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德爾福電池
電池行業,可以說是未來幾十年,全球最重要的行業之一,重要性之大,絲毫不低於晶片,甚至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是環境問題,在陳志文穿越之前的21世紀,全球變暖已經發揮著異常影響的作用。
只要是80後的內地人其實都能感覺到,比如長江流域附近,小時候的河裡很多都是能走人的,冬天也非常冷,而到了21世紀,冬天基本上也就沒多少冰了,甚至零下的溫度,一個冬天可能也就那幾天,且還是凌晨時間段。而夏天麼,則是越來越熱,特別是2022年。
想解決環境問題,需要解決很多問題,但電池技術絕對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哪怕哪一天核聚變出來了,也不會淘汰電池。
而從技術難度上來說,電池的技術遠比晶片低多了,後世比亞迪創業的時候也才幾十人的小廠,都能做到全球前幾,寧王就更不要說了。
當然,現在離鋰電池或者電動車時代還很遙遠,但下一個即將爆發的市場,就是馬上出現的筆記本電腦與手機,乃至非鋰電池也有很大市場,如各種可攜式電子產品,都需要高續航電池,這也是電池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
實際上,科技的發展也是依賴市場的,只有靠著手機來將電池市場帶動起來,然後疊代升級,後續,才會有出現電動車的可能性,要不然,電池技術就永遠發展不起來。
作為一個大集團,美的必須要做很長久的考慮,重點攻克一個還沒有巨頭但未來卻是千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是一個最佳的發展策略。
畢竟,在電腦市場還沒有大爆發的今天,軟體市場也一樣發展不起來,美的目前唯一的優勢,也就是遊戲了,而遊戲很賺錢,這麼多錢部分會用於一些暴利投資,另外一部分,則必須投入研發,進軍高技術領域,這樣一來,才能在未來真正的站穩腳跟,如同幾乎壟斷晶片、液晶的三星一樣。
而電池行業,西方國家,是不太可能進行技術封殺的,因為他們自己也沒這個技術,zz因素非常安全。
「電池行業的話,如果我們要進軍的話,可以與內地合作,不過快速發展的話,還是與之前一樣,收購一家現成的企業比較好。」雷盛利想了想說道。
「哦,你有什麼好的目標?」陳志文問道,其實,他也知道,收購一家已經有一定基礎的電池企業,是最佳發展方式,只不過這對於來自21世紀的穿越者來說,沒有任何先知優勢,因為他也不知道哪一家電池技術比較牛逼。
準確來說,電池行業在之前上百年發展都是非常緩慢的,只有少數地方需要用電池,最常見的可能就是手電筒或者汽車上的啟動電瓶了,本質就是電池,是為需要移動的物體準備的,因為不移動,完全可以找個插座就行了。
只要到了85年以後,電子產品大爆發,電池的需求也是跟隨著科技,進行了指數級發展,從而未來誕生了一堆電池巨頭,而陳志文知道的幾家都是在中日韓,且與現在年代久遠,沒有參考意義。
目前的電池領域研發方面的巨頭,可以說都是日本大財團下面的電子巨頭,如索尼、東芝、松下、佳能等等,這些企業也將電池技術作為戰略發展方向,陳志文有錢也買不到。至於韓國與內地,還早著呢。
「是有一家。」雷盛利說道:「我們的掌機,每年的銷量上千萬,而因為內部規定,在出售的時候,包裝里都會有4節乾電池,所以我們的乾電池採購量也非常大,全球不少電池生產廠商都主動找過我們,而我們也自然會對這些電池進行測試。
美國一家名字叫做德爾福的電池公司,他們的電池質量很好,同樣的大小,續航比其他品牌要高平均差不多15%,就是價格方面太貴了,最終還是被淘汰了。
而我知道,這家公司目前在美國的處境很難,其市場正在被日本同行以價格戰搶奪,鬥不過日系同行,而且這家公司除了乾電池,也是很多全球汽車品牌的蓄電池供應商,如果能夠收購的話,對我們集團在汽車領域的發展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也就是說他們有技術,但是成本控制不下來?是因為美國的人工貴?還是純粹就是技術做不到低成本?」陳志文問道,這一點很重要,實際上低成本,就是一種最難的技術。
