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異動的九龍倉股票

  第236章 異動的九龍倉股票

  與在粵州的流程一樣,港商團分成了兩個團,地產商們去看基建,陳志文等人則去看燕京的各大工廠。

  林局長親自帶著團,前往了位於燕京市郊區的一家大型工廠:燕京電子管廠。

  「陳先生,這裡就是我們國內目前最大的電子工廠,燕京電子管廠,這裡生產的各類電子零件,占到全國才能的20%。」林局長笑說道。

  「的確很大。」陳志文等人是坐在汽車趕過來的,一路上就看到了這家工廠的邊界,面積之大,估計有著上千畝。

  「這是國內在50年代156個大型重點項目之一,可以說是舉國之力建成,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工廠,在60年代」汽車朝著工廠大門駛去,林局長也在介紹著燕京電子管廠的歷史。

  陳志文也在認真的聽著,不過心中卻想著另外一件事,因為他知道,這家燕京電子管廠,其實就是未來京東方的前身。

  在50-60年代,電子管的作用非常大,很多電器都需要這類零部件,它的作用類似閹割版的晶片,但進入70年代後,集成電路+晶片開始取代電子管,無論是成本還是效率,都在遠遠超過。

  而進入80年代後,海外的集成電路產業衝擊國內市場,這家燕京電子工廠自然陷入了絕境,到了80年代中期幾乎破產,硬是熬了幾年後,一位後起之秀對其進行了改革,並且改了名字:燕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前四個字的後三位,正是京東方。

  不過現在麼,在內地,燕京電子管廠還是活的很不錯的,畢竟只是國內的需求就足夠多了。

  汽車停在了工廠門口,此時門口之中也有一堆人在等待,在林局長的介紹下,陳志文也算認識了為首的張洪彪廠長。

  在相互認識後,張廠長自然帶著港商一行人在工廠內轉了一圈,不過很多部門卻也不讓進,似乎有很大的秘密,陳志文倒也覺得正常,因為軍工電子,可能也是這家未來京東方目前的主要業務之一。

  「陳先生,聽說你是香港最大電子工廠的老闆,不知道你認為我們電子廠的技術怎麼樣?」張洪彪笑問道。

  「亞洲的話,除了日本,應該還算不錯。」陳志文想了想,委婉說道,這句話倒也沒完全錯,整個亞洲目前日本自然最強,甩其他地區幾條街,再次一點就是灣灣與韓國了,這兩地雖然吃著西方科技的尾巴,但發展的比較晚,目前主力也還是傳統的電子管。晶片及集成電路,也才剛起步,就是三星電子,現在也才剛剛下定決心做晶片產業。

  「那陳先生認為集成電路,一定會取代電子管嗎?」張洪彪接著問道,作為全國最大電子工廠的管理者,他自然有資源得知海外電子行業的發展情況,再說,以他的身份,拿到一台進口的歐美電器並不難,隨便拆了就知道海外目前的發展情況了。

  「可以說是一定,效率相差太多,就跟汽車取代馬車一樣,是必然。」陳志文頓了頓說道:「國內如果想跟上技術發展這條路,得早點投入研發這一塊了。」

  「這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張洪彪也沒太在意。

  又閒聊幾句後,張洪彪又與其他幾位港商聊了起來,他似乎想說服這些港商購買自家的電子管,不過卻沒什麼成績,香港的電子工業,部分也的確需要電子管,但電子產品,誰也不敢隨意更換核心零件。

  到了中午,大家就在公司的招待所吃了一頓午飯,燕京與粵州不一樣,這裡雖然也有海外客人,但這裡的重視程度顯然比不上粵州。

  不過這也讓陳志文品嘗到了比較正宗的燕京美食,這裡也有一隻烤鴨,據說就是全聚德的,味道還不錯,倒也省的陳志文專門再跑一趟了。

  離開燕京電子管廠後,林局長又帶著幾人在燕京市的不少工廠轉了一遍。

  粵州的工廠,主要就是紡織、玩具等易出口的產品,而燕京則是國之重器,除了電子,還有重工、鋼鐵、工具機製造等等,這些跟陳志文倒是沒什麼太大關係,有部分港商則很感興趣。

  可惜今年還是77年,要不然,他可沒興趣當做陪襯,早就拿著美元去到處投資了。

  在燕京待了幾天後,中央派來了一位部委與港商團會面,目前國內的政策,還沒徹底將所有工作重心放在經濟上,他們這群人也自然不可能有後世那種最高領導人接見的情況,不過,除了陳志文,其他人其實也沒多想。

