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之間這些年明爭暗鬥,必要的防範還是需要的,雖然高定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做出對兩人不利的事情來。
見到朱褒和正昂的架勢,高定不置可否,同樣的事情放到他的身上,也會這般去做,只有讓安全得到保證之後,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否則就只能成為他人的屬下。
三人針對戰場上的情況作出一番布置之後,正昂和朱褒神色間才輕鬆很多。
之前戰場活躍的南部兵馬的斥候大約有百人,對於大軍及時得到前方的情況已經足夠了,為了探查清楚敵軍的情況,出動斥候的人數達到了三百人。
天色尚且還早,南部的大軍卻是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安營紮寨,若是前方真的有敵軍存在的話,就危險了。
高定難以得知長安軍的具體情況,趙雲卻是對於南部的兵馬有了粗略的了解,這與己方斥候在戰場上的努力有著很大的關係,這次為了能夠更多的探查敵軍的消息,飛騎之中更是配備了五個仙鏡,方便斥候對於戰場上的情況有更加細緻的了解。
趙雲得知敵軍斥候數量增加的消息之後,面露冷笑之色,己方有著五百名騎兵,而敵軍的斥候數量肯定沒有達到這等程度。
原本趙雲是打算率領騎兵給敵軍造成更大的襲擾,然而這樣一來,勢必會讓敵軍有更大的防範,襲擾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很大,他在等待著機會,以南部兵馬如今的速度來看,想要進入成都城的範圍,沒有兩日的時間是難以做到的。
斥候如果不能對戰場上的情況有細緻的了解的話,必然會讓軍中的將領更加的謹慎。
劉備是南部兵馬的統帥,然而在以往的戰爭中,劉備始終是處於失敗的一方,這必然會讓劉備在面對長安軍的時候更加的謹慎,劉備的態度雖然不能代表南部兵馬,會對三郡的將領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對於趙雲來說就足夠了。
次日,剛剛行進不過二十里的大軍,就再次停了下來。
劉備見大軍停止下來,心中疑惑,有關戰場上的情況,他並沒有做到詳細的了解,軍中的斥候只是將消息傳遞到了高定等人的手中,將他自動忽略了,當前成都城內只有呂布的三萬多兵馬,正是南部兵馬的機會。
雒縣之前有著上萬名守軍,而呂布派遣大軍接管雒縣,讓雒縣穩定之後,兵力就會騰出來,這些兵馬進入成都城之後,勢必會對接下來的戰爭產生不小的影響。
兵貴神速的道理,劉備自然是明白的。
大帳內,高定的面色有些低沉,己方的斥候再次出現了嚴重的折損,三百名斥候,竟然在短短半日的時間內折損了六十餘人,若是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的話,一日的時間,己方的斥候說不定會損失一半。
騎兵在軍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高定對於騎兵十分的重視,打造一名騎兵,就足以支撐起最低三名步卒,騎兵的力量出現太大的折損,對於他們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通過這次的交鋒,也讓高定認識到了長安軍的騎兵在戰場上的厲害之處,之前對於劉備的話語,他還是有所懷疑的,而今得知戰場上的情況之後,這種懷疑已經消散了很多。
「朱太守,我軍的斥候損失慘重,卻是沒有打探到敵軍的情況。」高定道。
「以本官之見,不妨聽一聽漢中王對於此事的見解,漢中王與長安軍交鋒的時間不短,對於敵軍肯定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附近三十里,並沒有發現敵軍的蹤跡,我軍的斥候卻是出現了嚴重的折損,若是這般下去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大軍的士氣。」朱褒道。
正昂點頭附和,劉備為他們所利用,在關鍵的時刻,聽聽劉備的意見還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三人還是劉備,最為需要的就是在對戰長安軍的時候能夠取得勝利,這也是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因,否則的話,他們不會聯合在一處。
在沒有擊敗長安軍之前,他們的聯盟還是比較穩固的。
「主公,高定、朱褒和正昂在帳外求見。」孫乾神色間滿是不屑的說道,三人南部郡縣的太守,仍舊是益州的官員,而劉備可是益州牧、漢中王。
尋常的時候,三人對於劉備沒有足夠的尊敬,到了戰事緊急的時候,卻是想到了劉備,讓孫乾有些不滿。
劉備搖頭道:「當前最為主要的就是擊敗長安軍,只要能夠將呂布從成都城內趕出去,即使三人對於本王沒有足夠的尊敬,也無關大礙。」
漢室的衰弱,諸侯的擁兵自重,讓漢室的尊嚴一再遭受挑釁,到而今手中擁兵的太守,都已經不將漢室放在眼中,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劉備一直是以漢室宗親自居,自然想要大漢能夠繼續繁榮下去,數百年的大漢基業,不能就這般毀去。
三人進入帳內,表現的倒是比較恭敬,劉備在益州的名望,讓他們不得不重視。
高定拱手道:「漢中王,我軍的斥候今日折損了六十餘人,加上昨日的折損,斥候已經損失了百人,卻是沒有探查到敵軍的蹤跡。」
劉備聞言露出恍然之色,怪不得大軍突然停止了前行,原來是這方面出了問題,斥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沒有斥候及時傳來戰場上準確的消息,大軍將難以做出應對,大軍停止前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未曾發現敵軍的蹤跡?」劉備疑惑道。
「正是。」高定道。
「如此說來,莫非敵軍並沒有出動?」劉備面露沉思之色,從傳來的消息看,成都城內有三萬餘長安軍,剛剛得到成都城之後,呂布肯定不會擅自出動,而是以安穩成都城為主。
「以本王看來,定然是城內的大軍沒有出動,只是敵軍的斥候在戰場上打探消息罷了。」劉備道。
「但此處距離成都城尚且有八十里的距離,敵軍的斥候竟敢這般的猖狂?」朱褒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