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漆寫的血書,挺有想法啊。」楊銳看到走在後面的牛安,露出一抹微笑。
現在想來,開了三年大卡車的牛安,還真的是通過走南闖北歷練了出來,而且,比起他同齡的大學生們來說,執行力和膽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也不能說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執行力和膽量,「小平你好」的橫幅才打了沒多長時間呢,撅斷的拖把棒子的剩餘部分,如今還在北大生物系宿舍二樓的水房裡丟著呢。
但是,膽大包天的大學生畢竟是少數,膽大包天的卡車司機卻是多數了。
牛安在高中時期並不出奇,如今卻儼然是華銳製藥廠的明星成員。
畢竟,輸電線如今可是華銳製藥廠的重點項目。
看楊銳和老爹聯袂而來,就能看得出來了。
打著橫幅的村民代表們,很快聚集到了供電局的門口,人數將近百人之多,不過,大家都顯的格外安靜與鎮定,並沒有遊行示威的模樣。
一會兒,又有一隊人走了過來,卻是身著制服的警察,以及身著便裝的政府工作人員。
現在並沒有防暴警察的編制,這項職責原本是由武警來擔負的,普通警察卻是散步於四周,只是插著手看著,一點控制現場的模樣都沒有。
供電局內的警衛們以橫排列隊,一臉茫然。
旋即,就見一名便裝的政府工作人員,在一名制服警察的陪同下,輕輕的拍了拍鐵門。
「請竇局長出來吧。」工作人員的聲音不低,在全場寂靜的情況下,讓人聽的一清二楚。
「竇局長不在。」警衛中排頭的硬著頭皮回答,聲音虛的自己都不敢認。
「有人看到竇局長來上班了,讓他別藏了。」工作人員不耐煩的道:「人民群眾有要求,你們不想著解決問題,就想躲到辦公室里?躲楸什麼時間?」
「沈科長,我們接到的通知,就是竇局長不在。」
「把門打開,我進去找竇局長說,他還是隱行的不成?」
「沈科長,您別為難我們了。」
「是你們在為難人民群眾,不是我們在為難你們,你要搞清楚。」沈科長雖然沒有伸出手指著鼻子罵了,但差不多也就等於是指著鼻子罵了。
警衛又是哀求,沈科長只是斥責,不一陣子,供電局內就有人匆匆出來,再次安撫,但效果並不顯著。
在此期間,村民們只是靜靜的看著,只是輕輕的舞動各種寫著「南西輸電線」的橫幅。
楊峰初來乍到,先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卻是莫名的激動起來:
「政府官員為人民請願,好,真好!」楊峰贊了一句,又大聲喊道:「南西輸電線,好!好樣的。」
「南西輸電線,好樣的,好樣的!」
「南西輸電線!」
「南西輸電線!」
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村民有人起頭,都迫不及待的吼了起來。
這時候,供電局門口的沈科長,以及隊伍末尾的牛安都不禁皺眉起來,兩個人站起來,雙手下按,讓人群安靜,本來無所事事的便裝政府官員們,也趕緊插入了人群,還有警察迅速的向楊峰的方向奔來。
好在牛安眼明腿快,和警察們差不多時間跑過來,才沒有將楊峰扭送起來。
差不多同一時間,嘶吼的村民也過了癮,聲勢慢慢的小了下來,重新安靜了下來。
「楊書記。」牛安跑的氣喘吁吁的,道:「你們來了,怎麼喊起來了?」
楊峰也發覺自己似乎是做錯事了,並不掩飾的道:「我們剛到,以為你們在搞那啥子,現在什麼情況了?」
牛安笑了一下,回頭看看人群,壓低聲音道:「我們和省府說好了,不影響各單位的正常工作,所以,不能喊口號,不能衝擊任何一個政府機關,所有人最好是全程不說話。」
「恩。」楊峰聽說有省府同意,心已經放了一半下來。
「具體怎麼說?」
「南西輸電線,就是南湖市到西鄉開發區的輸電線,省府和市府都支持的。現在的問題是供電局咬著不肯鬆口。」牛安停了一下,又道:「竇局長昨天提出交換,把從南湖到雄州的輸電工程換過來,省里又不同意,就這樣僵住了。」
楊銳問道:「竇局長的主要理由是啥?」
「就是沒錢,沒物資,說是線纜啥的都不夠用,而且,咱們要的還是高標準的,和到雄州的標準差不多,他們能做也沒東西做。」牛安攤開手,有些無奈道:「省里說是可以撥錢,但是沒有計劃內的物資了,所以……」
