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憶苦思甜

  收購SVG,算得上在製造業領域賣出了一大步。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安美森科技,是純正的山姆國企業,它的股東是洛維奇.尤金和瓦爾克、弗吉爾。

  這三個人從毛熊移民過來,已經取得了山姆國駕照。

  瓦爾克與弗吉爾都是陳立東的機械僕從,在系統中,機械僕從的企業也被算成主人的,在這個邏輯下,安美森屬於陳立東控股吧。

  陳立東想去舊金山,見識一下準備收購的SVG,但是被留了下來。

  他的姥姥病了,某天早上,老太太上廁所時摔了一跤,然後被診斷為腦梗。

  幸虧發現的早,溶栓及時,搶救了過來。

  老太太兩周後出院,左側身體有點行動不變,被陳立東接過來。

  孫婕多了份負擔,需要照顧兩個姥姥,一個是她的,一個陳立東的。

  孫婕的姥姥身體沒大礙,但是要來大別墅參觀,過來就黏住了。

  陳立東的姥姥之前跟老舅住在一起,他的老舅和孫婕的老舅各自帶著施工隊去了盤山,正在忙著圍埝搭壩,吹沙造地。

  陳立東就把姥姥接回家照顧起居。

  這檔口,陳立東大姨子生了二胎,岳母大人去伺候月子。

  孫婕乾脆把奶奶也接了過來,大別墅便成了養老院。

  孫婕的奶奶是孫家灶人。

  孫家灶位於孫集鎮南邊,有十幾公里的距離。

  孫家灶曾經出過一個土財主叫孫殿啟,據說曾經玩過「跑馬占圈」的遊戲,就是將沒主的草泊劃到自己名下,誰要到草泊里拾草,得交份子錢。

  孫婕的姥姥也是孫集鎮人,住女兒家等於回娘家,她娘家曾經是孫集鎮的大戶,跟孫殿啟能論上親戚,現在家裡還有個弟弟。

  陳立東的姥姥是大韓莊人,離著孫集鎮七八里地。

  三個村子離得都不算遠,姐仨年歲相當,訪起古來,就有許多共同的回憶。

  不過,孫婕的姥姥是大戶人家出身,她的奶奶和陳立東的姥姥則屬於「長工家」的孩子。

  不管是地主家的小姐還是長工家的丫頭,都經歷過戰亂、逃荒、挨餓,忍受過生活無著的日子。

  三個老太太中,孫婕的奶奶年歲更大些,她生了三個孩子,孫婕還有兩個姑姑。

  回憶起戰時的磨難,老太太說:「一說來了鬼子,村里人都跑了,我家那位不知道去了哪,我的小腳跑不動,只好帶著倆孩子留在家裡等死。

  鬼子進門先找吃的,見我們家米缸里啥也沒有,把缸砸了,回手鍋也給砸了,然後抓走了幾隻雞。」

  陳立東的姥姥說:「鬧鬼子那年,我剛生下他大舅,鬼子從我懷裡搶過他大舅看,被我婆婆給奪了回來,鬼子順手就給我婆婆一下,差點沒被打死。

  我們娘幾個臉上都抹了黑灰,恐怕被鬼子抓了去。

  村裡有些婦女被抓走了,後來給放了回來,據說去伺候鬼子們洗澡洗腳。唉...作孽啊。」

  孫婕的姥姥年歲小些,鬼子打過來那會兒還未出嫁,她的家裡是「良民戶」,家裡出糧出資換得了平安。

  孫婕奶奶說:「鬼子走了,我家也敗了。

  我帶著倆孩子要飯,翻人家扔的泔水找吃的。

  遇到好心人給口吃的,我都當成救命恩人。

  穩定下來後,我就去給大戶做手工,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東家給把米都當過年,她爺爺也跑了回來,沒被抓去當勞工。

