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固沙機械

  從現代農業園離開,陳立東視察的第二站是西聯鋼鐵。

  西聯鋼鐵這邊,董事長是陳鳳合。

  陳立東的堂兄陳立恆任副總,負責採礦、選礦和冶鐵業務,鐵是海綿鐵。

  同時,拉寧灶火的鎳銅礦也已經投產,那邊的業務也由陳立恆負責。

  鎳銅礦石的選礦工藝大體是破碎、磨礦、分吸、浮選、濃縮,在後邊,就交給金屬精煉車間負責。

  所謂的金屬精煉車間,其實是由機械僕從在值守,定期召喚系統熔爐消化掉鎳銅精礦,然後將提煉的銅棒和鎳塊運到倉庫。

  陳立東過來,只是與陳鳳合與陳立恆簡單吃了頓飯,然後將帶來的賦能酒水交給二人。

  工作上,只聊了聊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生產重軌的事情。

  重修西伯利亞大鐵路,需要的重軌超過50萬噸,被交給遠東鋼鐵廠和國內幾家鋼鐵廠分別生產。

  西聯鋼鐵這邊獲得了8萬噸訂單,出廠價6個億,也算是一筆大收入了。

  第三站去一里坪,考察鹽湖集團。

  這邊的生產還在調整,大概還要經過一年才能穩產,達到設計的產能指標。

  這邊化工廠的工藝與稀土提純有些相似,也是逐級浮選,提取鹽滷中的鉀、鎂、鋰、硼等資源。

  工廠一旦開工,問題就出現了。

  首先就是電力保障問題。

  原計劃鹽湖集團用風光發電來保障,但從實際運行看,根本不行。

  化工廠和鋼鐵廠用電,主要來自崑崙山那邊的風光電廠,由上千畝光伏電池和幾百個風力機組發的電來供應。

  同時為了儲能和調峰,變電站裝了大量超級電池。

  可是礦山、鋼鐵廠、化工廠都是耗電大戶,兩邊同時開機,電就不夠用了。

  這就是超級電池的使用弊端,因為電池的充放電是有效率限制的,在640伏電壓下,充滿1塊電池需要8個小時,放電的話時間還要慢一倍,慢就意味著輸送的電量不足。

  老四陳學義建議在化工廠這邊上一個燃氣電廠,有了熱電廠,再上新的項目也不愁了。

  再一個問題就是,提完有用元素後的鹽滷水怎麼辦,排回鹽湖?似乎有些浪費,還會對鹽湖造成污染。

  尾水中有啥?最多的就是氯化鈉。

  要想吃干榨淨,最好的辦法就是建氯鹼廠、製鹽廠,將產業鏈一直下延。

  當然建氯鹼項目也要排污,但只要捨得投入,到最後一環產生的固危廢就會是最小量級,屆時用系統熔爐消化一下就行了,技能保護鹽湖,又能充分利用一里坪的資源。

  所以陳立東要抓緊回去做董學成的工作,鼓動三優鹼業趕緊來這裡投資,把氯鹼廠建起來。

  當他準備返程回南陳村的時候,又接到鄭少輝的電話。

  鄭少輝在電話中說:「咱工職院的周金昊博士來我這裡了,跟他一起的還有山城交大任學強教授。

  他們過來,向我介紹了一種力學治沙技術,我認為可行,既然你也在西北這邊,不如一起來聽聽。」

  周金昊博士,曾經是燕京林大的教授,後來轉到林業幹部學院,學院被東華工職院收購後,留在學院兼任副校長。

  不過周金昊沒打算在學院任課,而是回歸自己的本行,搞機械研究。

  他最擅長林業工程機械設計與製造,同時正在開展森工機械裝備及防風固沙工程裝備的研究。

  「防風固沙草方格鋪設機器人」項目於去年被編入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周金昊就申報了這個項目,他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弄出了機器人的設計方案,前段時間去東華超算中心進行了仿真試驗。

  陳立東再次回到農業園,在鄭少輝的辦公室里和幾人見面。

  陳立東先問了一下防風固沙草方格鋪設機器人的進展。

  周金昊一邊將一台東華筆記本電腦打開,一邊興奮地說:「方案已經成熟,可以製作樣機了。」

  筆記本中的視頻被打開,一台拖拉機出現在屏幕上,拖拉機後邊拖帶著一個箱體,這個長大概6米,寬和高都有兩米多的箱子就是所謂的機器人了。

  周金昊介紹說:「這組機械的動力部分使用兩組東華超級電池,拖拉機上的柴油機也能把發的電力充給電池,所以它具備超強的續航能力。

  它的控制系統被安裝在駕駛室里,拖拉機手負責開車,機械師負責操作機械,再安排一個人後邊負責看管草簾釋放情況。後邊這個箱體裡就是核心機械部分,包括縱向、橫向鋪草機構、換草草輥、供草草輥、位移傳感器、壓草輪等關鍵零部件。

  縱向鋪草機構的原理是」

  為啥要弄一款草方格鋪設機器人呢?

