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喜訊 (二)

  .雖如此,索額圖此時也別無他法,只能跪地謝罪道:「皇上,奴才以前愚鈍,未料到養癰遺患,以為只要朝廷肯善待吳逆,他也會信守諾言,甘心守我西南屏藩,然皇上聖明燭照,早已看出吳逆狼子野心,斷然撤藩,這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局面。奴才愧為上書房大臣,卻未能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奴才請求皇上重重治罪,以為後來人效尤。」

  明珠冷眼瞧著,心道:「索老三,你既不仁,我也不義,這一回你可怪不得明某人。」偷眼窺測康熙的反應,本期望從康熙的臉上看到些風雨欲來的意思,好借這個機會讓索額圖永世翻身不得。然而,讓他頗有些失望的是,康熙還是一副淡淡的笑容,仿佛未曾發生過什麼似的。

  朝臣們一片鴉雀無聲,兩個上書房大臣,一個是權傾當朝的國丈,一等公爵,太子的叔外公(索額圖是三朝元老索尼之子,而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侄女成為康熙的首位皇后孝誠仁皇后,太子的母親。因為皇后難產而死,康熙又分外敬重這位皇后,在太后太后的推動之下,胤礽兩歲之時得以被立為儲君,太子幼年失恃,也要依靠索額圖的勢力,所以私下裡尊稱其為外公),另一個是當紅的天子近臣,大阿哥的舅舅,哪一個他們都惹不起,可偏偏這二位是死對頭,表面看上去和和氣氣,轉過身就在算計對方。雙方都在朝廷內黨羽眾多,徒子徒孫更是枝繁葉茂。

  早就從旁的地方聽說了索明兩黨之爭,但是今日卻是實實在在見識了一番。從前胤禛無法理解,為什麼兩派之間爭鬥如此激烈,而康熙卻似無動於衷,只是高高作壁上觀,此時胤禛卻慢慢有了感悟,這也是所謂的帝王心術。

  大臣們如果都抱成團,那做皇帝的可就如坐針氈。有道是仆強主弱。所以,胤禛認為目前的局面即便不是康熙有意為之,起碼也是他樂見其成的。讓臣子之間有些矛盾,形成均勢,皇帝就可以從中漁利,甚至可以利用這種矛盾為自己服務。必要的時候,黨爭更可以作為處置臣子的絕好藉口。胤禛看著朝堂上發生的這一切,心中只有一句話:「康熙之帝王心得實在卓絕。」

  康熙看著下面的一片凝重,輕笑一聲,道:「索額圖,起來吧。上次你說三藩不該撤,因為沒有叛逆實跡,朕卻堅持吳三桂他種種行跡,雖無實據,卻有圖謀之意,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豈容枕側他人酣睡?當時朕與你君臣兩人各說各的方略,現在想來,也很有意思。」

  索額圖哪裡還敢起來,不斷地磕頭道:「奴才該死。」

  康熙此時竟然走下御座,伸手將索額圖扶起,完全是一副春風和煦的面容,道:「朕沒有怪罪你的意思。當時也是和上書房幾位大臣廷議,是朕要你們說出對撤藩的看法的。不過,你為上書房重臣,應當未雨綢繆,以為君父分憂,只是你眼界不明,以致諫議不當,現在事實證明,你說錯了,朕說對了,朕免不得也要稍做懲戒。」

  說到這裡,康熙停了一下,看到索額圖一臉的緊張,「撲哧」一笑,道:「這樣吧,就罰你輸捐五百兩銀子,為朕在宮中擺一場慶賀堂會,請今日在場的所有官員們都去聽戲,如何?」

  聽到這裡,索額圖心中長噓了一口氣,而納蘭明珠卻是失望不已。滿朝臣子也開始輕鬆了起來,整個場面頓時活泛了許多。

  康熙轉向群臣道:「爾等對適才兩位上書房大臣關於雲南設府置縣,抑或是設置流官的建議有何看法?」

  這時,另一位一品大員出班,這人胤禛倒是認識,就是南書房的總師傅熊賜履,已是五十多歲的樣子,著仙鶴補服,頂戴上一根翠森森的單眼花翎,瞧著白淨臉龐,瘦削的顴骨,唇上的髭鬚也有些花白,只是眼睛仍舊晶亮,跨前一步道:「皇上,臣以為安撫雲南的前提,吳三桂已經為皇上預備妥當。」

  「唔?怎麼說?」康熙有些驚訝,問道。

  「雲南久在吳逆治下,吳三桂為了謀逆,這些年做了頗多準備,積累資源軍備,以期與朝廷對抗,而這些都來自於對雲南境內的橫徵暴斂,萬民積怨已深。我王師征討之日,就是解救萬民於水火之時,皇上討伐吳逆,正是民意所向,豈有不簞食壺漿以迎之理?此乃其一。」

  康熙笑道:「好你個熊賜履,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朕倒真想聽聽你的其二其三,說下去。」

  熊賜履略一躬身,接著道:「此為天時,要雲南安,尚需地利人和。有此三樣,即便匪患,也不過是瘡癤之患,不足慮也。正如索額圖,明珠兩位大人所言,雲南地處西南,環境複雜,且瘴氣叢生,如果無地利之便,即便朝廷以後剿匪,軍隊也很難占得先機。臣以為可以雙管齊下,築路開山,以通地利,以徭代稅,朝廷賑濟,以安民心。如此,皇上可得雲南全境安。」

  康熙讚許地點點頭,道:「甚妙,不愧為老城謀國之言。不過,朕之所想不只如此,待拿下雲南城,朕要下恩旨免除雲南全省三年的錢糧,讓那裡的百姓休養生息。對於參與築路或開山的工役,著當地的官府,除了多加給與工餉以外,另外恩免兩年的錢糧。朝廷在道路可達之地,設置府縣,三年一任,由吏部挑選能吏赴任,到期回京加兩級候選,遇缺先補。邊遠之地,分封土司,設置流官以共管,諸位臣工,爾等以為如何?」

  所有朝臣,一起拜倒,心悅誠服呼道:「吾皇聖明!」

  胤禛也在心中為康熙的德政感佩不已:為君主者,能夠時時將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中。康熙的作為,確可擔的起一代名君的評語。

  此一議,康熙在表面上採取了熊賜履的部分說法,但是加恩更重,顯出帝王的慈悲,更重要的是,他的一言一行說明,他才是聖慮周詳。

  接著就是例行的論功行賞,幾個大了勝仗的官員每個都賜了黃馬褂,加官晉爵不等。

  一場朝會,就這樣結束了。幾個時辰之中,數位朝廷大員輪流粉墨登場,你來我往好不熱鬧,讓胤禛看了一幕精彩的演出。胤禛第一次意識到,政治決不是如自己最初所想的那麼簡單。有時候,表面的祥和之下掩藏的反倒是爾虞我詐,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