  離開燕京之後,港商團又相繼前往了東北,這裡可以說是目前全國經濟的重心,大量自然資源及重工業都在這裡,光是一個大慶油田,每年的出口石油創匯就高達國家出口的1/3,如果沒有它,那國內的經濟會更差,甚至改開之後的很多預期投資,也都是因為大慶油田的長期穩定出油能力。

  港商團其實與重工業倒沒什麼大關係,但也許國內這邊顯然也是想秀一下自己的實力了,有實力才能讓人覺得跟著他們發展會更有前途,畢竟東北這邊的工業,也算是拿得出手的。

  離開東北之後,港商團又去了武漢與成都,陳志文也在成都看了不少熊貓,他也帶了攝像機,拍攝了一些照片。

  在成都的最後一天,梁社長帶著陳志文來到了當地的一家國營飯店,二人點了幾分辣菜,吃了不一會功夫,便辣的滿頭大汗。

  好在國營飯店也是有冰箱的,二人點了幾瓶冰啤酒,加上四川辣的各類美食,吃的也是不亦樂乎。

  「陳生,也是占了你的光,我才能這麼瀟灑,要不然,在國內想喝酒還是很難的,中央雖然沒有下禁酒令,但我們內部也是都明白的,所以大部分也不敢隨意喝酒了。」梁社長說道:「這幾年國內糧食收益不太好,需要大量進口糧食,這讓原本就不多的外匯,更難了,也就是陳生伱花的是外匯,所以才能隨便買酒。」

  「國內之前進口了化肥生產線,應該已經開始運行了吧?」陳志文問道,對於國內的糧食情況,他自然也知道,雖然進口的比例占國內總需求不是很大,但基數太高,即使只有5%的糧食需要進口,也需要大量外匯。

  「是運行了,不過想產出夠全國用的化肥,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產能提升也是需要時間的。」梁社長說道,這也不算什麼機密,他說出來倒也無所謂。

  「其實這個世界的糧食是遠遠足夠的,但西方國家的超市,烤雞或者香腸一旦到了晚上沒賣掉,就會扔掉,這是極大的浪費。」陳志文搖頭說道。

  「發展的差,也就只能這樣了,中央現在開始重視經濟,也許有一天,我們內地也能再也不擔心糧食問題了。」梁社長笑說道。

  「那是必然的。」陳志文點點頭,又問道:「梁社長,有一件事,我需要請你幫忙。」

  「陳生請說。」梁社長頓時來了精神,其實陳志文突然邀請他去吃飯,按照他對香港文化的理解,那應該就是有事相求了。

  這對他來說可是好事,他可是知道未來國家經濟可能要走的方向,與一位香港乃至全球級別的超級富豪打好關係,可是非常有意義的。

  「是這樣的,我希望國內能幫忙幫我找一個人。」陳志文將自己大伯的事情簡單說了下,同時還取出了一張畫紙。

  「張天壽,這個名字不算常見但也不罕見,國內估計也有一些同名的人,想找他的話,只能依靠公安了。」梁社長聽完後說道,手中的畫像,也只是一副20多歲人的樣貌,現在已經過去20多年,畫像基本上完全沒用了,只能依靠這個名字了。

  「在燕京市的可能性大一點,就麻煩先在燕京市找一找,他是個文化人,應該會從事有點地位的工作。」陳志文說道。

  在非網際網路時代,哪怕有著戶籍管理制度,公安系統想找到一個失蹤二十多年的人也是很難的。

  就算陳天壽在燕京市,公安想找到他,就得從上到下的下命令去調查所有的戶籍目錄,這是非常費時間精力的,不像後世的電腦點擊一下查詢即可。

  如果燕京還沒有,那就更麻煩了,那麼多城市,怎麼找?

  只有國家意志的情況下才能找到,不過現在的陳志文顯然還沒有這個能量,目前也只能委託梁社長在燕京市動用點關係找找了。

  「行,那我委託人去公安問問。」梁社長點點頭說道,如果是個文化人,那倒是更有機會找到了,但如果不在燕京,那就沒轍了,他的關係網還沒這個能力覆蓋國內所有的地方,誰知道這個人在哪?

