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布局黃金期貨

  第259章 布局黃金期貨

  三天後,亨利摩根帶著陳志文,來到了華爾街後面中間位置的一棟大廈。

  「這裡並不是摩根史坦利的總部吧?」陳志文看著這棟名字與摩根沒有任何關係的大廈,好奇問道。

  「這裡是摩根史坦利,招待VIP客戶的地方,只有長期合作的老客戶或者深層關係的介紹,才可以來到這裡,艾瑞克,你來這裡,也是因為我擔保的。」亨利摩根解釋道:「摩根史坦利的主要業務是投資,這跟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還是不一樣的,很多客戶的投資目的,會造成市場極大的衝擊,或者因為客戶身份的問題,又或者保密需求,這類客戶是不方便曝光的,不要說記者媒體,就是摩根史坦利內部的人,也是越少知道越好,有些知名度高的,出現在一個地方都會是新聞,出現在摩根史坦利,有可能引起很多股票波動,所以我們會安排在更隱秘的地方,其實高盛、雷曼兄弟也差不多有這樣的地方。」

  「明白了。」陳志文點點頭,這就跟他在香港一樣,如果出現在一個地方,就可能引起媒體一定的猜測,不過好在香港這個地方,媒體目前還很弱勢,加上自己掌握TVB以及入股了部分紙媒,想控制輿論還是比較容易的,除非有大財團跟自己對著幹。

  但美國這邊可不一樣,誠然美國也算資本為王,但這裡的資本家太多了,不太可能向香港那樣,就只有幾方資本,同時,只要沒什麼大矛盾,利益同向的時候,幾方資本也會合作,而美國的利益團體就太多了,不可能統一,而很多媒體背後也有大資本,根本無懼一切,連美國總統都能給你干下來。

  「走吧,上面已經有人在等我們了。」亨利摩根笑說道。

  幾人跟著亨利摩根走了進去,在驗證身份後,只有陳志文以及一名助理能夠跟著亨利摩根上去,很快,到了26層後。

  剛打開電梯,便有一名約40歲左右的金髮男子在電梯門口等待,看到亨利摩根後笑說道:「hi,亨利,您好,陳先生,您好。」

  「艾瑞克,這位是摩根史坦利的副總裁吉姆,也是我的好朋友,這次,就由他來負責你的投資計劃。」亨利摩根介紹道。

  「伱好,吉姆。」陳志文點點頭,握手笑道。

  「裡面請。」吉姆禮貌的側讓,隨後幾人一起來到了一間會客室。

  亨利摩根卻沒有進去,說道:「兩位,你們進去談,我就不方便進去了。」

  「OK。」吉姆點點頭,與客戶的對話屬於最高機密,哪怕是亨利摩根,也不可能隨便知道,除非獲得客戶的許可。

  「那等我們一會,應該不會很快。」陳志文說道。

  「艾瑞克,不急,你們慢慢談,下面一層有專門的SPA,是VIP會員獨享的,我去慢慢享受,你們慢慢來。」亨利摩根笑著擺擺手離開。

  「第25層,是我們專門給VIP會員提供各類休閒服務的地方,陳先生如果有興趣的話,待會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吉姆說道。

  「那再說,我們還是先談正事吧。」陳志文點點頭,這裡的客戶既然是超級富豪,那麼對應的服務自然也有,不光是金融服務。

  「我聽亨利說陳先生想要投資期貨,不知道是哪一種?」吉姆問道。

  「黃金。」陳志文說道:「我要做多黃金,我的本金是2億美元,我希望以這個為抵押,向摩根史坦利借入十億美元。」

  「10億美元做多黃金?」吉姆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這可是大交易啊,就算對摩根史坦利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交易了。

