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東華實業集團請中船、鹿鋼、藍鋼等債主們到總部,由財務部門向大夥報告了借款使用情況。記住本站域名
從往來帳目看,這筆巨款確實被用來支付廢舊電器、電子設備的回收。
從東華再生提供的財務報表上,還能看到付款憑證上加蓋著鮀島市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公章。
東華再生的負責人,也是陳立東初中同學中排行老八李福華,向債主們匯報了鮀島市再生資源產業園的情況。
東華之所以去鮀島發展,起因還要從太陽國的一部紀錄片說起。
在今年2月份,太陽國NHK製作中心出品了一部專題片,開始在華夏傳播。
NHK類似華夏的央視,是太陽國最大的公共媒體。
太陽國的專題片,曝光的卻是華夏電子垃圾處理的亂象。
專題片敘事地是鮀島市桂嶼鎮。
鏡頭裡,這個鎮的各個村隊、社區都是這樣一種情形:
到處堆滿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垃圾,戶戶冒著黑煙,街道上流淌著黑濁的污水,居民們臉和手黢黑。
採訪的記者說:大量的污染如同瘟疫一般擴散,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幾年。
因為沒有現代化的檢測設備,分揀工人靠點燃塑料然後用鼻子聞燃燒的氣味來區分不同的材質。
塑料燃燒產生大量二惡英和呋喃等劇毒氣體,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工人有非常高的概率換上肺病以及致癌。
在電路板處理作坊,工人們把電路板放在煤爐上加熱到焊錫融化,然後把元器件一件一件取下來。
高溫下,電路板同樣會散發大量有毒塵埃,被人體吸收後,造成重金屬中毒。
在洗金作坊里,工人們用王水鍊金法把黃金分離出來,酸洗過程中有大量黃色強酸氣體產生,工人的肺會遭受嚴重腐蝕,也會造成重金屬中毒。
以上各個環節、各種工序造成不同種類的污染,有毒物質已經滲透到桂嶼鎮的每個角落,包括空氣、河流、土壤和地下水。
記者採訪了當地居民,他們說:「我們知道這裡污染很嚴重,但是沒的選擇,這裡所有人都靠著電子垃圾為生。」
還有人說:「我們從外地過來,本地那些人靠處理電子垃圾發了財、致了富後,搬離了鎮子,等我們攢夠家底,也會離開這裡。」
NHK的記者還拿到了鮀島市醫學院某位教授的研究報告。
報告中的一組數據顯示:桂嶼鎮居民體內的鉛、鎘、鉻等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接觸性皮膚過敏、皮膚性創傷、神經系統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疾病以及癌症發病率非常高。
此外,這個鎮的婦女早產率、兒童死亡率比別處高的多。
NHK記者評價說:「桂嶼這個地方,是我看到的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婦女兒童遭受荼毒,人權得不到保證......」
NHK看似正義滿滿,富有國際主義精神、人道主義精神,可為啥不去曝光本國核電站泄露問題?卻費勁巴拉跑到華夏來擔當正義呢?
其實,都是利益使然。
因為在太陽國,也有一批再生資源處理企業,他們也要靠回收這些電子垃圾謀求利益。
大量電子垃圾被送來桂嶼,搶了他們的貨源,這才出資請NHK廣播公司做了這個專題片,並利用各種渠道,在華夏廣泛傳播。
幾年前,美廢、洋垃圾事件讓華夏環保部門灰頭土臉。這次的電子垃圾,再次把他們放在油鍋里打滾。
聯合調查組深入調查後發現,桂嶼鎮電子垃圾回收問題嚴重而複雜,而且很難處理。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桂嶼從事回收、拆解、加工生產再生資源與銷售的作坊多達5000多家,各類註冊登記的企業、個體戶300多家,從業人員多達4萬人。
在這裡,每年處理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多達180多萬噸,產值超過160億元,上繳稅金1800多萬元。
而且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有的村專注回收塑料,有的負責處理玻璃,有的回收外殼板,有的負責電線電纜,有的人買來設備專門檢測元器件、將能用的挑選出來,有的人則自學了化學知識,精通鍊金,專門溶解電路板。
而鎮子上那些積攢夠了家底,搬出去的人,都在鮀島市買房買車,卻仍在從事經銷業務。
他們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購銷網點幾百個,有人負責在國內回收廢舊電器和電子產品,有人負責銷售拆解後的材料和元器件。
甚至在鎮中心已經形成了兩個專業市場,一處負責交易廢舊物資,一處集散拆解的材料和元器件。
每天從各地來的客流多達2000多人,有收廢鋼廢銅的、收電線電纜的,還有收二手內存、顯卡、硬碟的。
這裡的問題,不是一個「關」字能解決的了。
怎麼辦呢?