  我的眼就是那個時候鬧的毛病,先是長東西,後來就看不到了。

  建國後,家裡分了地,我們家是貧農,她爺爺當了公社的保管員,日子才好了起來。」

  陳立東的姥姥接茬說:「我們家也是貧農。解放後他老爺被安排到公社當飼養員,餵大牲口,後來就學了趕大車。

  那個年頭,趕大車可算是好工作,誰家拉燒柴、拉石頭,除了給社裡交錢,也得給趕車的好吃好喝好招待,如果不是吃飯的點,那得塞幾塊點心才說得過去。

  唉...我這一輩子,就是生孩子、看孩子,一口氣生了6個。

  挨餓那會兒,得算計著怎麼活下來,春天摞榆錢,還要吃澱粉餑餑。」

  陳海燕問:「啥叫澱粉餑餑?」

  陳立東解釋說:「就是把玉米骨頭曬乾了、碾碎了,混進玉米面里,放進籠屜蒸餑餑。」

  陳海燕驚訝地問:「那也能吃?」

  姥姥說:「那東西可經餓呢,你們現在生活好了,啥都能吃的著,你媽他們小時候可啥也吃不到,都沒發育好,落了小個子,你們哥仨都隨我這大閨女。」

  陳海燕說:「咱們這邊魚蝦蟹多得很,為啥不吃海貨?」

  陳立東繼續輔導:「那時候生產力水平低。對蝦人工養殖從八幾年才開始,淡水魚也在人工養殖後才開始豐富起來。你想吃海貨,那時候出海捕撈連船都沒有,網也沒有。」

  陳海燕繼續抬槓說:「我記得小時候跟你去摸魚一天也能弄十幾斤呢。」

  陳立東只好說:「人不能光吃魚蝦,得吃主糧,油也得夠吃,只吃魚乾,誰能受得了。我小時候弄來魚賣不掉也吃不了,沒佐料啥味道也沒有,根本沒法吃。」

  陳海燕說:「咱們濱海這裡土地這麼多,糧食還打不上吃?」

  孫婕的奶奶說:「咱這裡種水稻從五幾年開始,當時可沒有這麼高的產量,開始的時候只能收三五百斤稻穀。」

  陳立東的姥姥也說:「那時候種水稻可受罪呢,驚蟄一過,水裡還有冰茬,就得做床育秧,我這腿年年疼得受不了,就是那年頭種水稻給凍壞了。」

  孫婕的姥姥這時才能插進話:「土地歸公後,我們公社都是旱田,主要種玉米、花生,那時候種地全靠人。

  我這小腳娘們也得去下地,最害怕拉劐子,那真是把人當牲口使啊。

  一晌地幾百上千米長,人拉著綱繩就不能抬頭,恐怕瀉/了勁再也干不動。

  不干就沒工分,就得挨餓。

  開始建公社那會兒,一個工分才值幾毛錢,給她老舅花兩分錢買根冰棍都捨不得。」

  陳立東姥姥說:「現在種地方便了,有了小拖車,耕地、耙地、播種、收割,都機械化了。」

  孫婕奶奶說:「我這瞎眼啥也看不見,不過用手摸摸就知道,現在用的都是好物件。

  那個人造棉的被子可輕巧,還緩和,這大沙發也四致,你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

  陳立東姥姥說:「這都是咱們孩子們能耐,也是現在的政策好,家裡趁多少錢也不怕割資本主義尾巴。

  我們那會兒,家裡養了雞下的蛋還得交給公社換工分,誰敢拿出去賣?」

  孫婕姥姥說:「孫婕啊,聽說你們家趁幾十個億,這錢放在家裡得堆滿一屋子吧?

  可得藏好嘍,當年咱們這片鬧過土匪,孫殿啟家就被圍住過,得虧牆高人多給守住了。

  我看你們這個別墅四處連個院牆都沒,可別哪天犯了賊盜。」孫婕只好說:「錢都是公司的,我們手裡沒幾個錢,而且都在銀行里,在外邊花錢刷卡就行,包里只留幾百預備著趕集上店。」

  孫婕姥姥繼續嘮叨:「什麼是公司的錢?難道掙的錢都得交國家?這還不如老輩子呢,把錢藏地窖里,留給子孫花。」

  孫婕不再言語。

  孫婕奶奶過了會兒說:「買賣上的事情我不懂,做人要講行善積德。我要過幾年飯,眼瞎了幾十年,最知道人情冷暖。

  你們有能耐,能掙大錢,就多幫幫窮人。

  這人哪,還是有良心的多,你今天幫他把難關過去,他記你一輩子。」

  陳立東兩口子「嗯」了一聲。

  陳立東姥姥說:「我算是趕上好年頭了,你們姥爺走得早,沒看過現在這些東西,等我下去後再跟他講講。

  我這病,要是擱從前,八成就交待了。」

  孫婕姥姥說:「可不是。我們那時候帶孩子,生病發燒抱到醫院,打針青黴素,然後就硬抗。

  抗過來就活著,扛不過去用炕席捲起來扔亂葬崗里。

  現在活著的人,都是命硬。」

  陳海燕問姥姥:「姥,你那時候窮,為啥還生這麼多孩子?」

  姥姥說:「那會兒也不講避孕,不講計劃生育。

  大家都這麼生,國家也鼓勵生。

  我們生孩子,沒現在這麼多講究。

  揣著孩子也要下地掙工分,我生你三舅的時候,就是從地里覺著肚子疼,回到家自己就把孩子生下來了。

  我生了6個孩子一個個都活蹦亂跳的,啥毛病沒有。

  小東啊,你們倆也要趕緊生孩子了,你都奔30了,早點生下來,我還能給你們帶孩子。」

  陳立東趕緊說:「姥,我才25,沒30。」

  姥姥繼續懟他:「我在你這歲數,都生下你老姨了。」

  話題轉到讓小兩口生孩子上,就沒完沒了了。

  一看要享受「催產」的待遇,陳立東趕緊玩消失,在老一輩面前,有理講不出去,更何況在生孩子這事上,還真沒理。

  現在外邊有人喜歡對老陳家說三道四:為富不仁啊,賺的錢來路不正啊。

  有心人把陳家生孩子的問題當事講:「哎,你們看啊,老大家生的孩子有毛病吧,3歲了不說話。

  再看老二,倆口子都沒毛病,就是下不了崽。

  這都缺德缺的,觀音菩薩也不讓這樣的人家有後。」

  有人反懟說:「沒你這麼咒人的啊,人家老陳家的企業最講究。

  工人工資沒短過,工資水平也是最高的,怎麼就缺德了呢?」

  咒人的說:「那他們家的錢怎麼賺出來的?還不是剝削工人階級血汗錢?

  都長了一個腦袋兩條腿,怎麼沒見你成億萬富翁?」

  有人插話:「嘿...還剝削工人階級血汗錢,你咋不說有多少人托關係想進東華被剝削?

  你這人就是紅眼病,你兒子被人家東華開除了才罵人家的吧?

  端人家飯碗的時候,沒見你說過壞話。」

  「我就是要罵,我兒子說他拿出來那根軸承鋼,一噸能賣好幾萬,一爐幾十噸啊,能賣上百萬,一天好幾爐呢,來錢比印票子還快,掙這麼多錢為啥不給大夥多分點?」

  旁聽的人不言語了,心裡也在畫圈圈:為啥?

  PS:感謝大章玉兄弟的打賞和月票,感謝書友yangke5和5753*****的推薦票。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