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歡迎呂布到來的隊伍顯得頗為隆重,而呂布到了州牧府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軍中的將領和冀州的主要官員召集在了一起,暗中有沒有官員違法亂紀,這種事情會有督察府的官員進行負責,他要做的就是讓冀州的官場和軍中穩定下來。
看著城內的文官武將,呂布微微點頭,冀州相對於并州來說官員的數量更多,主要也是因為冀州的地域更加的龐大,想要治理好冀州,就需要更多的官員。
冀州有著不少的人才,這一點上呂布是承認的,不然的話,當初袁紹占據冀州之後,不可能在實力上有著這般快的提升。
當然世家在面對袁紹和面對呂布的時候肯定是有著不同的情感的,他們支持袁紹,能夠從袁紹的手中為家族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支持呂布的話,為家族帶來的說不定是災難了。
在呂布的眼中,功勞就是功勞,錯誤便是錯誤,兩者之間是不會混為一談的,也就是說即便是世家有了再多的功勞,也不能忽視晉國的法紀。
若是因為自身的功勞而忽略了晉國的法紀,下場也是悽慘的,冀州許家便是很好的說明,許攸仗著進獻冀州的功勞,在晉國可是沒少耀武揚威,但是後來的下場呢,事實說明,世家投靠之後,想要獲得穩定的發展,必須要遵守的就是晉國的規矩。
實力龐大的家族,在投靠晉國之後,不敢有出格的舉動,因為他們明白,對抗呂布之後會有著什麼樣的下場。
得到呂布的重用,對於這些家族而言才是最為重要的,一切的前提是這些家族能夠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並不能為了家族的利益而走上了對抗晉國的的道路,世家對於呂布是忌憚的,而呂布何嘗不是如此呢。
世家的強大已經有了數百年,想要改變世家的現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件事情,必須要做的就是讓世家的影響力逐步的下降,唯有如此,方能讓國家真正的穩定下來。
依靠世家的力量,的確能夠讓晉國取得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但是這樣的發展不是呂布想要看到的,他需要的是軍民對於晉國真正的支持,而且這種支持要是發自內心的。
「文遠,當前冀州軍中的情況如何?」呂布將目光投向了張遼,對張遼這些年來在冀州的表現,呂布還是滿意的。→
而今張遼乃是戰神殿位列前邊的將領,在晉國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將領,冀州一戰,讓張遼的名聲更是達到了頂點,冀州軍在對戰江東軍的時候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冀州軍的將領同樣得到了不少的功勞,讓更多的將領展現在天下人的面前。
張遼抱拳道:「聖上,當前冀州軍仍舊保持在三萬人,軍中的將士雖說經過戰事之後折損嚴重,而今已經得到了補充,只要訓練一段時間,仍舊能夠為聖上征戰。」
呂布點頭道:「軍中之事不可有絲毫的懈怠,冀州軍在晉國這次的戰事之中,表現很好,朕希望冀州軍能夠再接再厲,在以後的戰場上取得更加耀眼的戰績,不能為當前的勝利蒙蔽住了雙眼,即將到來軍中將士考核,想必冀州軍的將士已經知道了。」
「臣明白。」張遼抱拳道。
冀州軍的將領取得的戰績,足以讓其他的各州的將士感到羨慕,但是冀州軍在戰場上付出了諸多的努力,現在晉國已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眼前對於冀州軍最為主要的就是即將到來的考核之中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
這次的考核可是呂布發起的,給了各州的軍隊足夠的準備時間,到時候前往長安考核的將士,肯定是龍爭虎鬥,考核的過程越是激烈,就更加說明晉軍將領方面人才的鼎盛。
一直以來,呂布對於軍中的將士都是重視的,在其他諸侯將普通將士不當做一回事的時候,晉軍將士已經可以拿到軍餉,就連普通的士卒也沒有例外,這樣的情況放到以往絕對是難以想像的,普通士卒難道軍餉,可想而知對於國家而言將會造成什麼樣的負擔,但是這樣的規矩,卻是在呂布麾下的大軍之中保持了下來,這也是其他諸侯的將士羨慕晉軍將士的主要原因,放到其他諸侯的大軍之中,校尉以下,一般情況是不會有軍餉的,想要得到軍餉,在軍中都是有著一定地位的將領。
晉軍的制度,為其他諸侯的將士所羨慕,尤其是普通的士卒,在軍中得到軍餉之後,他們能夠補貼家用,但凡是主動進入軍隊的青壯,家中的情況一般情況下不會太好,他們進入軍中,為的就是儘可能的減輕家中的負擔,同時能夠讓家中之人在這樣的亂世之中生活的更好一點。
晉軍將士在這一點上與諸侯的將士有著明顯的區別,正是這樣的區別,讓晉軍將士在對戰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是悍不畏死的一面,無論他們面對的敵人是多麼的強悍,晉國的將士不會退卻,因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只要有著取勝的希望,就不能輕易的放棄。
「丁奉將軍何在啊?朕可是聽說你運送了十萬石米糧返回冀州。」呂布笑道。
占據倭國,讓倭國能夠為晉國所用,其實還是比較重要的舉動的,當初冀州危急的時候,沓氏的水軍在人數上並沒有形成威脅江東軍的力量,所以呂布沒有讓沓氏的水軍出動,而沓氏的水軍更是晉國水軍的種子,不然的話,冀州水軍在對戰江東軍的時候完全失敗的話,晉軍在水軍方面豈不是要重新開始,而當時水軍將領丁奉正在倭國。
往返倭國,其實丁奉也是比較辛苦的,任何一名將領想要取得成功,都是需要付出諸多努力的,若是軍中的將領能夠明白這一點的話,他們在尋常訓練的時候就會更加的用心。
丁奉出列道:「啟稟聖上,當前倭國的情況之間穩定了下來,每年都可給我方提供十萬石以上的米糧,而倭國得到的珍珠等物到了晉國之後也是極為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