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父子兄弟 (十三)

  康熙五十四年臘月,康熙親往遵化拜謁孝陵並暫安奉殿,攜禮部尚書王掞、工部尚書王顓齡、內務府總管馬齊、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禎等五人同行隨扈。近些年來,國事雖不紛擾,一個儲位卻令康熙殫精竭慮,詣陵次數少之又少,便來了也只往先帝並太皇太后處告祭,並不巡幸至自己陵寢處,自王頊齡任工部尚書以來,今次還是首遭。

  康熙所定萬年吉地,位於京西遵化縣境,附順治帝孝陵之東,依山勢以次建造。康熙十三年仁孝皇后崩逝,陵址已勘定於昌瑞山東麓,按理便應依典制營建帝陵,然時逢三藩造逆,軍需浩繁,民力維艱,陵寢修建之工一度擱置,只有地宮先行修建,用以奉安皇后。其後隨著孝昭、孝懿兩後奉安,三十四年間,陵寢也都逐步增建完備,倍具恢弘之象。[]

  陵寢所在,山勢遼闊坦蕩又夾流間錯,群山環抱,錦屏翠障,意象雍容。身後所依,乃是順治初年所定名的昌瑞山,主峰山麓處正是孝陵,康熙陵寢便隨在東面側峰上。昌瑞山背北朝南,引燕山余脈,諸吉咸備,前有朝山金星山,端拱朝揖,立於牌樓門前,仍可一眼見出兩側重巒疊嶂的山勢,地出西北,勢盡東南,左輔右弼,將這一爿遼闊坦蕩之處環擁拱衛起來。松柏鬱郁蔥蘢,掩映著或磚或玉,金瓦紅牆的牌樓、宮殿,清風過處,益發顯得山氣之肅穆尤重。

  皇帝駕幸,陵內關防自然好生整飭了一番,縱然是在此處,也並不乏天子儀仗,前呼後擁,蔚為壯觀,神道也就做了陛道,君臣一行前行不多時,沖入眼帘的便是四幢漢白玉望柱,攜雲鐫龍,沖天之勢,赫奕章灼。望柱環繞著中央一座方形台基,兩側各有一方正待打磨的大石額,康熙望著已初具祥雲、瑞獸紋樣的碑額,問身側人道:「這個是比照孝陵的聖德神功碑造的?」王頊齡跟進兩步,躬身回道,「孝陵碑高有三丈余,此處的按工部所定,碑身主材高為兩丈,總高不及孝陵。」康熙不置可否,王頊齡略一想,約莫猜到康熙所想,隨即補道,「按制,大碑亭同陵寢一同修建,碑刻則由嗣君恭立,大行皇帝身前不立,其所造樣式,鐫刻文樣等,一體依陵寢規制,附從孝陵,並無僭越之處。碑身主材尚未到,因而此處只是半工模樣。」

  康熙點了點頭,隨意吩咐了聲「記檔」,便轉而繞著台基踱了一圈,抬目遠望,只見重樓巍峨,建制基本與孝陵相同,遂一指四周,問道,「朕看,此處差不多也可以完工了罷?」「裡邊多處皆已告竣,只餘部分還待增補修葺。大碑亭在外是最要緊的一處,現下鑿磨的乃是碑額,只待到碑身主材運到,同那邊的碑座嵌合在一起,外修罩亭,神道軸線一道的外部工程便可告竣。」王頊齡一壁答著,一壁令其餘兩個陵寢官員頭前帶路,引著聖駕沿五孔橋登級而上,又仔細奏道,「皇上春秋鼎盛,這陵上的工程自不須急迫趕工,臣的意思,各處多加完備,不須糜費銀項,仍可格外做精細些……」

  五孔橋以漢白玉為主材修建,稍偏於大碑亭左側,正對前方牌樓門,依山勢蜿蜒而上,始終位於地勢中線之上,步換景移,乃是與尋常帝陵不同處。康熙立於橋端高點,視線可仰觀昌瑞山形勝,平視可與遠處牌樓門正齊,康熙一手扶上漢白玉石欄,遠望了一刻,方回頭掃一眼諸臣,笑道,「朕看了修的不錯」,又轉對王頊齡道,「朕記得,原先工部說,修孝陵的五孔橋甬道,只花了一千五百兩,這堂官做的也忒摳了些。陵寢之事干係重大,寧使價值寬餘些,務令永遠堅固為善。雖然當年是國力艱難了點,也不須如此,相比如今,你的差使倒是好做些?」

  胤禎一直隨在一旁,好容易得了個話縫兒,便緊著插了進來,「孝陵初建之時,工期緊迫,那時候工部不得已拆了些北海宮殿的磚石、棟樑填做孝陵工料,料都是好料,所費自然不多。待到後頭真正修葺起來,找些舊存磚石充用,耗費是少了,卻不頂事。可見銀錢上還是省不得的,早日完工豈不更好?」這幾日隨扈,他很是費了番功夫討得皇父歡心,父子間相處久了,彼此的脾性也便摸得透了些。

  王頊齡略有尷尬,斟酌了一番言辭,回道,「皇上的意思,臣等知道。皇上曾有明旨給工部,孝陵之工,不得以節省之故草率修理,這些年戶部充裕,臣的差使自然沒有為難之處,更不敢有所輕忽,凡各處有應支之項,臣自當報戶部對銷,如今主體工程基本告竣,也不需多耗國帑了。臣的意思是,我朝陵寢營建章法,自當依孝陵為範式,只是起先沿襲前明之處甚多,臣等以為仍有更改餘地,且國初典制尚需逐一完備,皇上德澤有年,陵寢規制上,便可容臣等再做詳堪增補,以為後世成例,只是……仍需時日。」

  「怎麼?」康熙似乎沒怎麼聽明白王頊齡所言,只是笑笑道,「朕如今也是躁性的很,凡事都急於看個樣子,你們該怎麼辦怎麼辦罷。走,前頭看看去。」說罷,背了手緩步前行。後頭剩下作難的王頊齡,一眾人等跟了上去,馬齊望見王頊齡遞來求助的神色,一時會意,遂跟上兩步到了康熙身側,小聲奏道,「回主子,奴才也是這個意思,這並不是面兒上銀錢的干係,恐怕時日也趕不得。而今典章朝制,較康熙初年修的會典都多有變動,陵寢之制,也當一體成例。」

  聽康熙「嗯」了一聲,馬齊對著前頭的牌樓門一示意,繼而道,「況天室,非壯麗無以重威,精細方顯完備,原本的龍鳳門只有三門,奴才等將之改做牌樓門,加高增廣,做五門進出,其勢更為彰顯。如此處工程還有多處,營造司和屯田司各有督工的地方,也都循著這個意思來辦差,經年如此,一時改過來怕也有不便。奴才同王頊齡算過,待到各處都營建完畢,大約還須一二年的功夫。所以,還是得請主子允准……」他如今擔著內務府總管的差,不論今時當日,為陵寢規制之事,他與王頊齡都多有相商,此刻自然沒有理由置身事外。王頊齡說的固然在理,但終歸礙著十四阿哥不便相駁,馬齊久侍御前的人,句句說在康熙心坎上,對胤禎也沒那許多顧忌,話說的也更直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