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生物濕法煉銅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秦建設笑道。

  他堅定地站在了李唐這一邊,毫無理由的信任李唐的說法。

  雖然從理智來說,他也覺得這一片低品位的礦石,正如專家所說,目前沒有多大的利用價值。

  「技術的進步,哪有那麼容易呀。」孫毅權聽了李唐的話,感嘆了一句。

  其他人也笑了起來。

  倒也是沒有嘲笑李唐的意思,只是覺得年輕人的想法比較單純。

  陸堪青覺得李唐不太懂冶煉,於是解釋道:「銅礦選礦需要經過多道研磨細碎,然後分級選礦,接著是用特殊藥劑浸染浮選,最後烘乾。同樣得到一斤銅礦,品位低的礦石,其中的工作量,需要的浮選藥劑等等,都要比高品位的銅礦石,要高出許多倍!你想想就知道,其中的成本,也是成倍增加的!」

  「我知道,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思維定式。」

  李唐理解他們的想法,然而別人卻還沒領悟他的想法,「因為已經有一個火法煉銅的冶煉廠,所以你們考慮的方向,都是往為既有冶煉廠服務的方向去考慮,去研究論證。你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採用濕法煉銅。」

  「濕法煉銅?」

  「你了解濕法煉銅嗎?」

  「濕法煉銅的成本比火法煉銅要低許多,按你剛才的說法,國際上火法煉銅成本在每噸一萬二以上,而濕法煉銅的成本還不到每噸八千元。可是,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濕法煉銅的銅產量占比還不到百分之十!」

  「選擇成本高,拋棄成本低的方法,大家都是傻嗎?自然不是的,兩種煉銅方法,本質上相同,但是結果卻是有巨大的差別!」

  「濕法煉銅在處理雜質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火法煉銅能夠冶煉出附和國家標準的金屬銅,濕法煉銅很多時候出產的銅金屬並不達標,雜質很難除盡!」

  「濕法煉銅我們華夏自古就有,如果真的有那麼好,國內各大冶煉廠怎會摒棄!」

  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匯成潮水,淹沒過來。

  李唐如礁石一般,巋然不動。

  專家們說的沒錯,濕法冶煉在華夏歷史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不少古籍中都有記載。

  如《宋史·食貨志》中就有記載:「以生鐵鍛成薄片,排置膽水槽中,浸漬數日,鐵片乃為膽水所薄,上生赤煤,取括赤煤入爐,三煉成銅。大率用鐵二斤四兩,得銅一斤。」

  古代的濕法煉銅又稱膽銅法,歸納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鐵和硫酸銅發生還原反應。

  他再一次理解專家們的說法和想法。

  也再一次,專家們並沒有領悟他的真正意圖

  「濕法煉銅又分很多種,我想給大家探討的是生物濕法煉銅。」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物濕法煉銅?」

  一時間,其他人都不知該怎麼討論。

  實在是,這玩意兒比較新鮮,在華夏國內很少見。

  濕法煉銅在國內占比不足一成,而生物濕法冶金更是其中新興物種,自然是少之又少。

  所謂術業有專精,每個人精力有限,擅長的方向自然不一樣。

  尤其是做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往往研究分支很細,擅長的也是某一個分支領域。

  當李唐說出生物濕法煉銅的時候,他們腦子是空白的。

  這種煉銅方法也是有所聽說的,畢竟近些年也有礦企開始研究這種方法。

  「孫教授,你對銅礦山了解得多,知道這種煉銅方法嗎?」

  「這種方法,不是銅礦冶煉的主流方法。」

  「什麼條件下適合這種煉銅方法?」

  「國內有哪些礦山採用這種方法?」

  「我只知道是一種能夠冶煉低品位礦石的濕法煉銅,國外好像有一些大礦山採用這種方法處理礦山的邊緣礦石。」

  「這種方法好像是三十年前,才在鎂國一個布魯波爾礦山第一次投入使用。發展歷程很短,但是最近十來年發展還挺迅速。」

  大家所了解的,也都是最淺顯的消息,大多也都是道聽途說,並沒有一個專業的概念。

  聽了大家的話,趙禾浦也陷入了沉思。

  要不是李唐提起生物濕法冶煉,他都快忘了,自己曾經專門去了解考察過這種生物濕法煉銅。

  「我們省內就有一家大型銅礦企業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實驗研究,而且已經證明這種方法對咱們省內的黃銅礦起到很好地浸出效果。」他若有所思道。

  「既然都考察過這方面的技術了,怎麼沒在德門銅礦山這邊也上馬這方面的實驗工廠?」

  李唐沒想到趙禾浦居然還專門考察過生物濕法煉銅的現場,想必也是對這種冶煉方法有一定的概念。

  而且經趙禾浦這麼一說,他才想起來,原來國內第一個大型的生物濕法煉銅廠其實就在九江省內!

  「你考察的是哪一個銅廠?」他又問。

  趙禾浦回憶道:「就是咱們省內最大的九江銅業。大概是兩年前了,我去現場考察,看了一眼。94年的時候,他們就開始這方面的研究試驗,還是國家『九五』科研攻關項目的一個重點科研項目!到了97年,科研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們那邊就正式投產了一個年產兩千噸的生物濕法煉銅廠。」

  「九江銅業旗下的礦山,跟德門銅礦山地層岩性幾乎一模一樣,如果那邊研究證明生物濕法煉銅起到效果,那麼咱們這邊肯定也非常適用!」李唐笑道。

  「我當時去看了,效果其實沒那麼好,只能說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遠沒有技術成熟。」趙禾浦實事求是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從技術角度,陸堪青也發表看法:「當時我們去考察的時候,那邊說是浸出周期是八百天,浸出率是40%到60%,也就是說只能獲取銅礦石裡面差不多一半的銅金屬。回收率太低,而且周期超過兩年,實在太漫長。」

  「這麼說的話,他們的技術確實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

  難怪他們沒有引進這種技術,李唐聽了他們的話,恍然的點點頭。

  「當然,最重要一點事,我們當時並沒有想要開發這裡的礦渣。我們一心只是想在礦區內找到更多的礦體,或者通過其他辦法延長礦山的壽命。據我們所知,九江銅業引入生物濕法煉銅,主要原因是他們礦區內已經堆積了差不多十億噸的銅廢礦,需要想方設法加以利用。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想要獲得更加經濟的開採地下礦體的技術。說到底,理念上的差異,需求的不同,最終沒有深入了解,也沒有引入技術。」

  趙禾浦看到面前的專家們都在靜靜地傾聽,「不過話說回來,生物濕法煉銅不適合高品位銅礦冶煉,但是對於低品位的銅礦冶煉擁有非常有效的效果!」

  說罷,他朝李唐投去一個讚許的表情,「你要是不提起來,我都快忘了生物濕法煉銅這回事。」

  秦建設對勘查方面還算了解,但是對於銅礦冶煉,那真是一知半解。

  剛才聽李唐和趙禾浦探討生物濕法煉銅,就聽得一頭霧水,現在還沒明白怎麼回事。

  不過,他又一次領略到了李唐高超的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