  雖說美國的頂級幾大同行,都控制著幾千億美元的資產,但實際上都不是自己的,他們也只是代管而已,通過各種金融手段,為客戶賺錢,然後從中分得一筆分紅。

  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常穩固的低風險收益,比如很多大型退休基金會會委託美國投行進行投資,但只會容許購買國債、大公司發行的債務、穩固的公司股票等等,這類生意,能做的機構太多了,因此,投行在這一塊獲利並不多,只不過因為基數大,可以形成規模效應。

  而私人的高風險投資,就是投行最喜歡的模式,做多或者做空,需要的資金都是要支付大量利息的,只要控制好風險,這裡面可基本上都是白賺的。

  「對,大概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正式開始,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我會準備好對應的本金。」陳志文說道:「就是不知道,摩根史坦利這邊能不能準備好?」

  「陳先生不用擔心,10億美元,對摩根史坦利來說,算不了什麼。」吉姆信心十足的說道。

  「那就好,那麼利息問題以及相應的合同,我需要儘快拿到手,然後再由我的法務部門進行審核驗證,沒問題的話,我們就可以簽約了。」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如果只是小投資,比如幾十幾百萬美元,那麼去高盛、摩根史坦利這類投行做多或者做空,基本上就是標準合同,愛簽不簽,但如果到了千萬美元級別,已經可以影響投資經理甚至這個部門的年度KPI,那麼就有一定的討價還價的空間了,畢竟這類客戶,也會是其他競爭對手投行想要的目標。而如果到了億美元級別,那就是投行跑過來求自己合作了。畢竟,就是一家幾億美元規模的企業上市,各家投行為了搶奪生意,都能爭的你死我活。

  「好,我會儘快將這件事上報上去,只要有了準確的消息,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您。」吉姆說道。

  「這是我的聯繫方式。」陳志文將自己的名片遞了過去,上面有幾個電話,對應著自己的幾個助理。沒辦法,雖然現在大哥大早就出現,但電信基礎設施還不夠,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有信號的,電話聯繫還是方便很多,總有助理會在電話旁邊的。

  「多謝陳先生選擇我們摩根史坦利,我一定全心意為您服務。」吉姆接過名片後笑說道。

  「能不能合作,就看你們開出的條件了。」陳志文淡淡的說道。

  「我一定不會讓陳先生失望的。」吉姆笑著說道,隨後又問:「陳先生,不知道除了黃金期貨,您有沒有其他投資意向,如果沒有的話,我這邊有很多回報率很不錯的項目。」

  在接到朋友亨利摩根的通知後,吉姆就第一時間調查了陳志文的所有資料,包括在美國的好市多、沃爾瑪大股東、香港的和黃、九龍倉、美的以及紅牛等等,他驚訝的發現,除了他不太清楚的香港地產行業,其他幾家公司,都是非常優質的,同時大概向業內朋友諮詢一下,就知道陳志文的手中必然有著豐厚的現金流。

  不管2億美元之外還有沒有多餘的資金,但只是那幾家公司,便可以從其他商業銀行貸款獲得大量資金,這可是他想要的終極目的,榨乾客戶的所有價值。

  「這就不必了,不過只要這次合作愉快,以後有什麼項目,我可以優先找你。」陳志文畫了一個天大的餅,他自然知道目前自己的分量,以未來的餅來吊住投行的話也是不錯的,至少如果成功了,也許能減少一點點利息,以十億美元資金借貸的期貨,少一點利息也是很大一筆資金。

  「明白,我們絕對會為您提供最佳的服務。」吉姆點點頭說道,第一次就讓人家對自己大投資的確也不太可能,但問一問也沒損失,這類客戶,其實穩定性很強,如果跟一家合作習慣了,那一般情況下就不太會改變了,美國的投行經營了上百年,早就對人性了如指掌,很多超級富豪,與大投行合作多了,可能就無比信任了,甚至連很多手續都不走,就將錢送過來投資了。

