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優,諸侯聯軍勢大,且雒陽城內人心不穩,聽說諸侯聯軍來了,很多大臣暗地裡便不老實了,再加上諸侯中有呂布這等猛將,汜水關被破只是時日長短之事,希望李肅能夠勸降呂布吧。」董卓嘆道。
雖然華雄大勝了一場,但董卓依舊有些不看好當前的形勢。
面對故人李肅,呂布神色輕鬆的笑道:「偉恭莫非是來勸降的?還是董卓又許下了什麼高官厚祿?」
李肅啞然,擺擺手道:「今日不談其他,敘舊耳,敘舊耳!」
「如此甚好,他鄉遇故知,乃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惜軍中無好酒啊。」
「將軍有此心,肅倍感榮幸。」李肅心中一暖,他鄉遇故知,在雒陽,或許他就只認識呂布這麼一個故人了吧。
酒過三巡。
「偉恭,我觀你在董卓老賊手下混的也不怎麼樣,不如來我這,董卓老賊勢必不能長久,難道偉恭要與董卓陪葬嗎?」呂布趁機勸道。
李肅神情一滯,他在董卓帳下混的並不如意,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更別提高官厚祿了,再加上李儒在董卓心中的地位,想要有一番作為,絞盡腦汁謀劃了一場夜襲,功勞卻是落在了華雄的頭上,這讓他很是失落。
「偉恭,那董卓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一旦諸侯攻破雒陽,你想過以後嗎?」
李肅沉思片刻喟然嘆道:「奉先,肅雖說不是飽讀聖賢書,卻也不會做背主之徒。」
見事情有戲,呂布笑道:「偉恭啊,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息,忠臣擇主而伺,豈有背叛一說,那董卓不識貨,誤了偉恭啊,據說華雄夜襲諸侯出自偉恭之手,不知相國可有封賞?」
「奉先,不要說了。」李肅面色有些難看。
「并州軍的大門始終為偉恭敞開。」呂布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多謝奉先。」李肅心中有些猶豫,跟隨呂布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呂布手下武將雖多,卻缺少謀士,自己正好能夠大展身手,可如此一來,卻是遠離了朝廷,平白喪失了很多機會。
「偉恭,向你打聽一個人。」呂布很隨意的問道。
「奉先但說無妨。」暢聊一番之後,李肅感覺鬱悶的心情也通暢了一些,畢竟還有一個老鄉看重自己,也算是一條退路,就算是董卓敗北,未嘗沒有活路。
「聽說董卓手下有一人,名為賈詡,可有此人?」呂布目光灼灼的盯著李肅問道。
「賈詡?」李肅捋了捋鬍鬚「莫非奉先說的是賈文和?」
「對,就是他。」呂布驚喜道,沒想到隨口一問,真的問到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賈詡的下落。
「奉先知道此人?」李肅疑問道,若不是一次和賈詡交談,他也不會知道董卓帳下有這麼一號人物。
「如雷貫耳,偉恭如何看待此人?」呂布顯得有些急不可耐。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肅不如也,名士閻忠曾言賈詡有張良陳平之謀,其為人低調,如今在張濟將軍手下做幕僚,並不為人所知。」李肅道。
「偉恭不必自謙。」呂布笑道:「不知可否為我引薦?」
「這恐怕不容易吧?」李肅為難道:「實不相瞞,相國已有回軍雒陽之心,賈文和肯定也會隨軍而回,而奉先在聯軍之中,多有不便。」
「偉恭啊,我仰慕此人已久,請偉恭務必成全啊。」呂布頓時不幹了,打仗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有了謀士出謀劃策,一場戰鬥勝利的勝算會增加很多,賈詡乃是謀士中的翹楚,若是得到,對於并州軍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這時代,沒有之謀是不行的,讓呂布打仗練兵,他不會腿軟,說到發展地方、治理百姓,就傻眼了。
「好,若是賈先生允許,我會命人告知奉先。」李肅言畢,告辭離去。
雖然李肅表面上沒有答應,呂布還是看出了他內心的動搖,能在歷史上出現的人物,肯定有過人之處,自己手下正缺少人才,有李肅,也是不錯的。
接連三日的攻關,聯軍雖然損失比較大,董軍也不好受,董卓部下的主力是涼州兵馬,最喜歡的是戰場上的衝鋒而不是守城,之前雒陽城的守軍疏於訓練,投到戰場上作用不是很大,用到守城都有些勉強。
「文優啊,我軍士氣低落,汜水關恐怕是守不住了。」董卓嘆道,好不容易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沒想到落個如此下場。
「相國不必灰心,雒陽距離涼州遙遠,糧草兵馬運輸不便,不若引兵回雒陽,遷帝於長安,據關而觀天下變,方為上策。」李儒建議道。
實際上他也是看穿了董卓的心思,雒陽雖然說是好地方,在董卓的心中肯定比不上涼州,且諸侯一旦圍住雒陽周邊,離開雒陽更難。
「遷都?朝中大臣會同意?聖上會同意?」董卓疑問道。
李儒微微一笑,他沒想到霸道的岳父還會考慮朝中大臣和皇帝的想法「近日雒陽街市有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想『西頭一個漢』,是應了高祖興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是應光武旺於東都雒陽,現在也是傳了一十二帝;天運合回,相國遷都於長安,方可無難啊。」
「想必朝中官員定能體會大人的良苦用心。」
董卓聞言大喜「文優之言深得我心,待本相回雒陽之後,立即商討遷都長安之事。」
是夜,董卓引華雄等一干將領星夜趕回雒陽,商議遷都之事,汜水關內僅留萬餘兵馬,且多是新投靠的南北軍。
連續三日的攻關戰鬥,呂布手下折損的兵馬將近一千人,其餘諸侯也是損失頗大,私底下對袁紹頗有怨言,無他,這袁氏二兄弟除了第一日攻城時出了力之外,其餘時間儘是在耍滑頭,出兵人數少,將士不用命,本來就是袁紹因為袁隗遇害怒而興兵,沒想到自家卻在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