的血性,卻是在這樣一場場與晉軍之間的交鋒上被磨平,以至於到了現在對抗晉軍失敗之後,鮮卑的將士竟然在接到命令之後,不敢回頭迎戰敵軍,這等情況的發生,對於一支軍隊而言絕對是極為嚴重的情況。
當軍中將士在對陣敵軍的時候,連基本的反抗都不具備的話,就算是他們以後在對陣敵軍的時候,也會有著逃跑的現象。
現在鮮卑大軍的確已經徹底的喪失了鬥志,他們在這樣的交鋒中,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唯有逃走方才是上策。
飛騎的殺戮,讓保護中軍的鮮卑將士開始出現了逃散的現象,即便是有著主將的命令,他們也不敢在這種時候站出來迎敵,殘酷的戰況,對鮮卑將士來說是很大的刺激,他們是勇猛的鮮卑將士不假,卻是不想就這般倒在敵軍的屠殺下。
見到鮮卑大軍的情況之後,追擊的晉軍將士卻是振奮不已,這場交戰之中,鮮卑大軍已經徹底的失敗了,他們在這場交戰之後將會得到不少的功勞,而擊殺叛亂的鮮卑人,亦是讓軍中的將士感覺到振奮,這樣的心情,是對戰其他諸侯麾下的大軍所沒有的。
當越來越多的鮮卑將士選擇遠離中軍的時候,骨羅度所處的形勢之嚴峻可想而知,他可是鮮卑大軍的統帥,戰爭到了現在,在他的身邊,竟然沒有鮮卑將士的保護,這種情況說出去只可能讓人感覺到奇怪的,就算是鮮卑大軍失敗了,也不至於說出現中軍沒有將士保護的情況。
中軍對於一支軍隊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中軍若在,但均尚且有希望,當中軍潰敗或者是逃亡的話,軍中將士更多會選擇放棄,這在交戰之中也是很常見的情況。
骨羅度回頭看著身後的追擊的飛騎,飛鷹旗在追擊的過程中獵獵作響,讓人不敢直視。
即便是骨羅度不願意承認,他也不得不面對的就是中軍的安全會受到極大的挑戰。
軍中的將士都在撤退之中,誰會在這種時候率領大軍馳援中軍呢,原本骨羅度有著三百名親衛,這些親衛的實力極為強悍,依靠親衛的力量能夠讓骨羅度從戰場上更加容易撤離,但是現在親衛的力量已經折損的差不多了,保護中軍的將士亦是四散而逃。
這場交戰,鮮卑人的失敗已經成為了定局,關鍵是在這場失敗之後,鮮卑大軍能夠保全多少力量,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全部的力量都折損在了將場上的話,鮮卑人想要東山再起,也斷絕了所有的希望。
擺明了呂布率領飛騎的將士不會放任他們離開,同樣的情況放在他們的身上,恐怕也會有這樣的選擇。
鮮卑騎兵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此時的鮮卑騎兵已經遠遠的不如從前,甚至在戰馬的精良程度上,比之飛騎的將士還有著一定的差距,這就是當鮮卑人在草原上的統治逐漸的沒落之後帶來的後果。
戰馬的精良程度上與飛騎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也就造成了在飛騎追擊的過程中,不斷的拉近與鮮卑騎兵的距離。
此時鮮卑中軍的附近,只有百餘名將士,雖說都是騎兵,他們逃走的速度比之鮮卑的步卒要快上很多,但是他們的心中沒有一點安穩,反倒是有些恓惶,一旦為飛騎將士追擊上之後,迎接鮮卑將士的必然是殘酷的局面。
縱然是鮮卑騎兵有著再大的能耐,在這種時候也不敢調轉方向去迎戰飛騎的。
飛騎將手中的彎刀換成了弓箭,在追擊的過程中,不斷的給鮮卑騎兵造成傷害,雙方的箭矢你來我往,鮮卑人擅長騎射,他們在騎射上有著尋常的騎兵難以企及的優勢,從小在馬背上長大,讓他們對於身下的戰馬極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