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基業想要在國內眾多城市迅速開展工作,需要打造一個成功的案例,這樣去其他城市拿地就更加容易,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閱讀
所以這些土地購買下來,需要認真規劃,然後還要認真開發,努力將這些區域打造成城市綜合體的樣板,為國內城市化發展做個榜樣。
別看這些土地買下來只需要花費50億元,但是想要開發這些土地,需要投入的資金可能會達到上千億元。
前世金茂大廈耗資54億元,從1992年12月批准建設,到1999年3月開張營業,耗時將近7年,平均每平方米造價高達2萬元。
之所以造價這麼高,他認為主要是我國高層建築建設經驗少,相關配套產業鏈不完善,加上耗時過長,建造難度太高等原因。
這也是他想要讓萬城基業自己完成整套產業鏈的搭建,從建築材料、建築設計到建造,全部環節都具有很強的實力才可以。
想要成為世界著名的房地產建築企業,不能只是買地賣房,這樣太過於簡單,不是他這種技術宅喜歡的套路。
可是過了僅僅三天,郭東生又打來電話,這些開發公司不願意將如此大的土地面積出售給萬城基業公司。
理由就是擔心他們手裡掌控大面積土地後,卻不立即開發,而是捂在手裡,等待土地慢慢漲價,這和建立國家金融中心的目標是違背的。
這個擔心的理由是很合理的,如果只是一兩宗土地不開發,不會影響整個金融中心的建設,但是如果大面積不開發,就影響很大了。
葉子書想了想,對電話那頭的郭東生說道:「如果我們答應購買這些土地之後,會在兩年內開始動工,他們會不會同意。」
郭東生聽後,回復道:「應該會同意吧,畢竟他們的要求就是將這片區域開發出來,然後讓更多金融企業能夠入駐進來。
現在國內很多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資金來開發這些土地,我們如果能夠在購買土地後兩年內開發,已經算是開工很快的了。」
像上面說的金茂大廈,批准建設是在1992年12月,但是真正開工建設是在1994年5月,中間隔了一年半的時間。
聽到郭東生這麼說,葉子書讓郭東生去溝通,看看這樣的承諾他們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的話,就算了,能購買多少就購買多少。
反正又不是只有這裡能開發,中國這麼大,就算每個省一個大城市,也有不少的地方可以發展,沒有必要死磕一個地方。
打發了郭東生,葉子書本人卻是感覺接下來的工作,讓他有點焦頭爛額,他手裡本來就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果上海那邊答應下來的話,花錢都是小事,能否如期開工才是最重要的,這裡面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
首先就是建築設計規劃問題,國內目前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很多高層建築設計都是邀請國外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參與設計。
他自然不想依賴國外的建築設計公司,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培養一支強悍的建築設計團隊,針對萬城基業的後續發展非常有利。
今後萬城基業建設的項目肯定很多,高層建築肯定不少,就算不是超高層建築,每棟建築他也希望具備獨特設計性,而不是千變一律。
這種情況下,自己培養的建築設計團隊,成本自然會下降一大截,而且設計的時候,自主性更高。
所以為了補齊這塊短板,他需要學習建築設計方面的知識,然後編寫建築設計方面的資料和教材,對萬城基業自己的設計團隊進行培養。
同時為了全方面模擬建築設計的全過程,提升建築設計效率,減少人為疏忽存在的隱患,他還需要構建具備高度智能化的建築設計軟體系統。
這還是建築設計方面的工作,後面還需要建築材料滿足建築設計的需要,之前他是打算讓萬城基業來完成這方面的工作。
只是沒想到時間會這麼緊,這些建築材料相關的產業,需要在開工之前就要投入生產,這中間需要他提供相關技術,還有花費時間來建設生產企業。
除此之外,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且先進的工程器械,這些工程器械決定了建築的難度以及建築的效率,是不容忽視的一塊。
而建築器械這塊種類有多少,葉子書自己都沒有仔細思考過,但是按照他前世的一些印象,起碼上百種是有的。
一棟建築的使用壽命長短,除了取決於建築材料之外,還和建築結構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超高建築,需要在抗震和抗風上具有強大的適應性。
抗颱風大部分高層建築使用的是阻尼器,能夠根據建築的擺動幅度自動調整,能夠起到穩定建築的目的。
但是在抗震上面,大部分建築其實能做得不多,基本上是依靠建築自身結構來對抗地震,顯然不是他滿意的地方。
其實不僅僅是超高層建築,就是普通的建築,他也想要設計出超強抗震的技術,讓人類擺脫對地震的恐懼。
隨著人類不斷的增多,居住到高層建築裡面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如果按照古代那樣平鋪建築的話,土地都不夠用了。
所以解決地震對建築的危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如果能夠解決,應用範圍將會變得非常廣泛,也能給萬城基業帶來龐大的市場前景。
實際上抗震器算不上太難,只需要在建築的地基上面安裝一套裝置,能夠根據地震的幅度和強度,來自動調整擺動幅度,屏蔽地震對建築產生的影響。
原理並不難,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一是需要超高的控制能力,且是自動控制,因為地震發生誰也無法預測,需要超高的被動感應能力。
其次就是材料,在抗震器上面建設建築,特別是超高層建築,需要強大的單位承受能力,需要特製的材料才能夠滿足要求。
除此之外,還需要很多附屬設施來保證建築平時的穩定性,同樣具備很高的技術含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完的。
別看他整理資料很簡單,實際上為了能夠找到合適的技術,他需要在虛擬圖書館翻閱大量的資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而且光是找資料還不行,他雖然很相信這些資料提供的技術,但是也不能不加思考就直接抄,他需要自己分析,將零散的技術組合成一套方案。
這也是他雖然拿出來很多技術資料,但是卻依然要科研人員進行實驗,驗證整套方案是否可行。
雖然憑藉他的大腦,分析能力並不差,但是畢竟沒有進行過試驗,中間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差,導致整套方案可行性下降。
這就需要科研人員不停對原有方案進行實驗調整,這中間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特別是複雜性結構,存在這樣的問題越多。
像他提供給玄武科技公司的那麼多電子半導體製造設備和技術,他們的研發團隊,就是在他的方案上面,不停調整,以達到符合設計目標為止。
像更加複雜的半導體設備,他們到目前還沒有全部完成實驗調整任務,還在實驗室裡面苦苦的研發。
當然,建築材料和機械設備等技術,沒有製造半導體晶片技術複雜精密,這也是他敢答應兩年內開工的重要原因。
如果都像半導體設備那麼複雜,光是研發時間就超過一年,他絕對是不敢答應,就算是答應了,也只能使用國外的現有技術來建造這些建築了。
為了能夠儘快將手頭上的事情處理完,他決定接下來的日子裡面,儘量減少他在其他方面付出的精力,儘量讓手底下的人去完成工作。
例如郵電部的設備和解決方案招標會,以及廣交會的參展,他本來是打算去一趟,現在他也決定交給員工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