  因為這幾年國家實施西部開發戰略,新修了許多公路、鐵路,沿路的防風固沙工程顯得十分重要。

  通過噶甘公路的試驗表明,路兩側是否進行固沙工程,道路的管養就是兩種格局,未作固沙處理的道路很容易被埋進沙子裡。

  固沙雖然投入大,但是效果明顯。

  交通部門準備在沙漠中的道路全面推行防風固沙工程。

  而目前的草方格鋪設,全部採用人工作業,使用的只是簡單的工具,人工成本太高。

  同時,由於工作地點偏遠,環境惡劣,再加上氣候條件變化,鋪設效率並不高。

  而且,在道路兩側的荒漠地區治理完畢後,若繼續進行固沙作業,就要到更遠的無人區,難度大,且不安全。

  這樣的背景,才使「防風固沙草方格鋪設機器人」項目排上計劃。

  當下研究這個項目的不只周金昊這個課題組,蒙省、西疆都有人在搞,屆時就看誰的機械設備更可靠、性價比更高了。

  不過,周金昊靠著東華這棵大樹,對研發這種機械信心滿滿。

  他已經準備馬上拿出樣機,秋天新的稻草下來後,就在蒙省選擇一個地塊,開始現場試驗。

  周金昊講完機械設計後,陳立東問:「仿真測試怎麼樣?」

  所謂的仿真測試,就是用工業助手系統的研發平台創建一個沙漠的環境,然後把設計出來的機器放進去進行操作試驗。

  周金昊於是又點開了另一個視頻,這也是將系統研發平台中的內容投屏後錄下來的。

  只見視頻中的仿真拖拉機開始在無人駕駛下啟動,拖拉機前方是一組平沙裝置,能將沙子中的石塊和雜物推開。

  後邊的鋪草機使用的不是散裝的稻草,而是用稻草簾捲成的草輥。

  隨著機械的運行,稻草輥轉動起來,將草簾傳送給壓草機,壓草機將稻草壓入沙地,形成稻草沙障。

  機械走過去後,形成邊長1米的方格稻草沙障,整齊劃一。

  周金昊說:「這個沙障的間距一般可以設定為1米×1米,也可以調密或者調稀。

  稻草埋深為3米到2米之間,壓草機是用傳感器進行實時測距的,不會出現空壓的狀況。

  而且通過壓草機將稻草壓進去,比挖溝埋草更結實。」

  陳立東問:「工作效率怎麼樣?」

  周金昊說:「常態運行,考慮更換草輥的時間,每台機組按照8小時一個台班計算,一個台班可以鋪設草方格沙障4萬平米,60畝地。

  如果考慮周邊環境和氣候因素,以及人員方便、休息的時間,每個台班最少也能鋪設40畝地。

  比起人工作業來,工作效率提高150倍,成本至少降低50%。」

  陳立東想了想說:「你沒有考慮編織草簾的成本吧。」

  周金昊說:「家裡那邊正在改進水稻收割機,將稻草收割後直接打捆,然後運到草編廠。

  草簾編織機也能進一步改進,做成全自動編織機。

  稻草捆被傳送帶攤薄,然後自動編織成草簾。

  這些機械設計出來,我們使用固沙機就不成問題。」

  陳立東問:「成本怎麼樣?」

  周金昊說:「董事長,現在人工埋草的成本您算過嗎?」

  陳立東大汗,他親自推動了噶甘公路的稻草固沙,但是真的沒算過成本帳,或者當時有人跟他匯報過,他早就不記得啦。

  看到陳立東搖了搖頭,周金昊說:「稻草固沙成本就是稻草加人工費。

  我們先算稻草的錢。每噸稻草在藍市那邊的收購價是200元,編成草簾每噸加50元,運到嘎爾姆運費800元,裝卸費10元,總計每噸成本1060元。

  我們測算過,將稻草壓進沙漠,按照1×1草方格計算,每平米用草2公斤,每畝地用草800公斤,稻草的成本就是848元。

  再算人工,用簡單工具手工作業,完成1畝地埋草,需要5個勞動力干滿滿1天,所謂滿滿一天不見得是8小時,可能需要10小時,但也按50一天算。

  這就是250元。

  這麼算下來,一畝地人工固沙費用就是1100元。

  而用機械的話,8小時干40畝,機械費算成人工費就是10000元,這一萬元當然包括拖拉機手和機械師的工錢,再算上兩個小工輔助換草,也頂多扣除400元。

  一台機械一個台班毛收入9600元,只要工程不斷,血賺。

  機器作業,可以歇人不歇馬,24小時連軸轉。

  人在駕駛室里工作,外邊只要不飛沙走石,照樣干。」