  當然,這不會是人家的大部分資產,同時,幾大投行在明面上也非常重視客戶利益,哪怕偷偷摸摸坑客戶,至少表面上要做的到位,他們可不是那些普通的對沖基金,如果真的名聲臭了,對自己影響很大的,因此,他們也非常重視客戶。

  「那今天就這樣吧,如果下一步有消息,那我會再來這裡。」陳志文說道。

  「好的,陳先生。」吉姆點點頭說道。

  接下來的半個月,陳志文又通過其他關係渠道,分別去了雷曼兄弟、高盛、貝爾斯登、德意志銀行駐紐約分部、巴克萊銀行駐紐約分部等等十幾家全球頂級投行都走了一趟,每一家都畫了大餅,直接就是借入10億美元的資金,讓每一家都非常心動,然後拍著胸脯保證會給他最佳的優惠。

  與這麼多銀行合作自然不可能,把他賣的也沒那麼多本金,最終只需要選擇優惠最大的幾家就行了。這次做多黃金,是他這些年來布局中最重要的一步棋,在之前的所有投資,大部分都是為了這一天而準備。

  實在是明年的黃金漲幅太香了。

  在70年代之前,黃金一直和美元掛鉤,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各國皆以美元為外匯,全球交易以美元為單位,而任何人皆可以以美元去美國兌換黃金。

  這個條例在二戰之時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二戰期間美國本土除了珍珠島,其他地方並沒有受到戰爭威脅,大量資金和黃金皆流入美國,更不用說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大發軍火及石油等資源的橫財,賣完德國賣英國,賣完日本賣中國……

  二戰之後,亞歐經濟崩潰,美國持有的黃金超過了全球的一半,這也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能夠成立的基礎,但隨著西歐日本等國家經濟的發展,他們賺到了不少美元,大量的黃金被兌換出去,最終到了1971年,美國政府一看,這家黃金快沒了,總統尼克森很快廢棄布雷頓森林體系,自此黃金價格放飛自我了起來。

  1972年,金價到達66美元。

  1973年,金價突破100美元。

  1975年,金價突破180美元。

  1978年,金價突破214美元。

  前面幾年還不算離譜,漲幅也算正常,這也是為什麼陳志文沒有在78年之前投資黃金,因為投資回報還不如香港的地產,而到了1979年初,黃金價格也只是慢慢的穩步上揚,華爾街各種看空的聲音不絕於耳,無數人不相信黃金還會繼續上漲下去,但事實即將狠狠的抽他們一個耳光。

  300美元。

  400美元。

  500美元

  ……

  兩個月就提高一等等級的價格,直到1980年1月,黃金最高峰到達850美元的高峰,才在美國總統卡特的強行干預下,逐漸回落。

  這其中最基本的邏輯,其實就是過去幾十年,全球的黃金儲備並沒有增加很多,而美元則被印刷出來太多了,在70年代之前那麼多國家包括歐洲各國都擠兌黃金,就是因為他們發現了這一點,最終美元不得不與黃金脫鉤,但仍然控制不了黃金的價格。

  因為美元失去了標定,人們不相信美元了,直到後續美元與石油掛鉤,外加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油價暴漲,所有國家都需要美元,對黃金的需求反而不是那麼強烈了,外加美國政府干預,最終在一年內就將黃金價格給打壓下去。

  這種「黃金」機遇,在現代商業史上,也就只有第三次石油危機的時候可以比擬了,那一次,油價暴漲了3倍左右,而且時間間隔更短,更適合做多。

  至於馬上即將爆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因為石油期貨還沒有誕生,沒辦法炒作,當然,類似他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炒作塑料的方法,其實也行的通,就是規模幾乎不可能做到十億美元級別,而且有了一次教訓,那些化工、石油巨頭也不是傻子。因此,在投資回報上是遠比不過黃金期貨的。

  價值這麼大的期貨合約,足以讓幾大投行重視了,這也不是幾天內就能快速決定的,在留下部分相關人員後,陳志文便再次回到了香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