沒有計劃內的物資,其實就等於是沒有物資了,計劃外的物資價格昂貴不說,數量上也很難保證,像是輸電線這樣的公共項目,用起來是很不划算的,上級也不會允許。
楊銳卻是鬆了一口氣,道:「做的不錯,到這一步就差不多了。」
「這就可以了?」牛安訝然:「這可是上百萬的事,供電局這麼富的單位,就為了這筆錢,差點沒給副省長翻臉。」
國企改革以前,敢和副省長翻臉的國企領導可是真不少的。當然,敢和省長翻臉的還是比較少的。
楊銳只是笑一笑,道:「上百萬哪能建一條輸電線出來。」
他原本甚至做好了要自建輸電線的準備了。不是他錢多的燒,而是目前的形式如此。
若是看80年代的企業發展史的話,幾乎每個外企和合資企業,都有自建公共事業設施的經歷,有建輸電線的,有建自來水管道的,有建排污設備的,有建公路的,還有自建鐵路和碼頭的。
總的來說,國內的基礎條件落後,要想等政府做好一切建設,時間上的消耗,也許比資金消耗更厲害。
80年代進入中國的公司,包括可口可樂,或者醫藥行業的捷利康,都是為了搶占市場而來,他們都是不耐心等待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
合乎高要求的公共產品,更是困難。
這一方面是中國目前的工廠與國外的工廠在技術和設備上有代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80年代進入中國做工廠的,都是國際一流的大廠,不是世界五百強什麼的,也起碼都是區域經濟中的佼佼者,否則,國外廣大天地都沒有占全活,又何必著急占據中國市場呢。
這些工廠,比如可口可樂,比如捷利康,比如寶潔,比如雀巢,比如奔馳,比如大眾,他們既然在中國建設新工廠,不可避免的會使用新技術——新的生產技術總是比舊的生產技術更划算的,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引進了一大批超出中國基礎建設水平的工廠。
為這些工廠提供公共產品,也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因為挑戰過於巨大,大部分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中國的建廠時間都拖的很久,進一步的導致自建公共服務的行為變的普遍。
準確的說,其實不是大家拖不起了而自己搞建設,而是中國政府之前就不肯讓外企搞建設,如供電供水之類的項目,很早就被認定為關乎國計民生的。
全面放開給外企——電力電網到30年後都沒有放開,所以,80年代中期的外企建設,幾乎都是一場場博弈。
華銳製藥廠的標準同樣很高。
但是,作為製藥廠來說,它又有很多的好處,比如說,製藥廠是高科技企業,科技含量高,人均附加值高,同時,藥廠對原料的消耗低,又能帶動一個產業鏈的發展。
另外,藥廠的產品直接作用於人,決定人的健康和生命,中國自然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擁有這樣的先進工廠——哪怕是港資企業,也總比沒有的強。
也是有這樣的基礎,再加上楊銳的關係,才有增建輸電線的可能。
不過,楊銳還是儘可能的避免自建的,否則,後期的政治問題會比經濟問題還多,他也不在乎輸電線的所有權是誰的。
看著前面供電局的討論再趨於激烈,楊銳對牛安道:「你去給他們說,如果南湖供電局能解決物資指標的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出一部分費用。」
牛安下意識的向楊銳確認了一遍,重重點頭,飛奔而去。
計劃內的物資是非常緊俏的,因為一張批條就能倒賣兩倍三倍的利潤,使得有資格分配計劃內物資的官員奇貨可居。
就86年來說,需要橡膠和金屬來生產的電纜,倒賣空間是相當大的。
不過,若是有省里支持的話,供電局說不定真能多得一些計劃內的物資,華銳再肯出一些錢的話,那就是雙贏的局面了。
至於哪家工廠因此而被減少了計劃內物資,楊銳就管不著了。
商場如戰場,有本事你就活,沒本事你就死,壓死駱駝的也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