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初識愁滋味 (四)

  .胤禛緩緩搖搖頭,道:「若是皇阿瑪的意思,只怕明珠這回要翻船了。」

  戴鐸道:「奴才猜測,動手之日不遠矣。而且奴才幾乎可以斷定,這一份參奏的摺子,必是由郭琇上呈天聽。」

  胤禛道:「倒是很有意思,郭琇此人,堪比東漢強項令董宣,最最剛直,由他參奏,果然合適。這怕也是皇阿瑪,高士其,徐乾學商量之後的主意。估計連參奏的底稿都是事先進呈皇阿瑪御覽改定的。」

  戴鐸道:「四爺說的是。不過,奴才真看不上徐乾學,他算的上是讀書人中的敗類了。以前亦算是依附明珠爬上來的,要不是明珠,他現在哪裡能有這紅頂子?此番又把明珠踩在腳下,偽善。」

  胤禛笑道:「戴先生不必介懷,你以為聖明如皇阿瑪,難道看不穿這些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如果不是皇阿瑪有心抬舉他,就算有明珠幫忙,他怎麼可能數年之間升至左都御史,入值上書房?他雖然品行有差,但皇阿瑪依仗的是他在士林中的名望。抬舉他只怕就是為了要再摻一把沙子,壓制明珠,以徐乾學的心性,早就不買明珠的帳了,這回當然會落井下石。」

  戴鐸苦笑一聲,道:「讓四爺見笑了,看來戴鐸還是有些書生意氣。」

  胤禛道:「那索額圖呢?戴先生為何認為皇阿瑪也對對付他?」

  戴鐸道:「索額圖?四爺是在考較戴鐸了。索相自從上次被罷黜之後,雖然起復,卻被革去了領侍衛內大臣的職銜,皇上明擺著不相信索相了。而且年初皇上嚴責群臣,諭曰:諸臣工,惟知早出署衙,偷安自便,三五成群,互相交結,同年門生,相為援引傾陷。商謀私事,徇庇同黨,圖取財賂,作弊營私,種種情狀,久已確知。」

  胤禛撫掌贊道:「戴先生端得好記性,居然能在舉手之間就背誦出來。」

  戴鐸連忙拱手道:「四爺取笑戴鐸了。皇上透露的信息很明確,『圖財』自然指得是明珠,而『商謀私事』,索相恐怕首當其衝了。」

  胤禛道:「因此,皇阿瑪自今年伊始就指派索額圖遠赴尼布楚與羅剎國議定邊界,此舉,當動的就是要他遠離朝堂的腦筋?」

  戴鐸道:「正是,四爺其實有一點隱忍未說,皇上更是要索相遠離太子,皇上要保太子之心可以洞鑒矣。這也就是皇上為何到現在為止,不肯冊封佟貴妃為後的原因。」

  胤禛笑笑,道:「戴先生,終於回到正題上了,說了這一大篇,我都快被你繞暈了。」

  戴鐸道:「四爺,試想,太子幼年喪母,皇上現在春秋鼎盛,佟貴妃又正得聖眷,朝野之間早就視佟貴妃為皇后的不二人選。戴鐸斗膽,敢問四爺年中佟娘娘生辰之時,所受賀禮情形如何?」

  胤禛答道:「幾乎滿朝文武都有賀禮供上,外省官佐也大都有所孝敬。」

  戴鐸又問道:「那敢問四爺,您平時感覺朝臣,太監對您如何?」

  胤禛笑笑道:「沾了皇額娘的光,對我都客氣的緊。」

  戴鐸道:「這就是了,有一而及二。如果佟貴妃封后,四爺您就更炙手可熱。在別人眼中,太子現在可依靠的,無非皇上的聖心和索額圖的勢力。戴鐸看到的,想必那些大臣也都一清二楚,索額圖一旦倒台,皇上也被吹點枕頭風,四爺,您可就是熱灶了。戴鐸再問一句:太子現在待您如何?」

  胤禛道:「不冷不熱吧,嘴上總說我算是他的人,但是我也明白,出事的時候靠不上這位甩手掌柜。」

  戴鐸道:「這就是了,現在皇上是極力維護著太子的儲君地位,但是面對四爺的咄咄相逼,太子難道沒有想法?」

  胤禛分辯道:「我何曾逼過太子?也從不曾有過這個心思。」

  戴鐸哂笑道:「四爺,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四爺而死啊。四爺這幾年,功勞不斷,樁樁件件,都搶在太子前面,功高鎮主啊,饒是皇上,也不得不壓著些四爺,否則,以四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加上佟貴妃的身份,封個郡王都不為過。」

  胤禛不由笑將出來:「大清有制,十四歲才的封爵,我和三阿哥已經是異數了,哪裡還敢有什麼奢望。」

  戴鐸正顏道:「四爺,皇上上個月有明旨,宗室子弟中有才賦異稟或功勳卓著者,不論年齡,概授爵位。四爺,皇上也為了您開了條路啊。」

  胤禛道:「總之我心若止水,只是想著別給皇阿瑪丟人就成,爵位於我,不過若明鏡塵埃罷了。」

  戴鐸笑道:「四爺這話,奴才認為頗為精當,如今之勢,紛繁複雜,這種心態,當是最佳處事之道,四爺不妨也讓皇上知道。皇上自會更加高看四爺一眼,對於佟貴妃的封后情勢,倒也不失為一種助力。」

  胤禛微笑道:「如此說來,我皇額娘的名位倒似掌握在我手中一般。」

  說罷,與戴鐸相視一笑。

  這次與戴鐸之間的對話發生之後不久,果不如其然,郭琇昂然上奏,彈劾明珠、余國柱「植黨類以樹私,竊威福以惑眾」,列舉罪行八款,包括假託聖旨收買人心、廣結黨羽、買官賣官、收受賄賂、控制言路等。康熙大怒,當即下令革去明珠所有差事,革去明珠一黨之中勒德洪的大學士銜,余國柱也被革職部議。

  這段時間之內,胤禛也多次在的窗課之中,將自己與文覺大師的互和之詩進呈康熙,如:「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漸鳴,不辯江天色,惟聞鐘磬聲。」佛家意味甚濃,以此表白自己崇尚恬靜之意,康熙也每次都有批示,均是一個「好」字。胤禛不由得感嘆,生在帝王之家,父子兄弟之間猜忌之深,實在令人寒心。

  不過,也有讓胤禛欣喜的消息傳來,年羹堯無意之間為胤禛尋得了一位賢才,而且此人的到來也是胤禛絕沒有料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