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不太喜歡首都日報將他的搖滾音樂和時代硬拉扯在一起,但是能夠在這樣的媒體上曝光,對馬上要發行的新專輯,是一劑強心劑。
今天盛世唱片公司已經開始向首都零售渠道鋪貨,現在估計一些零售商已經拿到磁帶,開始對外銷售。
他對這張搖滾專輯非常有信心,加上已經在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首批投放的磁帶數量就高達20萬。
至於其他地方,需要等到新的磁帶生產出來,才能夠拿到貨,因為時間尚短,首都唱片廠年產1000萬磁帶的產量,無法短時間生產太多。
這段時間,首都唱片廠的產能基本上都被他的專輯所占滿,成為他們的重要客戶,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議價能力。
根據最新的談判,首都唱片廠願意以每盒2元的價格,幫助盛世唱片公司製作音樂磁帶,這會給盛世唱片帶來更多的利潤收入。
11月25日,距離新專輯發行已經過去一周,郭東生也來到他的宿舍,向他匯報這段時間,唱片銷量情況。
新專輯首批投放到首都的20萬張專輯,基本上全部銷售完畢,不過銷售速度已經減緩,可能會停留在50萬左右的銷量上。
然後就是其他大城市的銷售情況,一共銷售出去了70萬張,總銷售量為90萬張,比第一張專輯的總體銷售速度要快。
可見目前建立的銷售渠道,逐漸發揮作用,按照這樣的銷售情況,到今年年底第二張專輯的銷量可能會突破200萬張。
至於第一張專輯,目前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該購買的基本上已經購買了,沒購買的大部分是沒有播放設備或不喜歡這種風格的。
這段時間林林總總只銷售出去了20萬張,而且速度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接下來就是細水長流的生意了。
除了內地市場,他其實很想將自己的專輯銷往海外,至少也要覆蓋港澳台,只是盛世唱片公司目前剛剛成立,沒有精力顧及這些地方。
當然,也可以將港澳台的發行交給其他的唱片發行公司,但是上杆子的買賣,他不太願意做,很被動。
像盛世唱片公司的知名度以及體量,去親自拜訪,很可能會吃閉門羹,特別是內地在音樂唱片領域本身就實力較弱。
不管是港澳台還是其他國家的唱片公司,都只是將內地當做他們的市場,至於尊重對手的心態,卻是完全沒有。
而這些地方的小唱片公司,他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他不僅僅只是想要港澳台這些地方的市場,而是想要全世界的市場。
港澳台雖然經濟比內地發達,但是人口和經濟,整體上只能說比內地好,但也沒有好到離譜,所以他的目光最終還是要看向其他發達國家。
所以他想要找一家具備全球發行的公司,到時候自己再整點英文音樂,可能在歐美市場有很好的市場,能夠賺更多的錢。
聽完郭東生的匯報,公司的資金規模已經初步具備,他認為可以開展更多的業務,例如簽約新的歌手。
想要簽約老牌歌手肯定是力有未逮,但是簽約新人應該是可以的,公司總不能只靠他一個藝人來支撐,那不是發展公司的態度。
而簽約其他藝人,就需要公司搭建更完善的組織結構,最少也要有音樂製作總監種類的人才,不然他就可能會很麻煩。
寫歌他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反正一張專輯也只不過是花十來個小時,但是製作過程還是挺麻煩的。
他自己的專輯之所以簡單,主要是他自己知道如何做,但是對新人來說,可能比較青澀,需要公司安排技術過硬的人來調教,讓演唱風格更加的成熟。
除了向國內的音樂院校招募人才之外,還需要發掘音樂圈外的人才,這麼大的國家,人才肯定是不缺的,只是需要一雙發現金子的眼睛。
「公司除了關注國內發行工作之外,還需要完善音樂製作、音樂創作、藝人經紀和藝人挖掘等工作。
至少前期要將音樂製作部門以及藝人經紀部門運作起來,多和國內的音樂院校合作,就算聘請不了專職的音樂製作總監,也要聘請兼職的人才擔任。
而今後藝人挖掘和培養,將是唱片公司長期生存的關鍵,指望我一個人來支撐公司,是走不長久的。」葉子書說道。
郭東生將他的要求一一記下,然後承諾馬上去安排相關的工作,就算是三顧茅廬,也要將他提到的這些給做好。
打發走郭東生,葉子書繼續編寫代碼,只是沒過多久,出版社的韓培找了過來,將一本書遞到他的手上。
封面是一張高樓大廈為背景,道路四通八達,路上車流川流不息,一副國際大都市的背景剪影。
上面寫著四個大字「狂人誑語」,在書名的下面,寫著葉子書著,說實話,他挺激動的,這是他前世今生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書籍。
「已經出版發行了?」葉子書激動地問道。
「已經通過新華書店等渠道發行了,首批10萬冊,全部被訂購一空!」韓培微笑著說道。
「謝謝韓姐,謝謝馬主任,要不是你們的支持,這本書出版也不知道要多久。」葉子書撫摸著手上的書籍,連忙感謝道。
說實話,他看重的不是這本書給他帶來多少金錢和名譽,而是這本書能夠有效地推動國內改革發展進程。
正如之前所說,沒有目標的改革,試錯的成本和次數要高得多的,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夠更加從容地制定改革步驟和方案。
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國內的百姓和官方,了解我們改革的目標在哪裡,這對於現在的中國非常重要。
也正是意識到這本書可能帶來的爭議,他才會將這本書的書名取為「狂人誑語」,不然直接叫「20年後的中國」就可以了。
韓培送完書之後,就回去了,葉子書則是坐下來,將出版的這本書從頭到尾掃了一眼,和他當初給的稿子,還是有一些出入的。
將他們認為比較敏感,或者還是不太合適的話和描述,給修改或刪減了,不過總體上不影響讀者的閱讀,這就足夠了。
對當前時代的政策把握,他肯定是不如那些老編輯,他也不會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允許他們修改,他想要的是不影響自己的前提下,影響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