環保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們愁到牙疼,最後有人提出請東華來。
東華再生的李福華等人,其實知道有這麼一個桂嶼鎮,甚至與對方玩過對壘、開展過競爭。
然後雙方達成了「劃江而治」的方案:你在長江北、我搞長江南,井水不犯河水;有時雙方還會互通情況,避免哄抬回收的價格。
桂嶼鎮做到近兩百萬噸的回收規模,靠著華夏國內產生的電子垃圾是不夠的。
華夏的家庭,電器普及得晚,還未到大量報廢的年限,而且保有量本來就不多。
於是,桂嶼鎮的人開始眼睛向外,與太陽國的再生企業搶資源。
在山姆、太陽、西歐一些發達國家,生產製造企業和使用這些電器的家庭和個人是要付費的。
比如山姆的計算機生產商,就被要求在每台個人電腦中增加25刀的費用,用於資助廢舊計算機回收項目。
太陽國也在完善修訂《家用電器回收法》,準備從2000年起開始實行,這條法律規定:家電生產企業必須承擔回收和利用廢棄家電的義務;家電銷售商有回收廢棄家電並將其送交生產企業再利用的義務;製造商也有承擔家電處理、再利用的部分義務;同時還規
定了生產企業必須回收再利用廢棄家電的比例。
而桂嶼人則不然,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收購電子垃圾,是付錢的。
當今世界,人口和電子產品大國是山姆和太陽國,淘汰的電器和電子產品也多。
山姆國的廢舊物資主要流向東華,桂嶼人就把重點放在了太陽國。
他們的行動,嚴重傷害了太陽國再生企業的利益。
比如,一台廢棄的電視交給本地回收企業,電視的原主人是要繳納1000日元的費用,可賣給來自華夏的收購方,他們能收入500日元甚至更高的價格。
這就導致太陽國的回收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
要知道,他們可是投了大量資金用於建設工廠和投入了設備的,現在只能看著財務報表上的赤字心疼。
總之,桂嶼有大量的電子垃圾庫存、有大量的從業者參與、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牽扯、甚至都玩起了跨國貿易。
桂嶼治污,絕不能一關了之。
李福華被邀請過去,考察調研了兩個月,終於提出了一個讓各方滿意的方案。
東華再生的方案是:提升改造桂嶼的再生產業,建立專門的再生資源產業園,卡住污染的環節,優化它的經營渠道,繼續把桂嶼的電子產品再生產業做大做強。
對已經污染的水源和土壤、用這個產業的稅收進行治理,還桂嶼碧水藍天。
再生資源產業園,就是陳立東說的那個占地1500的園區,準備投入兩個多億建設現代化的車間,對倉庫、堆場地基也會進行防滲處理,同步建設污水處理廠,增上各種專業的拆解回收設備。
產業園將設立拆解中心、加工中心、倉儲中心、綜合管理中心等幾個功能區。
桂嶼人收購的電器和電子產品進入倉庫後,被分類送到拆解中心在流水線上進行拆解,拆分出來的鋼鐵、塑料、玻璃、電纜、電線、元器件會分門別類的進行收集。
污染最嚴重的環節,就是拆解出來的線路板,將不在桂嶼分解以及融化鍊金,會經過壓塊打包後運到熊島。
污染最嚴重的鍊金環節就從桂嶼消失了。
幾萬桂嶼人,將有幾千或者上萬人進入拆解中心,在生產線上進行拆解作業,可能是擰擰螺絲,也可能操作機械設備,即使有破碎、加熱處理等工藝,相應的環保設施也會發揮作用,員工們的健康會得到保障。
他們將成為東華再生的產業工人,享受工資和各種福利待遇。
一部分人會充實到經銷隊伍中去,負責回收廢舊電子垃圾,銷售再生的材料和元器件。
那些兒童將回歸學校,老人和婦女的權益也會得到保護。
最後,最大的難題是:現存的電子垃圾怎麼辦?
鎮上倉庫里的,堆在各個村子道路兩邊、住戶場院裡的,那些已經付款正在或者準備運來華夏的電子垃圾怎麼辦?
粗略統計本地堆存的就達上百萬噸,按照平均價格千元每噸計算的話,價值十幾億元。
這個爭議最大。
如果繼續按現行模式生產,直到這些垃圾處理完,那麼可能需要1年的時間,污染還會眼睜睜的繼續。
罰沒就更不行了,那些電子垃圾的所有人會用舉家跳河來威脅。
於是,東華再生的人與桂嶼方面的話事人幾番商議,最後達成一致:
桂嶼現存的、以及後續的電子垃圾,東華全部收購;收購價不打折,按行情來,按規矩走。
總之,就當前的形勢而言,桂嶼人可以繼續在國外開拓電子垃圾收購業務,收購的廢舊資源交給東華,東華再生負責中間環節的拆解和提煉,產生的材料和元器件還是交給桂嶼人經銷。
拆解和提煉,是最累、最髒、最損害人身健康的環節,幹這些的已經不是桂嶼本地人。
這些外來的務工人員,話語權不足,也只能聽之任之。
這些人眼前還會負責分揀拆解工作,只不過不需要再進行高污染環節的操作。
焚燒垃圾、王水鍊金的事情一律被制止,如有違犯將接受專政機關的處理。
等工廠建成後,他們可以進入工廠當工人,否則就要回到原籍當農民。
所以,這個方案得到了桂嶼鎮各個方面的認可。
至於收購電子垃圾的錢,就來自今天東華總部會客室里在座的各個債主。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