  「多謝了。」陳志文舉起小酒杯,笑著說道。

  「沒事,陳生客氣了。」梁社長也是笑著說道。

  他其實也明白,雖然話沒有說清楚,但如果自己這邊能夠幫他找到失散的親人,那就是一個人情問題,而且陳志文也必然會再多與國內企業合作。

  光是一個星河貿易,一年現在出口額度高達兩三億美元,這足以讓很多人羨慕了,要知道,國內又是自然資源又是各種手工藝品出口,一年也才70億美元左右,這裡面就算部分能夠轉移到國內,可能也能解決大量工廠入不敷出的問題了。

  「這裡的辣椒很不錯。」陳志文吃的很有感覺,突然想到一件事,說道:「梁社長,我在香港那邊的一個研究食品方面的實驗室,最近一直在研究各種辣椒,如果方便的話,我想安排一些人在國內各處走走,挑選合適的辣椒品種,也許將來,這會成為一個規模不小的產業。」

  「華潤在香港,應該也有這方面的業務吧?」梁社長問道。

  「華潤是有,但香港人是不怎麼吃辣的,華潤對辣椒這一塊的出口涉及的並不多,國內這麼大,也有很多地方盛產辣椒品種,我覺得還是派人去看看比較好,這裡面涉及的人數可能也比較多,正好現在想起來了,就提一下。」陳志文說道。

  幾個月前,收購淘化大同後,陳志文也覺得這家公司歷史夠悠久,但主營的醬油是消耗速度非常慢的產品,加上客戶也就是香港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以這種產品為主力,除非再等幾十年,等內地經濟起飛,才有可能成為後世內地「海天」這樣的小產品領域巨頭。

  於是,陳志文根據後世廚房配料的知名度,選擇了辣醬這個品種,也許能走出未來「老乾媽」的路線。

  雖然現在沒有內地的市場,但憑藉著自家在終端零售市場的資源,外加一定的開拓能力,在市場這一塊,初期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反而原材料方面就成了麻煩,香港基本上不怎麼吃辣,負責香港食品市場的華潤也不怎麼做這個業務,偏偏國內很多地方連個電話也沒有,很難溝通的到。

  而海外的辣椒,怎麼調試也調不出陳志文喜歡的味道。

  「那會有多大的產業規模?」梁社長問道。

  「應該在一億港元左右吧。」陳志文想了想說道,現在的錢還是很值錢的,一億港元,絲毫不低於後世的十億了。

  「這樣啊,其實現在國內也歡迎港人回家,陳生想安排人過來不會有什麼問題,這樣吧,辣椒盛產地就是在貴州、湖南、河南、四川這幾個地方,我以香港新華社的名義寫一封介紹信,陳生的人拿著介紹信,直接找當地的農業局就行了,他們的人會配合你的人行事,這樣效率方面也會快上很多。」梁社長說道。

  「那多謝了。」陳志文笑說道。

  「應該的,如果當地的辣椒能夠大規模出口,也能幫助很多農民了,我應該多謝陳生才對。」梁社長也笑說道。

  「各取所需,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辣椒品種,採購量這方面絕對少不了。」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一頓吃喝之後,第二天早上,港商團隊一行人與梁社長一起乘坐飛機,返回了香港。

  這一次內地之行,前前後後差不多花了25天,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去了六七個大城市,很多港商包括陳志文也對目前的內地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基建狂魔胡應相到一個地方就想建一條公路,陳志文答應增加國內商品採購份額以及在香港組建內地與西方的貿易平台,其他一些港商也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就算這次沒做什麼,但以後就難說了。

  這也是內地政府的思路了,來了幾十人,只要有一人願意在增加合作,那就是血賺,前世是胡應相一人在粵東省投資數百億,這一世還有陳志文,未來會投資多少,沒人知道。

  離開香港的時間不算短,不過好在美的紅牛星河都已經能夠自我正常的發展,在自己的領域運行的很好,陳志文這個老闆,更大意義上,就是一個戰略指導者,確保方向就好。

  即使有了什麼想法,如要做辣醬,那相關研發團隊自然就會往這個方向研究,一定時間成功後,星河貿易會通知好市多或者美國的其他團隊進行市場調研、測試,效果不好再重新研究,好的話就可以投放市場。

  這個過程中,陳志文只需要花一點閒余時間品嘗一下辣醬的口味即好,或者簽署一些財務文件,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不需要過問,這也可以節省他大量的時間,畢竟到了這個規模,也就幾個核心大業務,值得他花費精力去參與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12月初,1977年,快要步入尾聲。

  「陳生,九龍倉的股票,最近有些異動,有另外一股勢力在不停的收購九龍倉股票。」正在研究著蘋果電腦的陳志文,突然被告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