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福爾德回到紐約之後,面對的,是雷曼兄弟內部資金所剩無幾,資本市場部分崩離析,各位高管,紛紛請求辭職的局面。
「各位,現在已是我們雷曼兄弟,最危險的時刻。」
理察·福爾德盯著集團各部門主要的核心高管,沉聲說道:「在華盛頓,我與普雷·科斯特財長,進行了非常愉快的談話,政府會救助我們的,我們最多再堅持半個月,就會有政府救市資金的資源。」
「現在……不是你們辭職,推卸責任的時候。」
「雷曼兄弟已經走過百年歷史,它是一家優秀的企業,更是一家頑強的企業,金融風暴、信貸危機……來得突然,但並不能擊垮我們。」
「我們此刻,該迎著風暴,去努力搏擊,去抗爭,去拼鬥,去讓投資者、儲戶、客戶、同業機構們,相信我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兌付能力,相信我們的信用沒有問題,相信我們能夠安然度過這次風暴。」
「我今年已經62歲了,但我會堅定地和你們站在一起,會拼盡全力,努力地去拯救雷曼兄弟。」
「我會公開發言,去安撫,去說服客戶、投資者、儲戶們。」
「我會在最近幾天,全力地去尋求融資,爭取在政府對我們實施救助之前,撐過這段最難熬的時間。」
「我會全力以赴,我希望你們也能全力以赴。」
「我們所面對的負債雖大,但經過前面一個月的努力,最難的難關,我們已經邁過來了,後面沒有什麼更加可怕的了。」
「只要撐過去,等到市場平復下來,最多一年時間,我們就能恢復元氣。」
理察·福爾德聲音洪亮,語氣和眼神里,帶著堅強的信念和無比的自信。
目前雷曼兄弟已經走到絕境,他在華盛頓遭到了所有人的拒絕,然而理察·福爾德依然不願意放棄。
他明白,面對瀕臨崩潰的集團,他只有給眾人,給自己豎立起最後的一絲希望。
才能尋求到那可能存在的一絲生存之機。
他不明白政府為何拒絕自己的一切請求,任由雷曼兄弟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但此刻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穩定住局面,尋到更多的資金,用以救助馬上就快要倒閉的雷曼兄弟。
「總裁,普雷·科斯特財長,真的會推動政府資金,對我們的救助嗎?」
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執行長巴特·布萊登眼裡閃爍著亮光,心裡湧起一絲希望:「如果我們限制大額資金的流出的話,應該還能撐一周左右的時間,只是這樣……我們的信用,會遭受到極大的破壞,市場的投資者會更加懷疑我們,而且後續若沒有後援資金的支持,擠兌會朝最大規模爆發,我們的信用,就會完全破產。」
「但如果確定有政府資金的救援,有政府對我們進行托底,那問題就不大。」
「我們,只需要想辦法拖延時間就可以了,畢竟政府托底之後,有政府的信用背書,我們損失的信用,會快速得到彌補。」
https://
面對巴特·布萊登的詢問,理察·福爾德堅定地回道:「放心,政府的救援資金一定會到,政府的救市措施,也一定會實施。」
「那我就按照我剛才說的既定策略執行了。」巴特·布萊登說道。
理察·福爾德點了點頭,繼續對著餘下眾人說道:「接下來,是雷曼兄弟最危險的時候,各位的目標,就只有一個,雷曼兄弟非核心項目,市面上只要有人願意接手,那就給我迅速出售掉。」
「我們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回籠現金。」
「只要能夠活下來,失去的市場份額,失去的利潤,到時候……都能輕而易舉地再拿回來,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眾位高管點了點頭,動搖、放棄的心思。
因為理察·福爾德充滿希望的話,也都暫時性的轉變了,重新開始為雷曼兄弟活下去而奮鬥。
安撫好眾位高管之後。
理察·福爾德於5日下午2點40分,接受媒體採訪,公開發表講話。
他表示雷曼兄弟內部業務,目前一切穩定,不存在任何風險問題,並表示雷曼兄弟作為一家百年企業,其口碑和信用,早已被市場驗證多次,更毋庸置疑,希望雷曼兄弟的各位投資者、客戶、儲戶,能夠理性,不要被市場的恐慌情緒所裹挾,無謂地擠兌雷曼兄弟。
在講話中,理察·福爾德還舉例了雷曼兄弟剛剛兌付過的756債券。
表示756債券,整整700多億美元的規模,雷曼兄弟都能剛性兌付,根本不存在任何的信用危機問題。
當然,對於市場中,傳得沸沸揚揚的,雷曼兄弟內部資金鍊斷裂,不得不大規模出售各種資產、業務,以回籠現金流,應對投資者、客戶贖回、擠兌的相關言論,理察·福爾德也明確給出了說法。
表示雷曼兄弟之所以出售這些資產、業務,只是因為集團發展戰略所需,為了更好的聚焦主業,發展主業所致,跟所謂的被迫出售,沒有任何關係,並說明雷曼兄弟在未來,還會繼續出售非核心項目,繼續聚焦主業,發展資管和投資銀行、證券經紀商業務,同時也說明雷曼兄弟所參與的CDO、CDS業務,遠不如同業中的其它金融機構。
理察·福爾德,早十年,早十五年前,就是華爾街的風雲人物。
而雷曼兄弟作為一家百年企業,其信譽,也得到過市場多次驗證。
所以,當他在鏡頭前公開發言,以雷曼兄弟和自己的信譽背書,表示雷曼兄弟不存在任何信用風險問題,市場上,信以為真的人,還是非常之多。
當這番公開講話一出……
市場上,對於雷曼兄弟極度悲觀的看法,好轉了很多。
許多投資者,在這番言論的影響下,直接將其風險問題,排在了AIG、房地美、房利美、美林集團、華盛頓互惠銀行等金融巨頭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