「這我就不太清楚了,如果需要調查的話,我需要一點時間。」雷盛利尬笑說道,他也只是與人家接觸過兩次,算是點頭之交,還不至於知道人家太多的秘密。
「好,去查看看,順便也查一下美國或者歐洲的其他電池製造公司,如果有合適的,就收購下來,不過要保證他們的技術,我們能全部拿到亞洲來。」陳志文點點頭說道,雖說電池技術,理論上不會有什麼限制問題,但如果一家企業給本國的衛星、軍方設備、潛艇、坦克等供應電池,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他也不需要這些業務。
「好的,我立刻派人去查。」雷盛利說道。
一周後,雷盛利與何國元帶著準備好的資料來到了陳志文的辦公室。
「陳生,這是德爾福電池的所有資料,我已經整理好了,您請過目。」雷盛利將一份文件夾交給了陳志文,裡面並非繁瑣的資料介紹,而是已經經過整理,能夠一眼就看到所有重點的數據資料,這也是任何一個老闆所需要的,大老闆們可沒時間看一大堆毫無意義的介紹資料。
「我看看。」陳志文接了過來,打開看了一下目錄,所有內容都是關於德爾福電池的簡單介紹,而這個時候,雷盛利也介紹說道:「這德爾福電池.」
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在雷盛利介紹以及簡潔資料的幫助下,陳志文也算大概知道了這家公司的情況。
德爾福公司,原本是20年代,全球汽車產業剛剛誕生之時,一家汽車公司的一個分業務,那時候的油車公司遍地都是,如同40年後內地新能源汽車剛剛爆發時候一樣,而後續多年競爭之下,大量汽車公司倒閉,德爾福的母公司也是如此,不過天無絕人之路,一個為了汽車而存在的造車用電池的子公司,居然混的風生水起,隨後重點就發展汽車電池,後續又進入了乾電池領域,最終在60年代成為了美國電池產業的一方霸主,排名至少在前五。
但70年代,日本在各方面開始進軍高技術領域,電池行業也是一樣,憑藉著低人工以及夠卷,在成本方面力壓美國,而研發領域,也一樣更強。
在如今美國汽車產業、晶片產業這些最高端產業都被日本汽車衝擊的時候,德爾福汽車的汽車蓄電池以及乾電池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汽車蓄電池領域,不但美國汽車產量被日系車衝擊,為了降低成本,美國汽車品牌又選擇更便宜的日本汽車,導致雙線失敗,乾電池領域就更不用說了,這玩意體積小,運輸成本低,貨櫃普及後,美國本土品牌更是一泄如注。
為了降低成本,德爾福電池與工會大幹了一場,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將工廠搬到了墨西哥,當地人工成本的確低,可質量卻總出問題,成本還是拼不過日系,整個公司,已經連續5年虧損,頹廢之勢已經顯現。
「的確適合我們,有不少技術,也有市場,哪怕搬到灣灣來,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我們集團內部也有大量零售渠道,可以幫助這個德爾福獲得更大的市場。」陳志文點點頭說道,這就是掌握了好市多,以及星河貿易通過極致的廉價性價比策略獲得很多大超市訂單的好處,一旦自己要做什麼,除非是一些工業品或者服務行業,要不然,整個零售渠道都會有很大用處。
「德爾福公司目前的市值也才5000萬美元,公司淨資產大概在2億美元左右,負債一個幾億,我們收購的話,不需要很多成本。」雷盛利又說道:「而他們的技術,或許比不上日本那幾家,但也有著大量基礎專利、新技術以及很多研發人才及經驗,生產方面,也只是選擇了墨西哥這個不合適的地方,我們收購後,將工廠搬到灣灣或者內地,再投資讓他們研發,將部分技術授權內地方,這樣兩邊就可以一起研發,內地這邊的起點就會很高,這可以讓我們節省很長時間。」
「那好,我在美國的收購,與摩根史坦利合作的比較多,你們就去找他們吧,談一個合適的價格,出手收購這家公司,我們也需要他們的一些資源。」陳志文果斷拍板說道。
只要在電池這個未來大市場領域發展,就肯定不會虧,現在花多少錢都值得,能買到技術節省時間,就有很大的意義。
而這種涉及到不到一億美元的收購,交給手下就行了,他不需要特別關注,後續有了進展,他再發話就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