  陳立東點了點頭說道:「好,不錯,這買賣值得干,不過你得考慮,將來甲方會把施工費用降下來。」

  周金昊說:「一個台班費給夠2000就行,那時候我們就賣機械了。」

  這就是機械發明魅力所在,一台新型機械的問世,能大大提高勞動效率,為一個產業帶來改變。

  陳立東說:「只是這個稻草太貴,敢情一噸稻草就要1000多。」

  周金昊說:「不是稻草貴,是運費貴。所以如果能就地取材的話,防風固沙的成本就能降下來。」

  說到這,周金昊趕緊閉嘴。

  為啥?

  這裡涉及到一個敏感性問題,嘎爾姆沒有水稻,但是別的、相近的城市就沒有嗎?西青沒有,西部地區就沒有嗎?

  許多人都知道,在河套那邊就大面積種植水稻,整個河套水稻種植面積至少上千萬畝。

  從河套運稻草過來,里程少一半,運費就少一半。

  可是為啥沒人提醒陳立東呢?

  因為在藍市收稻草、賣稻草的,是他媳婦的娘家人,將稻草運過來的車隊也是用的東華純電重卡。

  這些車隊不僅要運稻草過來,還要運鉀肥、運這邊的特產回去。

  這種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誰敢破壞,都要損失圈子裡大夥的利益。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那啥,周金昊不想做那樣的人。

  只聽陳立東哈哈笑著說:「所以我在烏圖美仁鄉那邊試驗鹽水稻,如果成功的話,咱們不用打多少糧食,收稻草都不虧。」

  周金昊還是沒有言語,其實他已經與蒙省那邊兒聯繫過,準備承攬某條公路的防風固沙工程。從河套採購稻草,運費能節約好幾百,每畝固沙費用就能控制到600元內。

  理論一番,陳立東對周金昊十分讚賞。

  科研和生產脫節,是華夏科技最大的弊端。

  有些專家確實有本事,但他們搞科研不是為了改善華夏人的生產生活,而是作報告、發論文,爭奪學術上的話語權,不能說不對,卻導致不接地氣,做不出好的發明。

  東華需要的,是周金昊這樣的人才,至於一門心思搞學術霸權的,就讓他們在那條路上越行越遠吧。

  海潮這半輩子接觸過的項目、老闆、教授、專家多了去了,有些人一張口就是世界一流、華夏僅有,牛皮吹得震天響,可一算帳就糊塗,或者裝糊塗。

  於是,海潮就養成了瞎算帳、臭琢磨的壞習慣。

  如果各位書友大大覺著這麼寫不舒服,您可以私下裡跟我交流。

  至於為啥在工業文里,穿插進農業的內容,一方面是因為工業進步勢必反哺農業,另一個方面就是為本書收尾埋條線。

  有些書友總盼著主角去征服星辰大海,可為啥要去星辰大海?

  在藍星不好嗎?

  征服星辰大海的動力是啥?

  往好了說,是探索未知世界,直白點,就是為藍星人尋找更適合的「生存空間」,格局小點,也是為華夏十幾億人找處新殖民點。

  有人說,飄向星辰大海需要幾個硬體:可控核聚變,人工智慧,大推力、廉價、行星級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海潮認為可不只這些呢,遨遊天際,吃啥喝啥?在星際流浪又不是飛仙,不能吞食天地靈氣,所以糧食和蔬菜也是必須的吧!

  還有,在所有影視劇中,人類沖向星辰大海的動力其實是災難。

  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災難才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那麼,最直接的就是來一場核戰。

  可核大戰小編不讓寫,那就換一種災難吧。

  唉

  人有三忌:智小而謀大,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

  主角是重生加系統,必須牛掰。

  您看,海潮這個文科生卻要費盡心思讓星辰大海出現的合理,讓主角牛掰的可信

  愁啊。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