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千字文
一節課很快就已結束。
但百家姓所造成的影響力,卻是轟動了國內。
「今天真是大開眼界,大開眼界呀。」
「沒想到,一個姓氏裡面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受教了。」
「佩服孔教授,更佩服黃一凡先生,若是沒有你們,恐怕以後碰到一些姓氏的時候,說不定就得丟人了。」
「強烈建議講李姓,李姓才是全國最大的姓呀。」
「同求講張姓,弓長張的張。」
「王姓表示不服,期待孔教授講解王姓。」
電視永遠是受眾最廣的一個媒介之一,此前雖然百家姓編輯成冊,已經發布了出去。但當時購買百家姓的讀者大都是一些學生,或者一些學生的家長,而且大都還是低年級的家長。可是,央視百家講壇一出,百家姓卻是成為了全國所有人討論的話題。
「陳姓在此,有誰和我同宗的。」
「全國尋找楊氏後人,已組建TT群,貼吧。」
「兄弟,找同宗姓氏不能只看姓,還要看氏。孔教授可是講了,姓是大姓,就像李姓一樣,幾乎有1億多人,1億多人你怎麼去分,你怎麼去找。若是要找同宗,只能找氏譜。因為氏雖然是小姓,但氏卻是父系氏譜,介紹最為完整,也最為有說明力。」
「難怪,我說村子裡面只有氏族譜,並沒有姓譜。原來按姓是不太可能統計的出來,但按氏來統計的話,這倒方便了許多。可惜,現在我們姓氏已經合為一體。姓就是姓,氏也是姓,普通名眾也不知道姓與氏有這麼多聯繫。」
「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畢竟此前雖然有氏,但氏卻是階級的產物。我們現在是民主社會,如果還弄這樣的一個氏,雖然看起來更為的拉風。但是,如孔教授所說,相對于氏而言,普通人是沒有氏的,只有姓。難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豈不是賤民?」
「這倒是,期待孔教授下一期百家講壇。」
「同期待。」
……
「來來來,孔教授,敬你一杯。」
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負責人趙之文端著酒杯向孔書俊說道:「說起來有一些尷尬,若不是你這一期百家講壇,我都還不知道我們老趙家的趙是出自哪呢。」
「趙導說族了,姓氏文學本來就相對冷門,也沒有太多的人去研究。而哪怕有研究,也沒有推向大眾,沒有人進行科譜,我們不知道也正常。別說是你,在沒有研究姓氏文化的時候,我連我孔姓的來源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並沒有太深入的研究。」
「不管怎麼說,孔教授,這一杯敬你。你這一期節目,你可是差一點打破了黃教授當時講三國時的收視。不過,雖然這一次沒有打破,但我相信,你只要再講幾期,打破百家講壇收視記錄是肯定的。」
趙之文可謂是心情大好。至黃一凡登上百家講壇之後,百家講壇一炮而火。不過,雖然百家講壇被黃一凡帶火了,可是,百家講壇在黃一凡離開之後,收視率卻一直沒怎麼提高。趙之文當然知道,黃一凡的三國實在是講出了一個高度。而且黃一凡又是百家講壇的代表人物,其他講師當真很難超過黃一凡。沒想到,在一期所謂的百家姓之後,收視卻是隱隱約有超過黃一凡的跡象。
這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趙導,你這一說,我想,你該敬的人不是我,你最應該敬的人一凡小友,如果不是一凡小友的百家姓,我根本就不可能再登上百家講壇。」
「說的是。」
趙之文點頭。
不管是此前的百家講壇,還是現在的百家姓節目,其實一切最為重要的還是黃一凡。
沒有黃一凡,就沒有現在的百家講壇。
沒有黃一凡,更不可能有現在的百家講壇之百家姓。
而若百家講壇不講百家姓,恐怕,這收視率還得繼續保持個不溫不火之狀。
雖是如此,但趙之文也是個妙人,在佩服了一翻黃一凡之後,趙之文也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沒有孔教授您的解讀,恐怕我們也不知道百家姓有如此出色。不管怎麼說,黃教授自然是天縱其才,但孔教授您對百家姓的精彩解讀也是相當的重要。」
這翻話可謂是說的相當漂亮。即稱讚了黃一凡,同樣又給孔書俊帶了一個高帽。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孔書俊卻是搖了搖頭,說道:「趙導,你說笑了,真要說的話,我只不過是一個古文翻譯者。如果這一期節目不是我,而是換一個教授,甚至換一位中文系的研究生,恐怕,他的研究也能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趙導,不知道你是否相信。可能十年過去,我在百家講壇所講的課再也不會有人記住。但是,十年之後,百家姓卻足於家喻戶曉,成為傳世經典。」
說完,孔書俊卻是長嘆了一聲。
幾年之前他就知道黃一凡天縱奇才,不在他之下。
不過當時雖然這麼認為,但也認為黃一凡與自己水平差不多,只不過大家研究的方向不一樣。或者,哪怕孔書俊認為黃一凡比他厲害,但兩人的距離也並不明顯。
可是,僅僅只是過了幾年,當孔書俊再看黃一凡時,他卻不由得生起了一絲仰望。
的確是仰望。
孔書俊知道,此時的黃一凡卻是撤底的拉開了與自己的距離。
不過,孔書俊一點兒也沒有嫉妒,更沒有不高興,反而孔書俊卻是露出了無比期待的笑容:他相信,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年,不,10年之後,黃一凡必將成為諸子先師中的一位。
只是,孔書俊又哪裡知道,黃一凡又哪裡需要10年呢?
此時的黃一凡,在寫完百家姓之後,再一次寫起了另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同樣是只有1000字。
說起這部作品的出現,還有一個很不錯的故事。當時梁武帝時期,天下太平,梁武帝便很希望在天下太平的時候人們能多讀一些書。只是當時並沒有一本適合啟蒙的作品,所以當時認識字的也少。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字,梁武帝便令一位文學侍衛從晉代書法名家手跡中拓下了1000字,每一個字一張紙,然後一字一字的教學。
可是這樣的教學太過於雜亂,幼兒少年的學習效果非常差。梁武帝就尋思,如果將這1000個雜亂無章的字組合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於是,他召來了自己非常信賴的文學大家「周興嗣」講了自己的想法,周興嗣接到任務回到家,苦思冥想了一夜,一夜白髮,但終於將這1000字組成了一篇內涵無比豐富的四言韻書。而這一部四言韻書,便叫做《千字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